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老精講故宮系列之
大內軍機處
在隆宗門內北墻有一排格外矮小、簡陋的小房,建筑雖不起眼,但它卻是起草皇帝諭旨和發布命令的機密要地,這便是清朝雍正以后一個舉世矚目的統治機構----軍機處。
雍正年間,西北邊境軍事繁忙。當時辦理軍政要務是在內閣。而內閣遠離內廷,設在外朝的文華殿前,雍正住在養心殿,皇帝要隨時詢問軍情和商討對策,十分不便。而且軍報到京經內閣再轉呈皇帝,手續繁多,極容易泄露機密。因此,在隆宗門內設立了這個特殊機構。 最初叫“軍機房”,后正式定名“辦理軍機處”,因稱呼中常常省略,簡稱為“軍機處”。
軍機處設立之初,只限于處理軍事機密要事。一般政務和宮內事務,仍由內閣等具體部門負責。 但是后來權力逐漸擴大, 不但把持了朝政大權,甚至連宮內之事,都要經過軍機處決斷。而當年掌握朝政時務的內閣,大權逐漸旁落。內閣大學士無所事事,只好每天讀書寫字,演變成了一個學術機構。 軍機處卻集軍政權力于一身。到了嘉慶時,軍機處便被列為正式的國家機構。軍機處設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俗稱“大軍機”、“小軍機”。大軍機由皇帝親自選任,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行下次、軍機大臣學習行走,由首席軍機大臣領班。小軍機由各部司員和內閣中書中考試選用。擔任書寫整理檔案等具體工作。
軍機處內部陳設很簡單,只有桌、椅、炕、筆、硯等物。室內南墻掛有雍正皇帝御寫的“一團和氣”匾額;東墻掛有咸豐皇帝書寫的“喜報紅旌”匾額。軍機大臣每天早3-5點進值房,等待入召,一般7-9點入內廷議事?;实圪n坐后,跪坐在預先放好的“軍機墊子”上“聽旨”,當場記錄下皇帝旨意,退出后交軍機章京盡快擬定諭旨,經皇帝閱后頒發。軍機章京在隆宗門內南小房。
清朝對軍機處辦理機務的保密性有非常嚴格的要求。規定收發文件要由軍機章京親自辦理;任何人沒有皇帝御旨,都不得入軍機處;軍大臣也不能隨便找人談話;皇帝跟軍機大臣議事任何人不得在場。凡是重要機密文件下發,都要軍機處嚴密封緘,再通過驛站傳遞,這叫做“廷寄”。廷寄分為“快件”和“慢件”兩種。慢件日行300、400、500里,快件可日行800里直達督府。使皇帝的命令迅速直達到地方,有效地加強了皇帝和地方的聯系,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