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
沒有什么是永遠的,但有些往事不能忽略不計。人都會老,老了會不自主的回頭,那是看得見的財富,對于老,回頭路正是向前的路。清河往事,三毛是藏不住的,一位路過的徐老師,就被TA給絆住了。事件中的主角講述自己的故事,往往情緒會失控哽咽,這時候就不如第三者來的客觀,能鋪陳控制,不至于讓讀者或聆聽者那么緊張,還需要參與勸說唏噓寬慰,只是好好的享受故事就好了。這么說,徐老師的角色正是清河第三者,讓清河往事幻化成愜意的讀本,不由得被他牽引和悵然。
——周挺
題記:
一座小木樓,半部清河史。
百年風雨路,世代毛紡情。
——徐慶源
目錄
第一章:內憂外患狼煙四起
晚清江山風雨飄搖
第二章:興辦溥利呢革慈禧允奏
開展實業救國欲挽頹局
第三章:陸軍部四處尋寶地
張之洞八方募巨資
第四章:鄉紳賈子青游說官府
總辦譚學裴選址清河
第五章:風水寶地建新廠
小樓一夜矗京城
第六章:中西合璧藝術瑰寶
京北畿甸建筑明珠
第七章:溥利呢革公司艱難度日
中山先生視察華夏揚名
第八章:歷盡磨難迎解放
小樓涅槃獲新生
第九章:清河兒女創造輝煌歲月
毛紡工業譜寫金色年華
第十章:昔人已乘輕舟去
此地空余小木樓
第十一章:如歌歲月青春織錦繡
毛紡老人深情話小樓
第十二章:起步新征程不忘初心
清河故事館任重道遠
《臨江仙·登臨清河小木樓感懷》
百年小樓秋瑟瑟,
曾經多少風流。
亭臺重上使人愁。
紡梭無覓處,
織女撫白頭。
滄桑變幻堪回首,
恍然歲月如鉤。
廣濟橋畔唱漁舟。
憑欄思往事,
把酒話春秋。
第七章
溥利呢革公司艱難創業
中山先生視察華夏揚名
-1-
溥利呢革公司經過前前后后近兩年多的籌備和建設,于1909年4月18日這一天,終于開業了。遵照朝廷在批準奏折時的任命,譚學裴任溥利呢革公司總辦,剛剛竣工投產使用的小木樓,成為了總辦的辦公樓。連日來,譚學裴已經忙得暈頭轉向了,按照分工,目前由工程處負責建廠、安裝調試機器、開工生產的準備,由總務處負責招工、培訓和籌備開業慶典的所有事情。
怎么樣才能把開業慶典操辦成功,做到既隆重又熱烈呢?清河鄉紳賈子青給譚學裴出了個主意:譚總辦,咱們開業慶典一定要邀請高官,那樣才有排面,或者邀請一些名人明星來參加,那怕弄來幾個網紅也行。譚學裴一想,咱們這是軍工項目,邀請明星就免了吧,別讓人家感覺俗套,這還牽涉到軍工項目,恐有泄密嫌疑。但是一說到邀請高官,譚學裴首先就想到了軍機大臣,自己的恩人,可以說是老鐵——張之洞。
1909年4月18日,溥利呢革公司正式開工生產。溥利呢革公司是北京最早的工業企業之一,其規模也是當時全國第一大毛紡織廠。(資料圖片)
1908年從英國派馬公司購進的坯布碳化機(資料圖片)
譚學裴跟隨老領導張之洞很多年了。1883年,張之洞任兩廣總督,在指揮中法戰爭的時候,譚學裴是廣東人,當時是張之洞手下的一名下級小軍官,譚學裴頭腦聰明,辦事靈活,深得張之洞喜歡。后來張之洞調任兩江總督時,創辦了湖北織布局,就是委任譚學裴去參加組建的,搞紡織這一套業務,譚學裴還真是積累了很多經驗。后來又跟隨張之洞來到京城,成為陸軍部的候補道員,如今又當上了溥利呢革公司的總辦,這都是張之洞大人的一路提攜啊。
張之洞是當朝軍機大臣,慈禧太后的心腹之人,那可不是誰想請就能請得來的。開業的前一天,譚學裴壯著膽子去敲張府的大門,邀請張之洞前來參加。憑著多年的老關系,受邀的張之洞非常爽快,一口答應前來。
溥利呢革公司開工時引進的英國派馬公司的走錠紡紗機。(資料圖片)
在1908年引進的英國派馬公司的織布機。(資料圖片)
開業慶典上張之洞的到來,可是給足了陸軍部和溥利呢革公司的面子,更是給足了譚學裴的面子。當時私下里也有人嘀咕,說張之洞之所以能來參加開業慶典,是因為他有投資入股,是特意來壯陣助威的,是專門來給自己的投資站臺的,有假公濟私之嫌。
至于這些議論,其實也是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情,當初即使張之洞投資了,那也是響應朝廷的號召,是政策允許的,是所謂的“愛國”之舉嘛?,F在來參加開業慶典,是工作職責范圍內的例行公事,如果往歪處去想,那就不利于領導干部隊伍的形象建設了。如果故意擴大渲染,那應該定性為屬于不明真相被別有用心的壞人利用受西方反華勢力指使亡我之心不死的人給咱們故意抹黑帶節奏的,那就不僅是不厚道的問題,而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了。當時官方的表述,自然是正能量、主旋律、高大上,新聞里應該是這樣介紹張大人蒞臨參加慶典的,軍機大臣張之洞先生在百忙之中,前來參加開業慶典,表現了對國防事業的高度重視,對興辦軍工企業的親切關懷,對溥利呢革公司的發展寄予了殷切希望,相信在張之洞大人的親切關懷指導下,今后溥利呢革公司一定能夠蓬勃壯大,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勝利云云。
代表清政府前來祝賀的官員有兵部的、工部的、戶部的,還有海軍部的、農工商部的。陸軍部的因為這是本部的大項目,當然是主要官員全部都來參加了。在嶄新的辦公樓前面的小廣場上,搭起了主席臺,當時主席臺上各級官員一大排,下面小廣場上參加慶典的工人一大片,那場面,不是特別壯觀,那是相當地壯觀啊。
烤毛機是在1908年從英國派馬公司引進的。(資料圖片)
在建廠時從英國派馬公司引進的洗毛機。(資料圖片)
