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的故事是一個好聽的故事,它確實治不了誰,但確實也可以好聽。我不認識二舅,也不討論真實的二舅。我想先聊聊這個好聽的故事,再談談我所認識的生活中的我們自己。
好故事:貓,老虎和被雨淋濕的狗狗
貓
貓的誘人在于捉摸不透,它從不告訴你它怎么想。二舅在故事里行事瀟灑,但幾乎一語不發,每言必短而意味深長。作者采用遠觀的第三人稱視角,為主人公的形象填充了誘人的神秘感。我們聽不到他展露天才時自鳴得意,遭遇橫禍時言悲談恨,歸于平淡時的碎語雜念。這些本都能把他拉回現實,拉回平凡的你我中間,但作者用禁音鍵切斷了它們。
模仿貓的神秘,還要讓事情發展中的邏輯聯系缺席。要么是天降橫禍的一針和鬼斧神工的手藝,要么是說走就走的北京和悶聲掏出的房款。我們的視線時而緊隨,時而又迷失,這些畫面和聲音的缺位給予了每個人任想象恣肆的畫筆,于是他的形象在敘事中逐漸遙遠,添一些抬捧,加一些晦澀,繪一些期許,染一些悲情,達無限深沉、神秘,直到形象抵達飽滿的高潮,二舅已經很難再開口了。圣人應該收多少錢呢?仙女怎么吃臭豆腐呢?神像又該說些什么呢?我想這世上已少有配得上二舅形象的話了。
故事中最接近普通人的部分是亂糟糟的愛情橋段,它有些無趣,有些隨意,令人摸不著頭腦,但借所有涉事者的緘默升華出了深沉的意味。有人能欣賞出浪漫奮身,有人會評價為不羈灑脫,有人總結是苦難的反復。但要我說它只是普普通通的亂糟糟的生活,換你來也是一樣亂糟糟。料加到位了,烤鞋底都好吃。
老虎
故事的主角必須是驕傲的虎,因為引人入勝依賴不了人與人間的同情,而要靠向往和代入。二舅必須是年級第一,必須手藝出類拔萃,必須幸得首長親近,必須是全村人的生存依仗。只有天才不得志的故事才能深深地吸引我們,因為我們是如此需要這樣的故事來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我們每個人的自戀情結都吸引我們去造設自己非凡而杰出的一面,但現實又持續提供給我們充沛的打擊,于是無法接受自命不凡與無人理睬之間裂痕的我們,便急匆匆地浸入這個故事里,找到如阿德勒所言的“可憐的我”式精神撫慰。
作者說二舅治好了他的焦慮,自然是以二舅的奇跡才能與苦難人生之間的鴻溝為襯,勉強接納了自己相對淺窄的心靈裂痕。這里能有什么“二舅精神”呢?我想中國不會缺少某一位大爺、三伯或四叔,擁有少時平庸的成績,中年倒霉的運氣,晚年碌碌的生活,不吭也未怨地在村落里窮盡了一生吧。天下悲慘之事不罕有,茍活之人俯拾是,苦怨之聲多未發。很多朋友也提到了這一點:要尋得這種精神,其應是如野草一般遍地有之,而何苦頌為臘梅之高品。
命運倒是很公正的,或者說毫不在意的,它不會看你我平庸就少分一些苦難。你可能會悲催,我也可能很倒霉,你我的勇氣本來就配得上同樣的肯定。
狗狗
狗狗的意義要比狗還進一步,它指向無條件的善良,可靠和可控。我們原本知道人是狡黠的,是應當在競爭搶奪中展露出他的籌策與機巧的,但在這個故事中它蹤跡全無。二舅所有的勝利都干凈公平,所有的失敗都時命不濟。二舅是慈父,是孝子,是才子郎君,是村人依仗,他是你能想到一切高尚的形象,只因為他是一個失敗者。當人不得已將勝利讓出,就只能將道德的至高感作救命稻草般緊攥,而追逐這根稻草的哪里是二舅,分明是聽故事的你我。
正如我們需要猛虎的形象來寄托自戀意識,我們也需要愛寵的形象來寄托附生的討好意識。我們常常陷入有力使不出的境地,又無法接受與成功就此失之交臂,便希望尋求另一種意義上的勝利:收起的攻擊性是一種忍讓,退后的行為是一種高尚,即使是失敗也可以沐浴道德的光亮。多么動人的光亮啊,可是為何還未有人來贊賞呢?我們一遍遍地在深夜問這樣的問題,奢望著夜幕能將那微暗的光,再襯得明顯那么一點點。
