請允許我以北宋詞人蔡襄的兩句詩,作為開頭。
“水墨固昏淡,骨氣猶深潛”。
《深潛》這部劇,可以說是完美將“深潛”兩個字的意境給演繹了出來。
當看完云弘深以身入局拆穿昆吾、而云慕之那另外半張照片的謎底揭曉,我感慨萬千,難掩激動。
不吹不黑,這黑馬劇的大結局在我心中帶來的回響,可能比今年任何一部諜戰劇都要來的多。
劇集質感,也遠勝我的預期。
2024諜戰劇,前有《追風者》收視口碑雙豐收,后有《哈爾濱1944》《孤舟》《暗夜與黎明》等大劇添薪,但要說驚喜,必須是《深潛》。
它被放了五年,在一個央視下午檔零宣發直接空降,最終把部B級播出了S級效果,在央視一套上午檔也開啟了重播,這無疑也是對劇集品質的另一種認可。
看完《深潛》大結局,再回望之前的劇情,更是別有一番味道,尤其是云弘深與昆吾的最終交手,更是即看的人驚心動魄,又讓人忍不住動容。
而有了這部黑馬劇的壓軸,2024年的國產諜戰,終于走出了乾坤至暗之時。
1:關于大結局
《深潛》最后一集,云弘深將自己作為死棋,當眾指證柯站長是昆吾被捕后,終于利用一場密室交談,引這位老狐貍露出馬腳。
而昆吾這個老狐貍,最終在自己最好的學生聞夜鳴面前故意舉槍,被亂槍打死。
劇情真令人唏噓感慨,時間其實沒過去多久,但又好像已經滄海桑田,瀏陽河水,曲折婉轉,湘江江水,日夜奔流。
長沙之戰迫在眉睫,但一切都已經大變,所有人都已經不是當年的自己了。
而隨著柯站長手持武士刀的收官海報亮相,劇集最后的三大謎題,也全部看到了謎底。
懸念一:誰是昆吾?
諜戰劇好不好看?劇情是關鍵。
《深潛》的劇情,被放在時局風云變幻的長沙會戰前,三方勢力盤根錯節:日本特工,軍統,以及我抗日力量。
誰是誰,此時都猜不透。
而一個貫穿始終的謎題,就是昆吾這個日本大特務到底是誰?
昆吾在長沙的任務,是助力日軍以最小代價攻占長沙,他最初的策略,是在日軍配合下,制造一份讓情報界趨之若鶩的假情報,也就是八哥手上流出的情報。
本來昆吾的任務進行的很順利。
但出現了曲文摯這個意外,讓云慕之發現了昆吾的存在,于是昆吾策劃了一個逼死云慕之,從云弘深下手的狩獵計劃。
昆吾把弘深當鯰魚,激起長沙軍統內部與我方力量之間的廝殺,同時又故意保下弘深,想最后通過他的手,把假情報送到第九戰區司令手中。
而日軍則在策劃對長沙的突襲。
在這個過程中,所有人都成為他的棋子,云慕之、楊部長犧牲,云弘深和昆吾之間,有國恨,也有家仇。
而隨著凌寒下線,米蘭和宗方先后在昆吾的牽引下殞命,
大結局實際上就是昆吾與男主的終極對決。
之前劇集留下了兩大懸念,一是與云慕之合影的半張照片,二是昆吾畫作中的一對兒女,其實都在暗示,柯就是昆吾。
而凌寒留下的線索加密室查證,更加明確了云弘深的猜測——
真正的昆吾,就是這位軍統湖南站站長,
什么凌寒,什么云弘祈,什么楊梓銘,什么楊梓銘副手,都是編劇的障眼法。
但現在的問題是,即使密室查找證據,確認了柯就是昆吾。
但云弘深沒有切實的證據。
那么大結局的核心懸念,就是云弘深如何引昆吾露出馬腳。
昆吾之所以很難查,不是因為他厲害,而是因為他不在乎任何人的生死,任何人對他來說都是“棋子”。必要的時候,他不惜放棄所有下線。
下線都死了,線索就全斷了,這也是云弘深要證明他是昆吾最難的地方。
所以要證實他是昆吾,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讓他自曝。
懸念二:云弘深怎么破局?
