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理解為:太一,太極。
一,是最大的數,也是最小的數;是起點,也是終點;是生,也是滅。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從道中生,然后衍化萬物,萬千世界包括天、地、人,都是一的衍化。所以說,一是最大的數。
那如何理解“一”是最小的數呢?九九歸一。萬事萬物發展到了極點,則會物極必反,返回到最初的狀態。萬物從有到無,回歸本源,回到一,所以一既是起點,也是終點;既是生,也是滅,既是最大,也是最小。
《易經證釋》曰:“易道博大精深。無不包被。內則修己以一天人。外則成人以一道德。而本末一以貫之。……雖取舍萬殊、而抵于一道?!蛞子袛盗x焉,以其至易,本于太一也,故自無始至有始,推之無盡,無不可知,此一義也?!?/p>
另外,從莊子這句話,也可以看到“一”的無窮魅力: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很多人說“三”是大數,這里頭有什么講究?他們又說不清楚。
我們常說,好事不過三。
三,最厲害的地方,它是一個變數。
這個變,是變化,是衍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太極,生二為陰陽,陰陽生三,三后面就是萬物了。所以說,三是個大變數,從三衍化到萬物,可見三是萬物之根,是萬物的主宰,對于“道”這個主人而言(道,靜,無為),“三”就是它的執行者(動,有為),衍化萬物,掌管萬物。
五,五行之數。五行之數即五行之生數,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數。一、三、五、為陽數,其和為九,故九為陽極之數。(乾卦用九的原因)二、四為陰數,其和為六,故六為陰之極數。(坤卦用六的原因)陰陽之數合而為15數,故化為洛書則縱橫皆15數,乃陰陽五行之數也。
天有五氣,萬物化成。
木清則仁,火清則禮,金清則義,水清則智,土清則思。五氣盡純,圣德備也。
木濁則弱,火濁則淫,金濁則暴,水濁則貪,土濁則頑。五氣盡濁,民之下也。
這個數字,大家比較好理解,從洛書衍化而來的九宮,也是周文王衍化八卦的依據。文王八卦(后天八卦)的方位,按的是九宮的運行,順時針來配。
洛書分為九宮。太乙居中,一年運行八宮。八宮的名稱依春夏秋冬一年流轉的時序分別是:冬至、坎宮、葉蟄;立春、艮宮、天留;春分、震宮、倉門;立夏、巽宮、陰洛;夏至、離宮、上天;立秋、坤宮、玄委;秋分、兌宮、倉果;立冬、乾宮、新洛。西方的十二星座,和九宮的十二節氣剛好對應上。
洛書之數九,取一為體,八為用,為九星用八卦。運數十五,周流八方為一百二十數,共三才而合之即360數,為周天之數。同理,其用數45,周流八方亦得周天之數360。
10
10這個數從河圖而來。即我們現在用的十進制。
《易經》的本源,是河圖、洛書。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則之,才有了八卦。
天地之數,皆由河圖衍化。
河圖共有10個數,1、2、3、4、5、6、7、8、9、10。其中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得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所以古人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數為55,“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即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已。
河圖之數十,乃十天干之數也。交合之數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德。正是萬物生存之數。所以甲己合為一、六共宗,乙庚合為二、七同道,丙辛合為三、八為朋,丁壬合為四、九為友,戊癸合為五、十同德。十天干經交合之后,化為天干交合之五行,將河圖五行之體化為天干五行之用。
12
《易經》講究理、數、象。在象的層面,12表現為地支之數。
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為地支之數。由天干河圖之數根據地理演化而成,故子水1、寅木3、辰土5、申金9、午火7,各取河圖五行之陽數也,主五行地支之化數。而十二月令之數則是:寅1、卯2、辰3、已4、午5、未6、申7、酉8、戌9、亥10、子11、丑12,主萬物存亡之順序了。
每天學一點《易經》,這是解讀《易經》的第8篇文章。為方便讀者連貫閱讀,我盡量堅持每天更新,直到把《易經》解讀完為止。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人文歷史。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