明明是二舅的故事,怎么你卻胸臆難平,又感懷萬千呢?因為它喚起的那份悲傷,一定是你自己的悲傷。
被雨淋濕
二舅自然治不好任何人的焦慮內耗,因為焦慮源于自命不凡與生活挫敗間的落差,而這個故事正是以相同的落差誘人入懷。讀者盡可以在比對中得到安慰,但無法得到任何應用性的指導,因為故事中有另一個不可替代的要素:殘缺,我們完美寄托中的最后一環。
被雨淋濕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遭遇。掉進水坑的狗狗或者游泳打濕的狗狗就無法引起等量的同情,因為前者指向自身能力的堪憂,而后者歸結為自負責任的行動,兩者都無法將責任完全轉移。天降之災則不同,受害是一切失敗的最優歸因。壯志未酬一定是天公不作美或惡人強作祟,一位完美的蓋世英雄可以在這樣的情節中擁抱他的失敗而又毫無愧色地收獲掌聲,這就是“可憐的我”和“可惡的他人”為我們的自戀情結提供的完美答案。
如前所言,世上不乏正在出演二舅后半生的三叔和四伯,我也不相信他們之中缺少才能杰出之輩。但他們的故事通通索然無味,因為其中“不幸”缺少了天降的苦難。若是喝酒騎摩托摔壞了身子,或是高考失利斷送了前途,要么在事業挫折中遭受了等量的創傷,二舅聽起來還有那么英雄嗎?如果我們向往的是純粹的挑戰苦難的勇氣,那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不該比“茅屋沒搭好搞砸了歌”更加悲壯,因為在倉皇中求生的艱難是等同的。
所以健全者無法成為一個英雄,因為他永遠要為未達完美而自負全責,他看起來是完完整整的,于是在完整的檢驗下他永遠背負著各處的瑕疵。而不幸者卻又有幸是破碎的,我們一早接受了他的破碎,欣賞起其中可取的圖塊來。我們拾起他的快樂,說這是多么純粹的快樂;我們撿起他的勇氣,并評價說這真是一塊完美的勇氣。
我曾經忽有奇思,若是我失去一條臂膀,我坦誠地說我此刻的人生焦慮幾乎可以一卸盡空。我明白殘疾的苦難并不是我配如此輕言的,它們殘酷地將生活卷入更沉重的困境,但我想指出的是,我當下的全部焦慮的確都浮系于我如此健全完整而有力卻未能爭取到的那頂王冠之上。
喪失的生命:內耗
王冠的意思,就是指世上只有這一頂王冠。但我似乎看到每個人都頭頂著王冠。有的看起來還是個底架,有的大概沒涂明白,有的還在來回轉手,但至少他們每個人都自稱擁有。人人都有的王冠早已失去了王冠的意義,但好像也沒人在意。一只靈長類奔波追逐著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我想除了焦慮和空耗,還該有什么感覺呢?我一轉念這事好像又眼熟,像極了一條驢和一根胡蘿卜的固定搭配。
斷裂的外化
內耗就是沒能對外做功的能量,其精髓不在于耗,而在于“內”。一方面它把遺失的耗散轉為對內的自傷:機輪空轉,烈火空燒,有一拳滿貫的力打不出去又卸不下來,沉悶地落在了自己的心里。另一方面它隱藏于內,從不示于他人。有時它只是想前進時的原地踏步,有時又是憤氣悶堵時的擁塞窒息,有時是溺死時的撲騰掙扎,但這一切的驚濤駭浪,在身畔人的眼中不過秋毫一閃。沒人能覺察的東西,也就沒人會來解救。
一切來源于送不出的能量。在自然的運行邏輯下,人將腦中產生的念頭依靠身體實施,完成生命力的外化。而在我們這里,兩步之間出現了斷裂,我們生出了太多在客觀條件下無法實施的念頭。玩過賽車游戲的人應該可以記得起點線常見的畫面:按下前進鍵時車輪已經開始轉動,但由于剎車鎖死,輪胎會在地面空轉而留下燒焦的印記。結論是我們出了問題,要么是動力錯位,要么是限制過度。
錯位的動力
