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咸魚魚
編輯|吳懟懟
創投簡史里,豆瓣鮮有名姓,但論起當代娛樂圈的生鮮八卦,八組鵝必有一席之地。
從2010年5月建組,至今,豆瓣鵝組歷經十個年頭,已然成為中文互聯網流量最大的娛樂社區之一。而它這十年,前半段見證了初代論壇天涯、貓撲的流量落幕,后半段則記錄著娛樂工業飯圈化的起始。
這個生長在豆瓣之內的娛樂小組,在大眾口中所收獲的評價與討論和母體相去甚遠,或者說,極度割裂。人們會稱贊豆瓣是中文互聯網最后的凈土,也會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咒罵豆瓣鵝組是「垃圾場」與「智力盆地」。在這種矛盾感里,每當娛樂圈戰火燃起,用戶間就上演著自我割席與脫鉤。
十年一代際,娛樂社區里的明星故事換了幾茬,但記錄法則依然是圍觀、討論與撕扯。
在鵝組,大部分時候,推倒明星人設的第一塊骨牌,可能只是寥寥數行字,區區幾張圖,更甚至,組內鵝們靈光一現的吐槽都能以一己之力扛起中文互聯網的娛樂話題大旗。但話題發酵能力的另一面,也總是伴隨著無數假面狂歡與輿論鼓噪。
在這里,互聯網有沒有記憶不重要,瓜子皮落地,趕上偵探游戲開局才是真理。
瓜田變遷,娛樂代際。在這一畝三分地里,發生過無數猜謎游戲。帖子翻飛,謊言與真相交織,情緒與資本博弈;話題輪轉,有人咬碎牙,有人笑開了花。
01、時間深處的八卦來了
十年湊整,儀式感還是要有。
5月26日前,豆瓣鵝組內升起話題:「鵝組十年:我們共同經歷的娛樂圈變遷史」。
話題征集了鵝組內近十年來的娛樂大事記、黑話考以及那些「樓干大」的時刻。四十多個帖子,從入組初回憶到組內名場面,第一吃瓜基地的慶生方式也是從時間深處拾粟。就連傳聞中存在感一向很弱的鵝組管理員,也在話題下打出了小作文,用以紀念雙子鵝的十歲生日。
從誕生時間來看,鵝組的時間點卡得很巧妙。大環境上,趕上了移動互聯網元年的流量飆升,智能手機普及化,令中國網友的吃瓜網速來了一次躍進。而2010年的娛樂業,也正值春雨盈來,電視湘軍橫掃熒屏,流星雨系列火遍全網,同時,又正逢第一波偶像離韓潮,吃瓜網民們對生猛娛樂圈的關注度與表達欲空前高漲。
而另一方面,內娛粉絲的圈層化尚且不顯,娛樂圈話題討論甜咸俱存,趣味橫生。豆瓣鵝組就這樣一邊蓋樓一邊挖墳,逐漸積累起大量用戶。
事實上,作為豆瓣娛樂新聞領域的第一大組,鵝組在發展的前幾年并沒有這么高調。但隨著飯圈文化在社交媒體的全面萌芽,奔走在吃瓜第一線的這個娛樂小組半推半就地被裹挾上風口浪尖。
彼時,組內鵝娛樂討論葷素不忌,組外鵝圍觀吃瓜逸趣橫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微博、知乎等更大眾化的平臺上都不斷流傳著來自鵝組的八卦秘聞,圍觀之下,小組賬號成為搶手貨。
與大多數豆瓣用戶表現出來的「認真表達式」不同,六十多萬八組鵝總是能以別具一格的八卦氣質跳脫出豆瓣的文青世界,并由此成為中文互聯網最不栓繩的娛樂小組,也是繼微博營銷號后,被明星經紀公司律師函「狙擊」次數最多的野生群體。
這種氣質跳脫到什么程度?幾乎所有談及豆瓣的文章都將以鵝組為代表的娛樂小組們單拎出來作評,就連官方宣傳片也有意識地將豆瓣鵝組們按下不提。但官方的刻意含糊卻并不會影響娛樂八卦的生存空間,在很大程度上,以鵝組為代表的娛樂小組們在近些年為豆瓣貢獻著高PV,也養活了無數百萬級粉絲的營銷號,甚至對娛樂產業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在2020年,上至頂流下至糊咖,不公關幾個鵝組賬號在娛樂圈幾乎難以出頭。
