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靜精微,易之教也。
― 【春秋】 孔子(前 551 一前 479 )
老子之學,只偷得半部《易經》。
―【清】康有為(1858 一 1927 )
大學者,大人之學,道家稱為真人,佛家稱為菩薩,儒家稱為大人,大學為大人之學問?!兑住啡?:”所謂乎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贝髮W之明德.即從此二語而來。
―魏堯(活躍于民國期間,生卒年不詳)
《易》曰“無思無為”,佛日“不思議”,若感通之道,其唯自強不息以致力于普賢之十大行愿也夫。
― 潘雨廷(1925一 1991 )
《易經》 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就人類心靈所創造的圖形和形象來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這是一種崇高的事業。
― 【德】 黑格爾 (hegel ,1770 一 1831)
談到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百推中國的《易經》 ,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有頗多相同的地方
― 【瑞士】 榮格(C . G . Jung, , 1875 一 1961 )
易經六十四卦是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碼,其中首尾相應,福禍相倚,甚至吉中有兇,兇中帶吉;在你才陷入懊悔情緒時,隨即出現生機;在你正想額手稱慶時,危險卻已悄悄逼近。然后再總結這一切為: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責任之提升,德行修養的必要以及樂天知命的智能。人生遭遇雖有一定的步驟與結局,但是苦樂卻是個人的德行、智能、能力所左右的。德行修養是離苦得樂的最佳保證,智能覺悟使人顯示整體而根本的視野,不為苦樂所困.能力卓越的人立即采取行動,或是改變環境,或是自我調適。
每一個人的解讀,每一個人的理解全然不盡相同,家、國、天下,大事小情,都能從中找到啟迪,以下的解讀,參考《傅佩榮談易經》、《周易本義》、《天行健》、《高島易斷》等,進行全面解讀,以求做到深入理解,真正的指導生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