交通和通信技術的發展送給了我們太多不合時宜的動力。這個世界的效率已經如此之高,以至于它留不下給年輕人成長的時間。無論在藝術、科學還是游樂題材中,我見到太多初出茅廬者的視頻被批評否定的彈幕評論淹沒,就因為他們和隨處可賞的大師作品“尚有差距”。從前每個物種都等得及春華秋實,現在的韭菜只允許一夜成材。適合新生兒成長摸索的空曠、留白和朦朧沒有了,瞬息之間全球的事物的畫面和聲音都奔涌匯一,它們棱角畢現,相互傾軋,嘈雜凌亂。從前的人會在田野里成長為農夫,會在山林里成長為獵戶,會在大海邊成長為漁民,而我們在網絡的爆炸聲中,正成長為碎裂的飄萍。
高效率在眾多場合削減了時間,我們對時間維度的掌握也被一并削去了。夏蟲本不必語冰,夏蟲活得也挺舒坦;如果還能活到變冬蟲,那真是劃得來。但人卻在此面對著重大的危機。一個年輕人在耕種時就已經讀到收獲的知識,在屏幕中見到花葉的樣貌,還有老一輩的人向他炫耀的花環與果實。隨著通信效率暴漲,這些物品的形象越發地真實鮮明,以至于他甚至難以區分畫面和實體。他站在春日的田野上,眼中卻滿堆著PS過頭的秋日的大豐收;他熱切地伸出手去,喉嚨卻更加干渴。他會不會就這樣死在未耕的田壟上呢?我們不知道,也不關心,因為這只是越來越擁擠的土地上一個被自然淘汰者的個人命運。
數據的枷鎖
互聯網說是印鈔機,我尋思印那些鈔可能買下了不少人的靈魂。我們很自然地討厭大數據,因為它做的就是將我們“非人化”處理。無論具體操控的是什么,指標無非是用戶數量或營業額,里面沒有你的喜好他的情感她的健康,只有一躥再躥的數字。我們被學校用考試分數描述,被導師用論文數量描述,被公司用員工價值描述,被家長用步入人生正軌的時間表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數據正在統治我們。作為人,我們看二舅視頻了解一個故事,催生某種情緒,談論一些感想;但數據統治之下,我們看到眾多的活動都在為數據服務:人們在討論視頻的播放量和成功,人們在討論爆火躥紅的原因和技巧,討論二舅簽約直播的話可否厚非。我們熱熱鬧鬧地在給情感和故事商討量化標準:一個故事,一個形象究竟是多少播放量,是多少收入?高情商的評價是,這不應該屬于人自然天性中對事物的理解和掌握方式;低情商的評價是,我覺著這哪是人干的事。
我們也在喪失對空間維度的掌握。從前人是可以走無數條道去羅馬的,如今我想進清華只有一個分數線。本來這個世界是復雜的,奇怪的,每一樣新的物件,新的地點,新的生物都是奇跡般構成的,人不能理解的。人可以吃ABCDE,做12345,在任意的天地,活任意的時長。生活一點也不好,但一切都無所謂。你盡可以往南,往東,再往西,一路上什么都有,就是沒有數字。而現在我們把一切都計算好了,每一頓飯和每一晚眠都標好了價,人生目標也是一個蹭蹭上漲的數字,甚至人自己也成為了數字。所有人都在努力把其他人化成一串數字,這對于人際關系和情感的影響自不必贅述,另一方面,人群熙攘的大地逐漸變成了數字細密的版圖,而具有絕對尺度的數字進而建起了堅固無情的壁壘??级嗌俜謹档娜诉M如何的學校,找到如何收入水平的工作,再搬入如何房價的社區,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如何的人際圈,這整個過程代代重復,以至于我們對這個循環中的每個數字都如此親切熟悉,超越了水果的酸甜,鳥鳴的聲響,葉片的觸感,陽光的暖意。如今的我們有什么五感和八方呢?價格告訴我什么是香,經濟決定了哪里更美,我們哪有什么選項,我們只有一個數字。高考選專業時,我說不出我喜歡什么事物,因為我事實上不熟悉它們任何一樣??墒俏沂煜し謹?,我只能喜歡分數,于是我選了需要分數最高的專業?,F在想來,我不確定是我擁有這六百多分,還是這六百多分主宰著我。