鵝組的誕生,以BBS雙子星天涯、貓撲的沒落為起點,伴隨著微博等一眾社交媒體的崛起而隱秘壯大。隨之,在微博這樣的公共輿論空間全面飯圈化后,話語權登頂。
02、八組鵝野心膨脹
沒有絕對安全的房子。
從現實層面來看,鵝組賬號的嚴進政策在提高用戶準入門檻及討論帖質量的同時,也無意識中放開了組內鵝的韁繩,并將之推向被凝視的深淵。
接棒天涯最后一抹榮光的豆瓣鵝組,在吃瓜這件事上,承襲著來自前輩品格,考究、辛辣的同時又十分刻奇。
2015年左右,內娛正值四大流量的黃金年代,一身反骨的鵝組自然奮斗在吃瓜第一線。在此期間,八卦討論的界限一擴再擴,而娛樂圈也給力非常,上瓜速度非常喜人。
四大頂流身先士卒,從戀愛到私生活,各種新鮮八卦層出不窮。期間,還夾雜著娛樂圈里各路明星的家長里短,以及令人瞳孔震驚的社會新聞,比如著名的王寶強離婚案、孤芳不自賞摳圖劇等。
這一期間,以微博為八卦源發地,有房子的組內鵝們產出了相當多的技術貼。而且繼承了來自天涯神貼的挖墳基因,鵝組熱帖十分有看頭。不同于以140字為限的微博圖文,鵝組吃瓜往往時間線與細節并舉,一貼到頭,毫無遺漏,還實時更新。與其他社區比起來,吃瓜體驗極度友好,也因此被大量搬運至微博、知乎等社交媒體平臺上,從而打響吃瓜第一陣地的名頭。
自2015年往后,豆瓣鵝組的地皮便一路飆升,而此時,也正值內娛綜藝熱的巔峰。韓綜抄襲狂歡下,真人秀出圈,組內鵝各顯身手,各類抄襲扒皮貼、嘉賓微表情分析帖、粉絲拉踩帖齊聚一堂,期間,八組鵝為吃瓜群眾們產出了不少「梗與學」。在各類營銷號的搬運下,這些「梗與學」相繼成為風靡全網的素材。
當然,組內鵝越壯大,賬號便越難申請,坊間叫價也越高,其所引起的輿論關注也就越洶涌。
兩年鼎沸,一朝入眼,鵝組在第八年迎來第一次地震。
2018年3月,在政策監管下,知乎、兔區、鵝組、新浪熱搜等多個娛樂屬性強烈的八卦版塊按下暫停鍵。彼時名為「八卦來了」的豆瓣鵝組被停用三天,也因此改名。
被停用三天之后,有過流離失所體驗的組內鵝們開始發展第二基地。2018年3月后,豆瓣涌現出一批娛樂小組,這些小組吸納了不少組外鵝,也間接令豆瓣娛樂小組的名氣更勝一籌。這其中,很多小組都在未來發展為體量與流量都頗為可觀的社群。比如,青青草原、自由吃瓜基地、鵝們棲息地、豆瓣吃瓜人才組等。
當然,衍生小組的出現并沒有削弱鵝組的話語權,反而在跟風者的襯托下,鵝組越加成為話題中心。
至此,母體豆瓣開始對這個野生野長的內部小組投入更多關注,從審核到發帖都更趨規范、嚴格。但到此時才有動作已經為時已晚,組內鵝人數高漲,八卦討論更趨辛辣不設防已成定局,而飯圈戰火也燃至此處,風雨欲來。
03、終于走到分水嶺
2019年5月30日,豆瓣鵝組迎來為期30天的技術維護。也是以此為分水嶺,鵝組步入新的發展階段,開始面臨更大眾化的凝視。
事實上,走到這一步后,組內生態的復雜化已經無需多言,而無孔不入的飯圈反黑組們已然將豆瓣鵝組標為鐵狼打,開始將控評、控贊控貼等各種反黑手段用上。
但八組鵝并不畏懼,反而越戰越勇,與組內的粉絲針鋒相對。
某種意義上,被罵的越狠,產品本身或者說社區本身也就越出圈。鵝組在一輪又一輪風暴中,逐漸封神,并站上了娛樂八卦鄙視鏈的頂端。而被譽為星粉互動陣地的其他平臺,則因為過度飯圈化以及一些商業化考量,不斷蠶食著吃瓜網友的表達欲和創造力。
