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推送教育頭條|校園熱點|育兒精選|語數外資料|音頻視頻資料
3月30日下午,曾經的瓊瑤男主角、現在的咆哮表情包天王馬景濤,忽然在微博發了長微博,被視為“宣布離婚”。
這篇標題為《十年一覺愚公夢》的微博文章,表明自己將和妻子吳佳尼離婚,因為要幫助剛出獄的弟弟馬景珊東山再起。
馬景濤的暴躁狗血新聞,想說家暴不會出現在眾多家庭中,大家只會當成娛樂隨意消遣。但是哈妹妹想到了一些別詞語,“吼叫教育”,“超限效應”。讓我們一起反思下,你那么重視教育,你天天吼叫管用了嗎?
“
這條長微博講了兩件事:
第一,自己有個弟弟,坐了19年牢,現在出獄了,有“諾貝爾之夢”,我要跟他一起東山再起!
第二,我要獨自去跟弟弟圓夢了,我要離婚!親愛的媳婦孩子再見了!
“
馬景濤還手寫了一份長文,筆跡看上去也很咆哮
吃瓜群主紛紛懵圈,這恐怕是娛樂圈最離奇的離婚,有一位網友總結的非常精辟:咆哮的字體,紛亂的邏輯,傳銷般的激情,謎一樣的離婚。
“
但是之后“馬景濤家暴”的話題,卻登上了微博熱搜
“
打開熱搜都是一水的爆料——
“
一代瓊瑤劇小生馬景濤,大家的反應他的第一代表作是“咆哮”
“
但他的性格......也咆哮嗎?
于是哈妹妹也隨手八了下,為什么大家都這么懷疑馬景濤家暴的原因,原來馬景濤在與吳佳尼結婚前還曾有過一段婚姻、一段知名的戀情。
“
他有兩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叫唐韻,第二任妻子就是現在的吳佳尼
(左邊為吳佳尼,右邊是與第一任妻子生的女兒馬世媛,這對繼母女年齡只差了7歲)
(馬景濤與第二任妻子生育兩子)
“
馬景濤的前女友田麗,之前就公開在電視上爆料過馬景濤第一任妻子因家暴而與他離婚
家庭演播室節目中田麗稱:馬景濤幾次打到前妻進醫院,前妻最后實在忍受不了才離婚。離婚后馬景濤要到了女兒的撫養權,但是也沒有好好照顧。孩子不僅被帶得瘦小可憐,馬景濤還經常對2歲的女兒說“是媽媽不要她”。當時和馬景濤交往的田麗心疼小女孩,把她當親生女兒一樣對待。前妻唐韻甚至單獨找田麗感謝她照顧自己女兒。
田麗還形容馬景濤的暴脾氣真是一點就著,馬景濤在一家餐廳和陌生人一個眼神不對,他覺得不爽就要擼袖子干架了,打到餐廳人都嚇跑,玻璃門都碎掉。
報警后警察趕過來一看,說:馬先生又是你啊。所以暴躁的馬景濤完全是警察局的??土耍?/p>
田麗就沒有被打過,因為她一發覺馬景濤情緒不對,就馬上帶著孩子到房間。留馬景濤一個人在客廳里丟東西,把情緒發泄完。
“
據說跟他合作過的女演員都覺得他就是很“咆哮”
陳德容說第一次和他拍《水云間》,快被嚇死了,吵架戲份,他把盤子玻璃都往她臉上丟。
之后和他拍《梅花烙》,他演激動戲,差點把陳德容的手掰斷了……
林心如爆料過:劉雪華說和馬景濤演戲,剪刀這樣有殺傷性的道具都不能出現。
馬景濤好像一演戲就容易很夸張,蔡康永讓他跟林心如示范演吻戲,他很快就進入狀態開始,借位,到后面好像有點控制不住要把吻戲演完似的
“
他還有一些跟合作女演員一合作就失控的新聞:
寧靜爆料他喝醉酒就追著自己強吻。
和葉童周海媚相見,算是“張無忌”和“趙敏”“周芷若”重逢,他就直接沖上去吻了。
劉雪華上康熙就說過他演戲夸張,張晨光上康熙大家還一起調侃他咆哮,可見在臺灣娛樂圈,“馬景濤式表演”也是一個梗了。
而馬景濤自己上康熙的時候呢,大家就一起清算他演咆哮戲的時候怎么沒輕沒重
馬景濤的暴躁新聞真的很多啊,回歸現實,他的人生其實很咆哮也很瓊瑤,經歷了兩次婚姻,幾段感情,妻離子散。哈妹妹看到這個狗血新聞,想說家暴不會出現在眾多家庭中,大家只會當成個娛樂新聞隨意消遣消遣。但是哈妹妹想說的是,另一個詞語,吼叫,相信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這個詞同樣很有殺傷力,破壞著我們眾多的美好家庭關系。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個飯磨磨唧唧!”