慶典的程序自然都是高標準和當時時髦的套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張之洞首先為開業剪彩,然后兵部尚書講話,一番熱烈祝賀誠摯祝愿,宛平縣長大會發言,表態今后一定竭盡全力支持企業的發展,清河鎮長上臺來恭喜發財的道喜嗑兒說了一籮筐,賈子青代表清河鎮廣大鄉民,歡迎溥利呢革公司落戶清河。最后是溥利呢革公司總辦譚學裴發言,特別感謝朝廷恩準建設這個項目,感謝張之洞大人等各級官員和有關部委的支持與厚愛。發言回顧了建廠歷程,展望了公司前景,表達了今后一定要為盡快裝備新軍,多產呢產好呢,泰山壓頂志不移,諸如此類的萬丈豪情,和誓死保衛大清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的雄心壯志。至此慶典結束,機器點火生產。
1909年4月18日,是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中國近代的機械化毛紡工業馬達開啟,由此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2-
溥利呢革公司在總辦之下,成立了總務處、工程處??倓仗幭略O人事、培訓、財務、辦公室等部門。工程處下設準備、梳紡、機織、整染四科。當年安裝粗紡走錠紡紗機12臺,粗紡紗錠4750枚,梳毛機8臺,織機58臺,以及配套發動機、染整設備等,共計180多臺(套)。當時招收工人300余人,每月生產軍呢幾千碼。
溥利呢革公司生產的軍呢,當時被人們稱之為“清河呢”。這種呢子,在當時可是個稀罕物兒,即使你有錢都不見得能穿得上,因為你不夠級。穿上呢子的人少之又少,都是軍隊的軍官,朝廷的大臣。“清河呢”做成的軍服既時髦又實用,陸軍部的把呢子軍官服穿上了,海軍部的也把呢子軍官服穿上了,袁世凱訓練的新軍部隊,也開始有了一些新的呢子軍服,開赴前線,去鎮壓在南方孫中山領導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黨人部隊了。
然而,金玉其表,敗絮其內,此時遠近聞名的“清河呢”,即使做成的軍裝再華麗板正,再挺闊威風,也掩蓋不住清王朝政府的腐朽透頂了,也包裹不住清朝軍隊的腐敗無能了,大清江山早已是岌岌可危,大廈將傾。
辛亥革命的隆隆炮火在全國各地此起彼伏,大清朝這艘封建的巨輪被歷史的洪流所淹沒。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清朝統治結束。(資料圖片)
歷史上每逢王朝更替,總會有動亂和流血發生,在清朝結束時,退位詔書發揮了穩定局勢的作用。詔書大意是:如今清廷大勢已去,各地官員都不要再作亂了,以免生靈涂炭。百姓也無須擔憂,新的民國政府將能引領大家走向和平與繁榮。(資料圖片)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炮火聲隆隆響起,新軍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1912年元旦,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發布退位詔書,清朝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統治了中國268年的清王朝土崩瓦解,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被徹底推翻。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先生宣布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布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1859年生于河南項城,1916年因尿毒癥病亡葬于河南安陽。1912年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5年宣布自稱皇帝,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資料圖片)
1912年3月10日下午3時,袁世凱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儀式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務部公署舉行。與會者百余人,英國公使朱爾典也親臨觀禮。(資料圖片)
在清末民初的動蕩年代里,已經開業三年時間的溥利呢革公司,在晚清政府烽火連天的戰爭環境下茍活,在千瘡百孔的經濟狀況下度日。這幾年經過艱難地開工建設,勉強地維持著生產,期間目睹了腥風血雨的改朝換代,嘗遍了戰火紛飛的血火時光。
1912年9月上旬,孫中山先生北上北京,會晤袁世凱,共商國家大計,在趕赴京張鐵路沿線考察時,親臨視察了溥利呢革公司,在視察時發表演講,寄予了實業救國的殷切希望,為工廠的生存發展創造了生機,也給近代中國毛紡織業留下了千古佳話。
-3-
中國民主革命派的旗幟——孫中山(資料圖片)
