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并會持續到2024年春季。12月1日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透露,受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預計今冬,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氣溫起伏較大,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但是出現大范圍極端嚴寒的可能性較低。江蘇省氣候中心1日也發布了今年冬季氣候預測:今年冬季全省平均氣溫總體以偏暖為主,雨雪量總體以偏多為主。
預測江蘇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
江蘇省氣候預測今年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全省平均氣溫總體以偏暖為主,雨雪量總體以偏多為主。
預計今年冬季平均氣溫全省大部地區較常年偏高0~1℃。氣溫階段性特征明顯,冷暖變化幅度較大,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預計極端最低氣溫淮北地區-11~-7℃,其他地區-6~-2℃。
預計今年冬季雨雪量淮北地區接近常年同期,其他大部地區較常年偏多0~2成,其中蘇南部分地區偏多2成以上。
今年冬季后冬出現冷空氣活動頻繁、冷空氣強度強、降水偏多的概率較大,需關注伴隨強冷空氣活動可能出現的階段性低溫和雨雪天氣過程,建議防范其對交通出行、能源保供、農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
冬季(12月~次年2月)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1991~2020年)為118.4毫米,其中淮北地區69.3毫米,江淮之間120.2毫米,蘇南地區167.4毫米。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97年,全省平均214.4毫米,較常年偏多81.1%;最少的年份是1967年,全省平均為35.6毫米,較常年偏少69.9%。
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氣溫全省多年平均(1991~2020年)為3.9℃,其中淮北地區2.6℃,江淮之間4.1℃,蘇南地區5.1℃。平均氣溫最高的年份是2019年,全省平均6.0℃,較常年偏高2.1℃;最低的年份是1967年,全省平均為0.2℃,較常年偏低3.7℃。
12月我國將有4次冷空氣過程 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或偏高
12月1日上午,中國氣象局召開12月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介紹,11月份全國平均氣溫4.0℃,較常年同期偏高0.6℃。預計12月,將有4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但總體而言,全國大部地區氣溫仍會是偏高狀態。
今年11月,我國天氣氣候特征為氣溫偏高、降水偏多。監測顯示,11月1日至29日,全國平均氣溫4.0℃,較常年同期偏高0.6℃。除東北大部及內蒙古東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4℃外,其余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云南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三高。
雖然11月總體氣溫呈偏高趨勢,但冷空氣活動頻繁。11月,共有6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較常年同期偏多1.7次,其中2次達到寒潮級別。在冷空氣影響下,東北等地雨雪天氣不斷,降水量較常年明顯偏多。11月,全國平均降水量21.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1%,其中,吉林、黑龍江降水量均為歷史同期最多,遼寧為歷史第二多。
預計1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主要有4次,分別為上旬前期、上旬中期、中旬前期、下旬中期,整體和歷年強度基本持平。其中,上旬前期強度偏強,其他三次均為中等或較弱。
預計今冬出現大范圍極端嚴寒的可能性較低
目前,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并將持續至明年春季。在厄爾尼諾、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今冬天氣趨勢如何?是否會出現極端嚴寒天氣?
在中國氣象局舉行的12月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預計此次厄爾尼諾事件的峰值期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峰值強度在1.5℃至2℃之間,強度為中等,并會持續到2024年春季。受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預計今冬,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氣溫起伏較大,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但是出現大范圍極端嚴寒的可能性較低。
賈小龍還介紹,通常在厄爾尼諾年的冬季,我國南方地區水汽輸送通常較為豐沛,配合冷空氣南下,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和雨雪冰凍天氣。但根據分析,今冬出現類似2008年年初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可能性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于丹丹
校對 陶善工
下一篇:董宇輝開新號,漲粉超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