對比之下,鵝組的娛樂話題討論顯得更有意義,沒有流量明星評論區千篇一律的peace&love,組內鵝發帖過招充滿戾氣,雖然負能量爆棚,但刀光劍影割開了遮羞布,極大地滿足了吃瓜群眾的窺私欲。
在混戰之中,豆瓣鵝組地皮緊俏,而這也意味著,第一娛樂小組離進一步失序不遠了。
四個月后,豆瓣鵝組迎來雪藏。
在豆瓣歷史上有爭議小組大多有兩種去向,一個是轉為私密,一個是層級更嚴重的雪藏。
這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無法被搜索,只有登錄后的小組成員可以看見組內帖子,而新成員的加入則必須要老成員邀請,后者不可以被搜索、看見,更不可以添加新成員。此前,豆瓣上曾引起社會公眾廣泛討論的「父母皆禍害」小組就曾被轉為私密,最終升級雪藏。
04、敞開的潘多拉盒子
主頁的時間停止在2019年10月5日。
長達一個月的雪藏時間里,有人惋惜,也有人幸災樂禍。這個中文互聯網最大的娛樂新聞集散地彼時去留成謎。孤島狀態下,組內鵝末日狂歡,微博營銷號等搬運黨業務量陡增,更甚至,坊間有投機者將組內帖子整理成文檔在微信群售賣。
情緒交織,立場復雜,在大眾凝視下的鵝組仿佛一只敞開的潘多拉盒子,組內鵝以吃瓜之名在公共議題上肆無忌憚地碾過,傷人且自傷著。
作為母體的豆瓣也身陷囹圄,豆瓣廣播毫無征兆地無限期停止動態更新,頁面時間定格,友鄰失散,透著死氣。
一時之間,鵝組陷入輿論的口誅筆伐中,被極度妖魔化,被極端對立化,成為社會觀察地,也被解讀為群體的失序。
社交媒體上,豆瓣用戶這一群體被切割開,書影音用戶與娛樂小組用戶,一個被捧入天堂,一個被打下地獄,而鵝組在外界看來,甚至不是犯錯的亞當,而是那只惑人的蛇。
噩夢醒來是黃昏,遲鈍的豆瓣官方即使下了雷霆手段,也沒能把控住鵝組走向,雪藏結束沒多久,鵝組便又迎來了為期30天的停用。
2019年的最后一個月,鵝組再度陷入失語狀態。
沉默著,第十年到來。
05、潮水無方向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在成人世界,想要的與需要的總是要缺一個。
在豆瓣鵝組的十年紀念帖里,有人分享入組多年的感受:
「八組一直都沒變的特點就是辛辣,也可以說刻薄?!?/p>
「如果說以前是粉絲不太舒服,現在就是誰也別想舒服。」
評論里迎合聲很多,高贊中,有一則這樣評論這樣寫道:以前可以講誰誰長得丑,誰誰演技差,現在這么講就會被粉絲追著罵,私信罵,長篇大論按頭安利,按頭成對家粉。
如果將這句吐槽與鵝組十年堆在一起看,會奇異地發現,這句話,喪氣的直白里透著天真。
當整個中文互聯網走入為增長、破圈、變現而焦慮不已的時刻,鵝組從上到下想的都是自由吃瓜,創投界對它沒啥興趣,反而更看好直男社區的娛樂價值。
這種絕緣體質甚至在其他小組身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明明組內涌動著內容金礦,官方卻執著放羊。
十年時間,疊在現實世界中,變化是驚濤拍岸,巨浪起伏。但放在互聯網上,十年光陰剛夠畫出一個曲線。
錯過移動互聯網最好時間的豆瓣,眼瞧著,在新節點,依然沒有掌握潮水的方向。也或許,潮水本身,并無方向。
文章配圖不少都來自鵝組,不得不說,鵝組有些人才充滿創意,同時也擅長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