"整點薯條"曾給這個絕望的框架撬出了些裂痕?!罢c”卸下了我們對未來的重負,提出了一個腳踏實地的行動,讓生命力得到伴隨充分自信力的外化。“薯條”打破了價值的衡量,它讓一個黃紅相間的,油滋滋脆香香的形象釋放了獨特的幸福感。我不好定義它是什么,但我想它的美產生于它不再能用數字描述的那一剎那。
模仿的生活
這世上大多數人就是活得“尷尷尬尬”的:他們知道夫妻應該恩愛,親子應該融洽,所以他們“模仿”。對,他們模仿自己看見和理解的那種家庭關系,他們確實想要,但因為胸腔里并沒有那一顆真心,所以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令人尷尬。
@琉玄()
我們一方面不會處理時間,無法忍受“想要”和“立馬得到”之間的時間差距,另一方面不會處理空間,無法接受A美,B也別致的多元價值尺度,這就催生了內耗:在客觀條件不成熟的時機,向當下不合理的方向奮力地空轉。
關于未來的焦慮都有時間感的缺席:我們總是虛要立即擁有苦練者的技能,馬上摘取與久耕者相同的果實。所有的光鮮亮麗都被迅速高效地展示在我們眼前,我們卻無法跳過那漫長耕耘的光陰來頃刻回應,時間的不對等將我們撕裂。
關于競爭的焦慮則是空間感的缺席:因為顏值和身材可以打出分數,我們就忘記了每個人的身體都有獨特的可愛之處,所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行業本不分高下,但分數線和收入早劃好了嚴格的貴賤。生物本只有無數種中性各異的降生,存留和離去的形式,但我們將其收攏到了一個數軸之上,任憑自由的生命力被擠壓其中,縛在一串數字下無助地掙扎。
向著死胡同追求著一蹴而就,無非走向的是空耗、撕裂、偽造或是偷取。像生命中的大多數事情一樣,我們不是選其一,而是每項都沾點。空耗蹉跎歲月,撕裂走向滅亡,而偽造和偷取需要無休止的維持——我們終成為了面具的奴仆,為它奉獻了更多的空耗。上一章所寫的就是三副如此的面具:貓,老虎和被雨淋濕的狗狗。這事豬聽了都會覺得好笑:一個人,怎么能又同時是三種動物?而我們倒沒想過去咨詢它,只是忙于扮演出尖利的爪牙,扮演出神秘的步態,扮演出溫順與討喜,再在卸下戲裝的深夜抓緊時間哭一鼻子。
殘缺的新生
你能成為兔女郎嗎
你能成為飛行員嗎
你能成為偶像歌手嗎
你能成為用必殺技拯救世界的英雄嗎
成不了
或許能行也說不定
但是眼睛老是注視著不存在的東西是不行的
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別的可能性
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之上,這正是萬惡之源
你必須認同只能?成為如今的你的自己
《四疊半神話大系》
人類造了不少的偶像,糟就糟在他們是按自己的外形造的。偶像一旦出生,健全就成為了罪過。你也是個人,你為什么不像維納斯和大衛一樣健美呢?你也是個孩子,你為什么不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乖巧呢?如同人對時間和空間掌控力的喪失,人也逐漸忽略了健全和完美之間還存在“有限”這一差池?;蛘哒f,與完美相比,人有太多未能輕易可見的殘缺。這些殘缺注定了我們將自己雕琢為偶像的努力盡是空耗,但我們卻在外形的相似面前苦思不解。
相較完美,我只有一個沒啥性能的大腦處理器,一個進者多漏的知識存儲區,一些飄忽渙散的注意力,一具平躺都嫌累的年輕身軀,和在世界極狹窄的一隅,與極有限的一些人相處,度過了極有限的一些年月的人生。我能憑借這副身軀成為奧運冠軍嗎?我能憑借這個大腦成為愛因斯坦嗎?我能憑借這些稚嫩的知識功底和平庸的創造天賦成為藝術或是文學大師嗎?那么,我可以憑借如此淺薄、如此偏頗、如此普通的生活塑成的如此有限的自己,成為那個支配自己至今的完美的偶像嗎?
