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很熱鬧,除了奧運健兒為國爭光的新聞外,娛樂圈時刻占著頭版頭條。
先是吳亦凡那跌宕起伏的巨瓜,接著又各大明星扎堆報警。
說實話,我并不太喜歡看娛樂圈新聞,但是如今娛樂圈新聞天天上頭版頭條,就有很值得思考一番了。
1、這屆網民,為何如此熱衷八卦?
在紙媒時代,明星八卦被稱為“花邊新聞”,多是一些不入流的小報為了提高報紙銷售量、吸引眼球刊登的信息。
跑明星八卦的記者被叫做“狗仔”,靠著跟蹤明星,挖人隱私為生。
這職業有點缺德,也不太受人尊重。
權威大報對此不屑,絕大多數民眾也只把小報當做消遣,偶爾買一份看看。
但今天,打開手機,新聞頁面幾乎全是娛樂新聞,微博熱搜里盡是明星八卦。
誰結婚了、誰戀愛了、誰生孩子了、誰劈腿了,誰又離婚了……
甚至哪位明星換了個發型、誰和誰吃頓飯也能上新聞。
對我這個年齡的成年人來說,看到這樣的熱搜,常常忍不住想罵一句:關我們P事啊。
厭惡,是真的厭惡。
然而,厭惡也無能為力。
明星有資本撐腰,占據公共資源,樂此不疲地暴露家長里短、閑話瑣事,P大點的事要都買流量昭告全天下,占有公眾的注意力,并安然享受由此帶來的巨大商業利益。
天長日久,這些毫無營養的娛樂八卦吸引和培養出一大群粉絲及津津樂道的群眾。
他們無知、愚昧、獵奇、無腦、盲目,毫無理智,如資本所愿。
他們生長成一大群健碩的韭菜任資本輕易煽動、收割。
正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毫無理智,熱愛八卦的“水”,可以因無腦而載舟,也就能因無腦而覆舟。
他們能為了虛假人設“要生要死”,也就能因為謠言迅速變臉。
明星們苦于被虛假的謠言糾纏,紛紛報警明智,卻毫無作用。
但怎么不想想,這本來就是一群毫無判斷能力、被八卦養大的行尸走肉。
誰能指望謠言四起之時,他們會有理智?
食得咸魚止得渴,自己養的蠱自己受吧。
2、為何離譜的謠言越來越多?
最近,網上各種謠言,無不離奇迷離,堪比玄幻小說。
明眼人根本都不會相信,卻依然能在網上掀起巨浪。
為什么?
還不是因為,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愿意相信謠言的人越多,造謠的利益就越大。
謠言越離奇,越能收獲巨大流量
而流量就是錢。
再加上造謠的成本低,所以不斷有人在網上造謠。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信謠言?
答案依然如上,無知、愚昧、反智的人太多。
公共媒體早就被娛樂八卦占據。
廣大民眾都跟村口的長舌大媽一樣,嗑瓜子磨嘴皮,熱衷低級趣味。
媒體的社會功能里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叫:議程設置。
就是說,媒體應該通過報道和評論,發起和引領全社會討論一些重要的公共議題,以此共同關注社會熱點,培養公民意識,開啟“民智”。
而如今呢,公共媒體全面讓位給娛樂新聞。
大家都為了流量,不斷迎合低級趣味,迎合反智人群,不斷制造信息繭房,讓民眾的思想越來越簡單、偏執、禁錮、歇斯底里、再加不可理喻。
所以,再愚蠢的謠言,也有萬千信徒。
3、什么是偶像?
前幾天,劉德華在從業四十周年的訪談中被問:“你認為偶像是什么?”
作為娛樂圈初代偶像,當了四十年偶像的劉德華說:
我認為“偶像”應該是榜樣
這是一個簡單的真理。
只有做到了榜樣的高度,才有資格成為偶像。
然而如今,偶像竟然成為了一種職業,一個娛樂圈流水線上的產品。
資本流水線批量制造偶像,打造虛假人設,誘導青少年追星,花錢“氪金”造星,為明星“刷數據”“打榜”......“
飯圈明星人氣爆棚,除了一張臉,沒有任何作品,有些人背地里還私德敗壞。
這樣的偶像,如何能成為榜樣?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多少青少年崇拜飯圈偶像?
多少青少年沉迷追星荒廢學業?
還有多少青少年成長于娛樂八卦中,而喪失智慧?
4、小心奶頭樂經濟
世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1995年,美國舊金山舉行過一個集合全球500多名經濟、政治界精英(與會者包括薩切爾、老布什、電纜新聞網絡、惠普、日微系統的老板等等)的會議,主旨在于為全球化的世界進行分析與規劃。
與會精英們認為,社會動蕩的主要因素,來自于底層不斷向上的流動,和精英形成了利益沖突。
那要如何避免20%的精英與80%的loser之間的沖突呢?
可以給他們一個“奶頭”,讓這80%的loser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們咸魚的命運。
“奶嘴”的形式有兩種:
一種是發泄性娛樂,比如開放色情行業、鼓勵暴力網絡游戲、鼓動口水戰。
一種是滿足性游戲,比如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和偶像劇,大量報道明星丑聞,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眾娛樂節目。
這樣一來,通過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娛樂及充滿了感官刺激的產品堆滿人們的生活,最終達到目的:占用人們大量時間,讓其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思考的能力。
此時,那些被邊緣化的人只需要給他們一口飯吃,一份工作,便會沉浸在“快樂”中安心當咸魚,不再求上進。
個人沉迷“奶頭樂”,會喪失獨立思考能力,成為愚昧反智的韭菜,任人宰割。
如果全社會都沉迷于“奶頭樂”呢?
那么,必將出現一個缺乏思考、缺乏理智、缺乏智慧的民族,在“奶頭”中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