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魔音甜菜
2024年電影市場的最后時刻,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意難平”。
三年之后,《雄獅少年2》踩著前作的光榮與爭議而來,截至目前,上映10天,其票房沒超過6000萬,貓眼專業版票房預測將不破億,與前作2.5億的票房成績相差甚遠,這也同市場的預期有很大的距離。
以過往電影市場的慣常解讀來看,續集只要在品質、演員等各層面保持相當的水準,市場成績就不會差,特別對于第二部而言,原創IP積累的第一部口碑和熱度勢能,更有利于票房爆發。最終的情況卻是,《雄獅少年2》在豆瓣評分高達8.4分,還超過了第一部的8.3分,然而票房卻不及前者的一半。
豆瓣截圖
有市場觀點認為,《雄獅少年2》輸在了沒有太多聲響的營銷,輸在了檔期選擇上,輸在了原有的爭議沒有在這一部改化,也有人認為從這部電影的市場成績來看,電影市場的機制在部分地失效。
更值得警醒的是,《雄獅少年2》也許沒有理解它能想擊中和它想要擊中的“無名的人”,不再是一套體系故事就能打通了。
01
從“別具一格”到“落入窠臼”
《雄獅少年》兩部作品的底色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小人物抗爭命運的故事。
第一部中,阿娟和另外兩位留守少年,通過舞獅贏得了掌聲找到了生活的自信,第二部中,他們來到大城市,同樣奔波于生活但質樸的素質沒有被改變,決心同賽場上的不公展開斗爭。
《雄獅少年》中阿娟通過舞獅想要找尋父親從植物人醒來的一個奇跡,而到了《雄獅少年2》,阿娟在上海決心走入拳擊賽場,也是為了數十萬的費用給父親做醫療費,因為農村的父親沒有醫保。
可以說,兩部《雄獅少年》講述的是一條時間線成長的阿娟,但在細微里,兩部電影又呈現出些許的不同,這也導致兩部作品在票房成績上天差地別。
圖源:燈塔專業版
盡管遭受到在演員造型上的吐槽與爭議,《雄獅少年》第一部仍然取得了2.49億票房的成績,這對于一部沒有IP來源的動畫電影而言,屬于一種不大不小的成功。
三年前的《雄獅少年》,其票房成績來自于故事層面的“新鮮”和“燃”,舞獅這個民俗此前并不是影視作品中的主角,電影很好地將其同小人物的成長故事結合的起來,這是“新鮮”,“燃”則指向的是電影結尾處強烈的畫面沖擊。
第一部的結尾處,阿娟奮力一躍將獅頭留在“擎天柱”之上的畫面,在音樂的渲染下,成為電影高燃名場面。事實上,這個場面也是2021年中國電影最燃的場面,且沒有之一,很多被第一部感染到的觀眾,其實就在于結尾處的高燃場面。
小眾的舞獅題材加上高燃的場景,這是《雄獅少年》票房不錯的一大原因,這是這部電影的優勢,但在第二部中,這種優勢并沒有持續擴大。
《雄獅少年》劇照
僅從拳擊電影這個題材來看,這是頻出經典電影的題材,僅在近幾年就有《奎迪3》《百萬美元寶貝》,華語電影也有《激戰》這樣的作品;而在電影里所涉及的網暴話題,也被近些年大大小小的影視作品給講爛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雄獅少年2》在劇情走向上不會有太多的“意外”,觀眾一定知道阿娟會戰勝一個又一個對手走入“決賽”,一定知道阿娟會在關鍵賽場上證明自己,也一定知道反派拳手會失敗。這些“一定”,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雄獅少年2》在劇情層面對觀眾的沖擊力。
總結來看,盡管《雄獅少年》被稱作一部周星馳類的小人物電影,但故事文本和世界觀架構出現在一部動畫電影中時,還是令觀眾感到驚喜??上У氖?,當擁有太多拳擊電影故事模板的一部動畫電影出現時,這仿若一種窠臼。
02
“中年情懷”的一次大失效
在社交媒體上,依然有很多觀眾或者說文化領域從業者,為《雄獅少年2》叫冤。這一套邏輯大概是,《雄獅少年2》作為動畫電影,格斗電影于方方面面都展現出一流的一面,且在很多故事細節層面,都有著很好的表達。
他們不理解《雄獅少年2》為何會在票房成績上如此慘淡。
盡管一定程度上,續集相對于前作在內容、故事層面有一些不足。但不可否認的是《雄獅少年2》依然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且在展示拳擊格斗上,融入進了詠春、洪拳這些傳統武術。
《雄獅少年2》劇照
可以看到,創作者是花了很多功夫去豐富細節的肌理的,例如將阿娟比喻成躲在草叢里的獅子,要給予對方致命一擊,這都是極其好的文戲段落。
還有一處關于“網暴”的段落,延伸出來看,這就是一段與現實世界的互文。
在《雄獅少年》第一部上映時,就因人物眼睛造型陷入到了巨大輿論爭議中,三年之后,盡管輿論聲音小了很多,但依然存在。這也是一處很好的電影表達,一種對網絡暴力說不態度的傳遞。
就是這樣一部各方面還屬不錯的電影,一部續集電影,現在最終票房或許會落在前者的三分之一處。
這究竟是何原因?營銷沒做好,檔期沒選對,還是創作爭議沒有緩解……
無法驗證這些原因是否靠譜,但是,有一點值得玩味的就是,《雄獅少年2》貫徹的情緒內核,當下年輕人會不會買單了?