“把電視給我關了!我出去遛狗前就囑咐你練琴,你干嘛了?”
“你還犟嘴?我說錯了?說你多少遍了?聽過一次嗎?皮賊!”
“整天跟個皮賊似得,說800遍也不聽。讓你練個琴,跟害你一樣!”
這樣的場景,大家都或多或少經歷過吧!不用說,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上進、學好,關心孩子的出發點是不容置疑的,可有時候也確實是頭疼:孩子就是油鹽不進,好說歹說就是不聽。
“
為什么說100遍孩子也不聽?這是超限效應!
不少孩子都會讓爸媽這么怨聲載道:“這孩子怎么就喊不動呢?”“我都說了100遍了,你怎么就不聽呢!”怎么樣說孩子才愿意聽,愿意改呢?我們天天吼,這種吼叫教育就是超限效應!
“
超限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現象,叫“超限效應”:當一個人接受的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時,內心就會滋生不耐煩、逆反的情緒。用一句俗語概括一下,就是: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當我們第一次大聲斥責孩子的時候,孩子確實很害怕,會表現得很老實、很聽話??墒谴舐曈柍獾拇螖刀嗔酥螅⒆泳蜁晳T這些大強度的“刺激”,看似在聽你吼,其實注意力早已經游離到別處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時間一久,孩子發現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樣,于是就大膽起來,敢跟你頂嘴對著干。
“
大腦的逃生機制
當一個人感到強烈的恐懼、感到受威脅時,大腦會啟動緊急逃生機制,精神緊繃,時刻準備逃避災難。這是人類的本能,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當我們大聲責罵孩子時,往往會觸發孩子大腦的這種逃生機制。雖然家長在大聲教育孩子,但孩子滿腦子想的都是:“別罵了,別罵了!什么時候結束?”
最后,家長責罵完問一句:“以后還這樣嗎?”
孩子立馬表現得很老實,回答:“不這樣了!”
其實,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長狂風暴雨般的責罵終于結束了,可以松一口氣了。
“
說了這么多,我們對號入座一下,我們的吼叫教育是不是這樣:
1)以自我為中心;
2)沒有注意方式、方法;
3)沒能注意“度”的把握;
4)沒有換位思考。
爸爸媽媽們,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好好的溝通。
“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不吼孩子,還怎么教孩子?
(1)對孩子的要求,簡單干脆
為什么再刺兒頭的孩子,到了部隊里都服服帖帖?因為部隊教官的指令干脆堅決,從不拖泥帶水。越是冗長、繁瑣的指令,越沒有執行力。
很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要求難道不是嘮嘮叨叨的嗎?
同樣是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一種要求方式是:
我跟你說過幾遍了,自己的書別亂扔!
一個小姑娘,整天邋邋遢遢像什么樣子,多丟人!
自己東西自己做不知道么?從小就得學會獨立!
另一種要求方式是:一會吃飯了,給你5分鐘收拾書包,我看著你做!
大家覺得那種方式效果好呢?
(2)對孩子的批評,就事論事
我們在大聲斥責孩子的過程中,情緒會變得非常激動,于是常常借著孩子這次的錯誤長篇大論,甚至把孩子之前的舊賬翻出來。
同樣是批評孩子沒做完作業就看電視,一種方式是:
你看你看,沒記性!上次說的不是你是吧?