故事線索上,《深潛》的核心懸念主要有兩個,先是“誰是昆吾”。
在昆吾身份明了之后,則轉為“如何破昆吾的局”。
昆吾是高明的策劃者,但云弘深不會僅僅成為他的棋子,或者說,棋子也可能反殺。
在整個《深潛》的前半段,云弘深確實每一步都陷在凌寒和昆吾的局里。
直到奪金計劃失敗后,他開始意識到自己上當了。加上奶奶、楊叔叔為了掩護自己接連離去,應該說劇情最后階段的云弘深,已經今非昔比。
他既然當初拒絕了撤離,就必然要留下來找到昆吾,完成任務。
而最終他的破局之法,其實分為三步:
第一步,是將自己設為死棋。
在找到破譯情報密碼的“鏡花緣”后,故意當眾起底昆吾,令自己因為日諜的嫌疑入獄,再引昆吾,也就是柯站長來與他密室對談。
再同時給出線索,引發對這場密室對談的監聽。
但這只是第一步棋,關鍵的,其實是第二步——以假亂真。
云弘深知道如果自己揭發情報是假的,柯一定會努力證明情報是真的。
那他索性把情報改成真的,因為情報是柯自己交給司令長官的,對于日本人來說,昆吾就成了叛徒。
至此,昆吾費盡心機布下的局,才算真正被破。
然后,就是最后一步棋了——抓捕。
當昆吾以為自己已經得手進行發報,被釋放的云弘深和聞夜鳴就守在昆吾發報的房間之外,就在他完成給岡村寧次發報的同時,將他逮個正著。
這一局,昆吾幾乎從頭到尾都算準了每一步,但最后他還是輸了,因為他算漏了一個人:云弘深。
懸念三:云弘深能否全身而退?是否繼續深潛?
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那就是男主的結局。
軍統之前釋放云弘深,是因為楊叔以死做局和云家的施壓,同時還需要云弘深幫他們找密碼本和密鑰,所以才把云弘深放出來,但這只是權宜之計。
但現在隨著柯站長倒臺,對云弘深而言,繼續潛伏其實要面臨巨大危險,而且家仇已報,所以他其實面臨一個命運選擇:亮出我方身份明牌,還是冒險繼續潛伏?
而最終他的抉擇,也并不出人意料。從他身上的軍裝看,他顯然已經選擇繼續潛伏,并加入到長沙保衛戰中。
最終云弘深是否活到了抗戰后,故事并未交代,現實說并不樂觀。
他,以及軍統之中的自己人,唐隊長、龔處長和聞夜鳴的好姐妹陳東萍,很可能都會在這場大戰中犧牲。
但在家國危局中,對于這些熱血兒女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為了抗戰勝利?!?/p>
不得不說,《深潛》大結局真的給觀眾帶來了沉浸感十足的諜戰爽劇。
一個個懸念接連揭開,牢牢吸引著觀眾的眼球。
而當結局最終到來,我對于深潛這個劇名,以及對于抗戰勝利幾個字背后的分量,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2:關于《深潛》
初看《深潛》,我一開始并不在意,這兩年看過的諜戰大劇不少,驚喜卻不多,更別說積壓劇沒好貨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所以我原本以為,這部劇肯定復制不了《追風者》的成功了。
沒想到,《深潛》做到了。
《深潛》整部劇,是標準的本格類諜戰風格,諜戰劇的元素,它基本都有。
比如鋤奸時,驚險刺激的槍戰。
對決時,驚心動魄的打斗。
但往下看才發現,故事更側重于對整體謎題、氛圍和情緒的刻畫。
《深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講了一個暴風雪山莊式的懸疑故事。
軍統湖南站,就是個暴風雪山莊。
而主角要找的兇手,就是不斷策劃殺機的昆吾。
劇情歷害之處在于,不到大結局,你根本猜不猜誰是昆吾,不像傳統諜戰劇一眼就能看出謎底。
結果就是看完幾集之后,你就會真正入戲,越看越上癮,越看越覺得好看。
而當你越是入戲,當滿屏的鮮血、痛苦撲面而來,感官上,沖擊力無疑更大。
劇集另一大優點是正反兩方都智商在線,布局與破局,你來我往,諜中諜,局中局,全是聰明人的較量。
而且各方勢力相互交織,每個人物都可能有多重身份,草蛇灰線,處處伏筆,毫不夸張地說,直到劇集最后一秒,故事依然還存在反轉的可能。
看劇中錯過幾秒就可能錯過了重要伏筆。
所以故事越到后面越精彩,導演靠著堆砌大量細節,最終完成邏輯閉環,而且反復推敲之后可以邏輯自洽。
而主角云弘深,也在這場迷局中,一步步成長。
而到了大結局,在經歷過許多挫折和波折,經歷了一次次痛苦的失去后,他才終于明白了父親對他說的那句“行走在黑暗中的人,沒有時間悲傷?!?。
這個大結局,也將之前所有的劇情鋪墊,徹底升華。