孫中山,1866年出生于廣東中山市。少年時即致力于救國政治活動。1894年創立興中會, 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思想。1911年10月10日,策劃領導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9年改組中國國民黨,擔任總理。1925年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孫中山先生題字(資料圖片)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光輝旗幟。他系統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綱領——三民主義,并為之奮斗了終生。先生剛強不屈,連遺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推翻封建帝制,捍衛共和制度。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是先生最大的歷史功績。
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革命,早期流學海外,接受了大量西方民主思想和政治理念,回國后經常以南方廣州等地為主,宣傳進步思想,發動武裝起義。孫中山先生在一生中,先后三次來過北京,傳播革命思想,策劃推翻滿清,推行實業救國的主張,充滿理想地尋求建設一個強大的中國。
第一次是早在1894年,28歲的孫中山第一次北上京師,當時的孫中山首次進京,滿懷著“冀萬乘之尊或一垂聽,政府之或可奮起”的熱切期待,帶著陳情書和介紹信趕赴天津,本著“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力,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的改革主張上書并求見李鴻章,直陳大清改革的建議,然而遭到了冷遇。但這也使孫中山“以窺清廷之虛實”,得出了“滿清政府之齷齪,更百倍于廣州”的強烈印象,亦堅定了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信念。上書失敗,使孫中山意識到,清廷只能推翻無法改良。很快他即策劃了第一次武裝起義——1895年的廣州起義。
1866年11月12日夜,在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一個男孩降生了。他就是日后改變了中國命運的民主革命偉人孫中山。當時父母給他起的幼名是帝象,后起名孫文,字載之,號逸仙,化名中山樵,由此得名“孫中山”。(資料圖片)
孫中山先生第二次來北京,是在1912年8月24日,由天津坐火車來到北京的,這一年,孫中山先生四十六歲。此番進京,在京居留直至9月17日,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就是在這次的北京之行中,孫中山先生于1912年的9月6日到9月8日,利用三天時間,對京張鐵路沿線的張家口、南口、清河火車站、清河陸軍第一中學堂、清河溥利呢革公司等進行了參觀視察,于是也就有了流傳后世的“孫中山先生京北考察三日行”。
這是1912年8月24日下午17點30分,孫中山先生由天津抵達北京前門東車站。(資料圖片)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案锩形闯晒Γ救孕枧Α?,孫中山先生的遺囑懸掛在靈堂上方。(資料圖片)
1929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安葬于南京中山陵。(資料圖片)
而孫中山先生第三次來北京,是在1924年的12月31日,這也是孫中山先生的最后一次來北京了。這次來北京,孫中山先生早已重病在身,罹患肝癌,最終醫治無效,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東城鐵獅子胡同5號行轅去世,終年59歲。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壯志未酬,臨終前他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和平、奮斗、救中國”。
-4-
1911年10月10日,由革命黨人領導發起的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了武裝起義的第一槍。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并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結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統治和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當時按照約定,孫中山在1912年2月,辭去了臨時大總統職務,袁世凱當上了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為了籠絡和利用孫中山,極力邀請孫中山前來北京。為了鞏固新建的共和制,孫中山先生不顧個人安危,親赴北京。
孫中山先生戎裝照片(資料圖片)
孫中山先生手跡(資料圖片)
孫中山先生手跡(資料圖片)