《雄獅少年2》劇照
底層小人物奮斗、逆襲這樣的路數,也許是無數個中年人從小地方走向大城市的勵志寫照,但對于當下享受著紅利長大、深知階層效應越來越明顯的當代年輕人而言,他們會選擇躺平文化,會更相信“網紅魔力”?;蛟S,比起通過苦難邁向成功,他們更愿意相信用“擦邊文化”賺取大哥大姐的打賞是最為實際的事情。
當然,年輕人也會被“燃”這件事所感染,但更多依附于接近于他們所熱衷的文化事件上,他們愛看國漫,但是更多的國漫是用想象力解讀著逆天改命精神,而不是直白的現實主義。
對于《雄獅少年2》而言,殘酷的真相或許在于,越來越多年輕人不相信“底層奮斗”這件事,不再相信苦難故事擁有的現實力量,而曾經相信這件事、從這件事上能找到自己的中年人,在當下的環境之下,哪有掏開錢包的預算去看一場電影?
《雄獅少年2》劇照
大眾所相信的與電影故事的結果截然不同。
這不是《雄獅少年2》的錯,這部電影依然是一種慣性的真善美故事的創作結果,但或許只是其同當下的社會情緒,在此刻并不那么契合。
事實上,電影行當一直流傳著一句話,每個電影都有每個電影的命,有時候票房的好壞與多寡是多重原因造成的。
只不過在當下,現實已經夠苦的了,觀眾們不再想去電影院接受苦難教育了。
恰巧《雄獅少年2》這樣帶有中年人勵志情懷的作品,撞上了此刻的社會情緒,并拿到了一個壞的結果。
03
何時迎來動畫電影的
“雄獅少年”時刻?
在華語青少年動畫電影的發展歷程中,有那么幾部電影或者事件值得銘記。
《大圣歸來》用手工作坊式的工作形式打開了華語動畫電影的大門,這可以被成為華語動畫電影的“大圣歸來”時刻,這更多依靠的是創作人員的熱情與夢想。
此后,《哪吒之魔童降世》50億票房則將這一品類的天花板放大。在之后,追光動畫和彩條屋都在不斷努力,欲搭建中國動畫電影的神話體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劇照
另一方面,追光動畫宣布自2025年起每年將上映兩部動畫作品,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華語動畫電影的“工業化”初見成效。
在這個時代進程中,可以說中國動畫電影差一點就迎來了“雄獅少年”時刻。
“雄獅少年”時刻代表的意義在于,中國動畫電影可以不用依賴神話故事文本現實主義題材同樣適用于動畫電影,中國動畫電影在文本、故事的講述上可以有更多豐富的形式和角度。
只是從《雄獅少年》系列前兩部的票房成績來看,很難認為這一時刻真真切切地發生了,判斷標準也頗為簡單,《雄獅少年》單個電影票房破10億,只有這樣,才會激發更多的現實主義動畫電影的產出。
《雄獅少年2》劇照
《雄獅少年》距離此相差遙遠,且第二部的票房遇冷正在影響未來的走向。
12月12日,在路演時,出品人兼監制張苗預告了第三部已經在計劃之中,“肯定會伴隨阿娟繼續成長,肯定會有第三部”,而在幾天之后,他的語氣已經發生了變化,19日在一場微博直播中,張苗談起未來說到,“如果有機會還讓《雄獅3》和少年的故事能夠繼續的話,大家一定可以看到在這些少年的身上會更陽光,更有力量”。
從“一定會拍”到“如果有機會”,《雄獅少年3》的誕生將會更加坎坷。美好愿景來講,非常希望這個系列可以繼續拍攝下去,它后續的成功代表著中國動畫電影將有更多的一條路可以走。
《雄獅少年2》劇照
但從理性角度而言,《雄獅少年3》的故事文本一定要做出更大的改變,這一點值得張苗和他的團隊花更長時間去磨合,去思考未來的情緒變化,去實現更多元追求的融入。如果說《雄獅少年》第一二部已經完成了制片人張苗、導演孫海鵬步入中年之后,對于當年自己一路走過來的精神回顧,那么,《雄獅少年3》更需要去找到之后年輕人去理解“燃”與“爽”的最大公約數是什么。
之于《雄獅少年3》,張苗和孫海鵬都需要下定決心去推翻了,他們需要深度思考,一批批來來回回的“無名的人”,是否一個勵志到底的故事就能順利擊穿。
中國動畫電影何時迎來“雄獅少年”時刻,這個暫時還沒有答案,或者說,還遠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