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天氣轉暖,萬物復蘇。我家就把保存在地窖里的花,移植到院子里,地窖里有十三棵石榴、一棵無花果和兩棵“虎刺”(這是我給它起的名字),這些花從地窖移出后,需要修根、換土、施底肥,裝在大的花盆里,石榴花是多支的,裝好盆后,高約1.5米左右。兩盆虎刺裝好盆后也有1米多高,然后把它們分兩列,擺在院子中央道路兩旁,很是氣派的。另外還有兩棵夾竹桃,體積比較大,像小樹一樣,高約2.5米左右,是裝在大木筒里的,冬季保存在屋內,春天移至廳堂門兩旁的房檐下。春夏時節,花都開放了,整個院子,就像花園一樣的美麗。院子中央的正道和通向兩旁的側道形成十字交叉,都是用青磚砌的,其余的空地先用青轉砌成方格形狀,然后用河卵石砌成各種圖案,是很講究的。距離(中)院門兩米處,放置一個木制的大隱璧,上面刻有一個大的“?!弊?,旁邊支架是葫蘆形狀的,馬口鐵的頂棚,很別致也很漂亮。在影壁的兩側,放置兩個石鼓,有50公分高,傍晚可以坐著乘涼。每日當太陽落山時分,我們就忙著澆花,一般都是用一個大的噴壺,從放置在院子里的專用水缸打水,水缸是綠色帶釉的,肚子比較大些,可以用來養魚。澆完花后,就要從外院的水井里打水,把水缸裝滿,讓第二天的日頭,把水曬熱,據說這樣的水對花的生長有利。那兩盆“虎刺”花,就放在靠近隱壁這邊?!盎⒋獭被ㄊ且环N耐旱植物,葉子像刺猬身上的毛一樣,每根有一尺多長,卷成一個尖筒,尖端的長刺十分銳利,誰也不敢去碰它,每年搬動它時,都必須十分小心的,不然很容易受傷的。這兩株花說也奇怪,從我們記事開始就有了它,只見它每年都往大里長,就是不見它開花,到了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那年,它開花了,開的特別茂盛,乳白色的花朵,油脂光澤,非常喜人。老人們說這是鐵樹的一種,十年、八年才能開一次花。這次開花是專為慶賀日本鬼子投降而開放的,實在難得呀!是個好兆頭呀!可是當時那個年代,我們沒有照相機,只好把美麗的花朵,保留在記憶里,一直保存到如今。恰巧我們小區去年購買了這種花,種植在退休辦的大門口,去年就開花了,今年開的更旺盛。當我看到它時就聯想到我家的“虎刺花”,聯想到我家的院落,聯想到我們兒時在院子里嬉戲的情景,雖然過去已經60多年了,我的記憶猶新,這可能就是對家鄉的懷念,對兒時生活的留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