偶像的問題在于,他各方面都能做對,每一件都能做成。與之相反的,當我理解我是如此有限而殘缺,我就能明白一些有趣的道理:我可以做一些事,我可以做成功,也可以做失敗。我可以認識一些人,我可以被喜歡,也可以被討厭。我可以了解一些知識,也可以完全不懂。我可以學習一些技能,也完全可以學不會。我可以用好一些時間,也可以完全浪費了一些。我可以吃虧,可以大意,可以笨手笨腳,可以錯失錯忘,下一次也許能搞對,可沒有下一次也沒關系。這些事情教小學生太幼稚了,但對成年人來說正合適。我們在焦慮下自我折磨:“真慘,我是個廢柴?!倍谧非蠼饷撝写舐暱棺h:“真棒,我是個廢柴!”
作者歸納了一個俗套的二舅精神:把人生的爛牌打好的精神。我自然不敢茍同。牌好牌爛,打好打爛,又由誰來說準呢?我們在焦慮與內耗中如履薄冰,兢兢度日,就是害怕在天下人面前把手中的好牌打爛??墒钦娴暮门?,怎么能那么容易打爛呢?事實是我們在迎合著他人期許的同時,早清楚自己這里爛牌不下幾組了。要我說,一來誰沒又幾張爛牌呢?人常常是自己明白是裝的,看別人又全信了;二來要端正自己的身份:你沒法開掛,不會出千,怎么局局就都得讓你打好呢?我的一個朋友講得很好,事情只有一個動詞就是做。在這里牌只有一個動詞就是打。人生牌桌,大大方方地打,堂堂正正地輸,反正結算時你也該下桌了。走時哪怕輸剩了褲頭,還是拍拍屁股,利利索索,也不妨罵罵咧咧。
老人與海:活著
視頻在末尾自然提出了這樣那樣的暢想:以二舅的才智,如果沒有那幾針,當然能做工程師,住城市里,有好房子。這個暢想既是索求安慰者們最愛的溫柔鄉,又恰證明了世上沒有什么絕世英雄竟不得志的傳奇。因為做到這樣的人太多了,他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二舅,但他們的故事沒幾個人會愛聽。這個故事好聽不是因為二舅是二舅,而是苦難如此至,旁人如此釋。這不是二舅的故事,而是苦難命運的故事。
另一個朋友說,二舅的故事給她老人與海的感覺。經由命運擺布凌辱卻不失掉掙扎撕咬的韌性,這是何等浪漫的英雄主義。但同樣的,老人與海也不是老人的故事,而是海和人類的故事?!澳惚M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講述的絲毫不是人向自然發起驕傲的挑戰,再壯烈謝幕的故事。它是擁有絕對力量的海無情翻覆,而人在其中掙扎茍存的苦難故事。大海、自然或是命運從不會給任何人一瞥,它只是肆意而無情地行進。野蠻狼狽地活下去,就是每個生物本能而唯一的行動,它不值得任何歌頌和贊揚,因為它就是生命力原原本本的形象。如果它也能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就意味著我們在獻身于建構社群巨物之時,自身的生命力已然耗盡。躲在毫無生氣的軀殼中,為了一些木偶與粉飾啼哭的靈魂,也就不必與其論風雨了。
好在它是一個海與人類的故事,任何個體的迷失都不會改變人類在存亡關頭重現的作為生物的生存渴望。海明威用最干練的毫無辭藻的語句,勾勒了人類最原始,純粹的生命力。沉默的,孤獨的,強韌的,苦難的,狼狽的,掙扎的,潦倒的,喘息的。老人不是懷志奔忙的你,不是燈下閑坐的我,他是我們血液里的一股力量,在當下掩沒得很深,但也始終扎根得很深。
暴浪翻涌,無情的巨力盡毀我們優美的虛飾和偽面,滌蕩出裸露的殘缺與傷痕。我們在這肆虐的波濤中失去體面、失去愁怨,也失去焦慮。而這股力量終于蘇醒,一個人類的形象沉默著,孤獨著,堅韌著,痛苦著,狼狽著,掙扎著,潦倒著,喘息著——活著。這就是二舅與苦難的故事,老人與海的故事,活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