大結局那一刻,我內心澎湃,難掩激動,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好的諜戰劇,不僅讓觀眾投入,更能讓觀眾回味,《深潛》做到了。
3:關于演員演技
《深潛》的選角,在該劇開播前,當然有爭議,因為流量明星過去在諜戰劇中的表現,并沒那么好。
但是,隨著劇情推進,演員們用他們的優秀表現征服了觀眾。
尤其是成毅,他五年前的表現大大出乎我的預料。
云弘深這個角色,沒有金手指和上帝視角,智力武力值在諜戰劇男主中頂多算中等偏下,所以故事上半段他幾乎都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但這個角色最好看的地方在于超強的成長性。
成毅的表演難題,是如何把一個富家二少爺從剛開始的傲氣稚嫩到逐漸成長為成熟穩重心思縝密的優秀特工的轉變過程演出來。
成毅首先打動我的是角色的型格,他身著干練西裝,無論雙手持槍,還是暗處狙擊,都稱得上英姿颯爽,但又不顯得痞氣油膩,耍帥尺度,把握的剛好。
而隨著劇情發展,成毅開始演出角色的成長,讓人逐漸共情。
尤其是奶奶去世和楊叔那場戲,那種巨大悲傷下雙腿無力癱倒的悲傷感,
和面對突變難以執行的崩潰,都演得非常精準。
正因為成毅的優秀表演,觀眾才被帶入到男主的世界中,迷局深潛。
當然除了成毅,還有四位演員的表演,非常值得一說。
第一位,劉歡。
他飾演的柯站長,最大特點是虛虛實實。
從一開始觀眾就把懷疑的目光投向柯,但他想保長沙的心又演得太真實了,幾次力保云弘深的表現,觀眾感覺他都快要哭出來了,這就讓觀眾又不忍懷疑他。
而隨著故事進入結局篇,劉歡又演出了角色的緊張、暴躁、陰險和些許的按耐不住。
這就是諜戰臉。
第二位,王姬
雖然戲份不多,但這位國劇老牌視后演繹的云老太太,絕對堪稱近年諜戰劇最佳長輩角色。
她有大家閨秀的沉穩持重,也有愛國女子的氣度風骨,同時兼具奶奶的慈祥。
云弘深被軍統懷疑還能安然無恙,很大程度是云家在她的掌舵下,并未家道敗落,令各方有所忌憚。
她最好的一場戲,絕對是面對米蘭,從容喝下那碗毒茶,有從容赴死的剛烈。
《深潛》全劇的女性角色,沒有傻白甜,沒有戀愛腦,沒有雌競,個個清醒獨立,在風雨飄搖的戰爭年代,“可對鏡貼花黃,亦可鐵甲披寒光”。
而其中的代表,就是云老太太。
最后,是王勁松、何中華
兩位老戲骨們雖然戲份有限,但卻為角色賦予了一身鏗鏘正氣,無論是王勁松角色下線前氣若游絲的交代,還是楊叔犧牲前從容不迫的口琴表演,看來都有種蕩氣回腸的感覺。
所謂有志之士的士,當如是。
有這樣的上一輩,才有了云弘深。
4、關于諜戰劇
最后,想再聊一聊國產諜戰劇。
從《暗算》《潛伏》到《風箏》,那個諜戰劇黃金時代,確實收獲了一代觀眾成為諜戰劇迷。
可近些年,屬于諜戰劇的榮光開始黯淡。
除了《叛逆者》《追風者》等作品獲得好評外,大多播出的諜戰劇都水花不夠。尤其是年輕觀眾,相比諜戰,更愛古偶。
長久下去,諜戰劇終將失去它的觀眾。
沒想到,一部五年前的《深潛》竟為諜戰劇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比如年輕頂流的加入,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把諜戰劇演成諜偶。
《深潛》能成黑馬,恰恰是保持了諜戰劇的正確打開方式,感情戲不能說沒有,但最多是配菜。
主菜是始終是:尋找昆吾。
又比如,諜戰劇并不一定需要頂級華麗的制作投入,真正重要的,其實是故事。《深潛》38集,長度不短,但幾乎沒有廢筆,每段情節每個伏筆每個角色都是有作用的。
很多諜戰大劇做到了嗎?
那么多所謂的年度諜戰大劇,也并沒有讓諜戰大環境變得更好,甚至因為它們,諜戰劇的口碑都在緩慢下降。
在這個各種類型全面興盛的年代,注意力的競爭已經白熱化。古偶、年代、懸疑各有擅場。
諜戰劇存留的底氣是什么呢?
以《深潛》為代表的諜戰黑馬,可能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某種嘗試。
做好諜戰劇該做的事。
觀眾追劇的爽感并來自金手指、高端人設。而是一個勾得人欲罷不能又嚴絲合縫的故事。
如果要更進一步,那就是拍出諜戰背后的信仰。
諜戰,不只是關起門來的劇本殺游戲。
而是應該要呈現出一個血流成河的年代,一群行走在黑暗中,沒有時間悲傷的英雄。
希望《深潛》之后,還有《深潛》。希望國產諜戰,余音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