自己不知道自己這次成績多差是吧?沒點羞恥感是吧?
孩子,人要有點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種方式是:5分鐘后,我要看到你坐到書桌前寫作業!要不然這一周都沒法看電視了。
對比一下,那種方式效果好呢?
(3)犯錯時,給孩子一個指導性選擇
斥責孩子時,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自己說,錯在哪里了?……不對,重新想,到底錯哪了?”
家長們的想法是好的,企圖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可問題是,大多數孩子由于生活經驗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錯了!孩子眼中一件無所謂的事,竟惹得家長那么生氣,孩子也很蒙圈!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語氣堅定地給孩子一個正確的選擇。比如還是不做作業就看電視這件事,不妨跟孩子說:
作業不做完就看電視,是不對的,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一是5分鐘后坐到書桌前好好寫作業,以后每天還能看一小時電視;二是今天隨便看電視,但是接下來一周都不準碰電視了。自己選!
(4)最關鍵的:父母要學會平復情緒、放下身段
當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時,恰恰暴露出了我們自身的缺點:
一是對孩子犯的錯,拿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仗著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認錯誤;
二是我們情緒控制能力很差,一個孩子就能把我們惹得大發雷霆。
情緒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影響力,具有極強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發其火的話,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沒有耐心,既對父母充滿抵觸、逆反,對同齡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說,父母的情緒穩定,對孩子非常重要。
另外,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緒的狀態下,才有耐心去傾聽孩子犯錯后的解釋,才能有足夠的理智去開導孩子。
不管我們愿不愿意,養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放輕松了,態度簡單堅決點,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來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吼叫教育其實不只是傷害了孩子,也傷害了夫妻感情,婆媳關系,一個大家庭的和睦,好的家庭關系,需要我們用好的方式去呵護,哈妹妹今天又要啰嗦一下,看到一篇好文,來自于黃懷寧的一篇好文,推薦大家看看,應應今天的主題,不要用咆哮、吼叫去破壞家庭關系!
“
好文推薦:最偉大的教育,是媽媽的情緒平和。作者:黃懷寧
都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母親的“母”到底包含什么樣的生命意義呢?其實,好媽媽就是三個字。
第一個字是:靜
很多媽媽眼尖,一眼能看出孩子三個問題,而且立馬指出還反復強化,甚至當著更多人的面說我孩子就是什么什么不好。
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的時候都不要動,不要慌亂,為什么?因為孩子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母親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心的成長動力。
母親情緒不穩整個家庭就跟著翻騰,孩子是活在母親這條船里的,一點點動靜都會影響到孩子,破壞孩子的內穩態,孩子單單平息自己的內心緊張情緒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還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用天學習用于自我成長呢?
第二個字是:弱
母親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你這種狀態里面一點點的削弱。
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孩子的內心必然自信而堅強。
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實現對孩子的托舉,處處占孩子上風的母親,孩子只有站下風,最后甘愿站下風,沒有一點競爭性,也沒有一點動力,極端的會追求叛逆性、破壞性來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長。
第三個字是:慈
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是她的慈祥、溫柔、溫馨、溫和。
夫妻、叔伯、妯娌,一個大家庭都因為你而和睦而和諧,讓人感到大海般的包容接納,又壯觀不可攪動。這就是孩子成長的寬闊的天地,這樣的母親形象就是規則,言出就是方向。
反之,在孩子面前指手劃腳,不是扯著嗓門叫喊就是繃著臉嘮叨的母親,會讓孩子慢慢感覺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舒適的,是有意思的,孩子會失去心中的方向,而母親也將沒有任何引導能力,變得更加抓狂。
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不知教也?!?/p>
今天的母親越來越做不到“慈”了。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學習不好都是因為負面情緒困擾,很少因為智力。
家長內心的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只有孩子內心平靜,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遠見、卓識、發現、創造,才能真正的優秀!
作為一名母親,請記住,保證自己情緒的平和,就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內容整理自:新浪微博、新浪娛樂
熱門閱讀
1.
2.
3.
4.
5.
6.
7.
8.
9.
長按二維碼每天閱讀育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