自1912年8月24日到北京以后,孫中山先生的日程十分繁忙。出席袁世凱的歡迎宴會,參加國民黨的成立大會,接見各界團體代表,發表建立共和的演說,忙的不亦樂乎。剛到北京的半個多月時間里,孫中山與袁世凱多次會晤。根據資料記載,有的說法是會晤了13次,有的說法是會晤了30多次,會晤次數如此之多,如此之頻,簡直有些夸張了。加班加點熬夜至東方發白,日理萬機一詞已不足以描述當時的工作狀態了,套用現在的形容詞就是工作狂。至于會晤的詳細情況早已無從考證了,大致內容多是討論政務、財政、實業、鐵路等,總之是兩人感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相見恨晚,滿含欣賞之情,相互點贊不已。
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認為民族、民主的問題已經初步解決了,當前最重要的是民生問題。國內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唯有恢復生產,興辦實業,開源節流,而交通為“發達之媒介”,故提出修筑全國鐵路之務。孫中山先生認為,我中華之弱,由于民貧。余觀列強致富之源,在于實業。今共和初成,興實業實為治貧之藥劑,為當今莫要之政策。富于浪漫主義的孫中山急于求成,甚至提出了修筑20萬公里鐵路的宏大計劃。孫中山先生的這些想法和行動,反映了他確實是一心一意地為利國富民而奔走呼號,殫精竭慮,全力以赴,充分表現了一個革命者不謀私利、不圖名位的高貴品質。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將自己作為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每逢“五一”“十一”,北京天安門廣場都會豎起孫中山先生的畫像。(資料圖片)
2021年10月9日上午10時,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資料圖片)
2016年11月,北京市海淀區和清河街道舉辦了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活動。(百度截圖)
而這個時候的袁世凱,自竊得總統寶座后,還是依然日夜提防著孫中山和革命黨,時刻擔心自己的總統職位能否穩固。在與孫中山的多次會談中,袁世凱發現孫中山在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后,真的是打算決心全力投入全國鐵路建設,表示今后將以民國鐵路建設為己任,專注于修筑20萬公里鐵路的理想藍圖中。
見此情景,老謀深算的袁世凱不禁暗中狂喜,只要革命黨人不來摻和政治,那可是再好不過了,心中隱患可除矣。在明知孫中山的修路計劃過于理想主義、難以實現的情況下,卻極力慫恿支持,居心叵測地來個順水推舟。為此,袁世凱在9月9日特頒布臨時大總統令,特授孫中山“籌辦全國鐵路全權”,也就是中國鐵路公司的總經理了,每月由交通部撥款3萬元,以為開辦經費。索性既給利又給名,選舉孫中山為中華全國鐵路協會名譽會長,并電告全國各地,考察期間各地務必盛情款待,費用管夠,皆大歡喜。
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也挺喜歡洋玩意兒,有一個階段特別迷戀坐火車。為此還專門把火車進行了改裝,車廂鋪上了木地板,擺上了大房床,安裝上了抽水馬桶,增加了暖氣片,簡直就是一個“豪華軟臥”,為了方便和安全起見,并且一模一樣地同時改裝了兩輛,成了A、B車。慈禧老太太一直是人老心不老,始終還有一個少女心,還把這兩輛車起了一個萌噠噠的名字“花車”。
張作霖乘坐的當年慈禧的“花車”,在皇姑屯附近遭到日本人的襲擊,火車被炸的七零八落,(資料圖片)
后來滿清倒臺,“花車”自然成為了軍閥們搶奪的戰利品,一輛歸了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王”張作霖所有,后來不幸于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爆炸,導致車毀人亡。另一輛“花車”就歸了袁世凱使用,現在孫中山即將巡游全國考察鐵路,袁世凱為了表示誠心,特批將“花車”讓給孫中山乘坐。于是,心懷實業救國偉大理想的“籌劃全國鐵路全權”孫中山先生,開始了“巡視全國鐵路路政”的千里奔波。
(未完待續)
書法家李荼老師為《小樓春秋》開篇詞《臨江仙·登臨清河小木樓感懷》題寫書畫條幅。
作者簡介
徐慶源,筆名許仙。曾長期在中石油下屬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現居北京海淀清河。
喜文史,愛讀書,雖勤于筆耕,但鮮有佳作。目前專注研究北京海淀地區的近代歷史,致力于宣傳弘揚清河文化。
點擊查看往期連載
清河故事館簡訊
Q1
清河故事館新展是什么?
《信仰的足跡——地球儀上學黨史》,是清河街道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而籌辦的藝術展。
Q2
新展看點是什么?
青年黨員,地球儀收藏家李新元手工制作地球儀,看二萬五千里長征。還有一眾藝術家助展。
Q3
具體開放時間是什么時候?
9月4日起,只接受預約參觀,預約請長按識別二維碼聯系周老師和徐老師。
Q4
新展地址在哪?
清河故事館藝術展廳:
北京海淀區清河安寧莊東路30號院,車站旁,生活館地下一層。
觀看引發自觀,遇見才有可能,一同探尋初心的夢想!
一一策一劃:清河故事館
一一作一者:徐慶源
一一編一輯:黨群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