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圍內,許多城市都依水而居,沿著這些江河湖海溯水而行,我們會與哪些人相遇?
由澎湃新聞出品的中法系列紀錄短片《水邊人》將于12月18日起陸續上線。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我們從上海與巴黎雙城出發,沿著兩條母親河蘇州河與塞納河而行,找尋一群水邊人,也試圖找尋他們身上水的印跡。
有人試圖讓河流從城市的“背景板”走向“臺前”。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塞納河再次牽動世界目光,而在上海,賽艇重回了歷經四十余年水體治理與沿線貫通的蘇州河上。
1874年春的塞納河畔,“無名畫家、雕刻家、版畫家協會”在攝影師納達爾的前工作室組織了一場展覽,33歲的外省青年克勞德·莫奈展出了《印象·日出》,“印象派”也在這場展覽中得名。150年后,莫奈們再次面對一群“非典型性”觀眾,有人一本正經“挑剔”起他的畫風,認為略顯單一,有人更想變成“一只鳥”,有人學習著技法,想起兒時做農活時用鐮刀割草畫魚的記憶,也有人試圖回答,藝術是什么,對TA而言又意味著什么……
還有人說,在上海與巴黎兩座被“摩登”與“時尚”標記的城市里,在關于“穿什么”與“怎么穿”的講究里,有許多看不見的女性,有機器齒輪間的空隙,有身體意識與代際關系,有不懼怕縫紉機針也樂于主動創造的熱切,也有如河流般流動不拘的活力……
《水邊人》系列共分三集,《水上一夢》《印象之心》《絲縷人生》,每集片長約30分鐘。歷時逾一年,全片的拍攝與制作跨越中法兩國多座城市,由中法聯合團隊制作??倢а蓓n萌表示:“我們想要講述一群人的故事”。
《水邊人》是《奔流:從上海出發——全球城市人文對話》首季上海巴黎雙城對話的重要內容,本片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特別鳴謝靜安區人民政府及上海報業集團,合作伙伴為蘇河灣集團及上海報業集團國際傳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