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文化瀍河】《文化瀍河》第二章(第三節) 儒釋道文化之源——孔子入周問禮(上)
    佚名
    2024-11-27 14:04:42
    0

    第三節 儒釋道文化之源——孔子入周問禮

    儒釋道三種宗教和學說,對中國幾千年的社會文化及生活產生了無比重大的影響,至今依然。說起他們的根源,都與洛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儒家文化源自周公洛陽制禮作樂,得孔子、孟子、朱熹等哲人發揚光大,最終形成體系;釋即佛教,源自古印度,首傳于中國是在東漢洛陽,洛陽白馬寺被稱為“祖庭”,后漸漸傳布全國 ;道家學說創始人是老子,而老子就長期生活在洛陽。

    在這里,重點介紹的是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孔子入周問禮于老子”一事。它不僅僅是兩位文化巨匠的會面,更是對儒家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的盛事。因為當時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都城洛陽,老子長期在這里擔任國 家守藏室之史, 他熟知周禮。孔子問禮于老子,這對年輕的孔子思想體系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

    一、老子與瀍河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道家始祖,與孔子一起,成為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兩座豐碑。他生于鹿邑,司職洛陽,退隱靈寶函谷關。他以周朝“藏室史”(相當于今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身份在洛陽生活了幾十年,其道家思想在此生發,孕育成形,西出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所請,寫就五千言《道德經》,后出關遠行,飄飄不知所終。

    老子故宅

    老子姓李,名耳,字耽,是春秋時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有個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說出紂王的錯誤,勸他改正,結果惹惱了紂王而被殺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被迫外出逃難。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 “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經居住過而后已經荒廢了的地方) 時,母子二人饑餓 難忍,疲憊不堪,他們發現附近的樹上結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來吃。就這樣,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紂王的追緝,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因此可以說,李姓的起源與洛陽關系密切。

    老子少時善思好學,他的啟蒙老師是常樅,常樅教授了他殷周的禮儀,后來推薦他入周都洛陽深造。文獻記載 :“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 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子作為周朝“藏 室史”,在周都守藏室待了三十多年,覽遍天下之書,進而學問高深不可測,這才能寫下千古奇篇《老子》(《道德經》)。

    我們知道,周朝的都城洛邑在今瀍河下游兩岸,這不僅為文獻古籍所記載,也為多年來的考古發掘所證明。北窯鑄銅遺址、大型貴族墓地,河南林業職業學院大型祭祀坑、車馬坑的發現,都證實瀍河一帶就是洛邑之所在。藏室史老子自然就長期工作、生活于瀍河一帶。

    在瀍河區東通巷的北頭,現洛陽市第二十四中學的家屬院內,有名聞遐邇的“老子故宅”和老子祠。這座老子祠創建于唐高宗時,歷經1300多年,今大殿已毀,僅剩兩座偏殿和一座大門戲樓。歷經2000多年的風雨變遷,“老子故宅”周邊的建筑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一間青磚碧瓦的老屋依然佇立著。

    據史料記載,老子故宅當年還是相當氣派的。它東臨孔子廟(瀍東書院舊址),西傍瀍河,與孔子廟、三靈侯廟(俗稱“葛唐周”)并列,均坐北向南,一字排開。老子故宅大門坐西向東,門上有兩條石刻雕龍,額題“老子故宅”四個大字。進大門北折,坐北向南有一間佛殿,內塑觀音菩薩像一尊。菩薩像前有一烏金佛像,約在民國 16 年(1927)時,被人盜取。佛殿后砌有院墻,中開二門與后 院老子故宅相通。進二門,有東廂房五間,坐東向西。通過院中甬道,過東廂,可達坐北向南的大殿,內塑老子像一尊。

    老子故宅歷來為教育重地。明嘉靖年間(1522~1566),該處建有瀍東書院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知縣錢肇修在該處設立義學 ;民國34 年(1945)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在老子故宅和三靈侯廟的故址上,建立了問禮鎮第一國民中心小學校。1949 年后,在該處建立了民族中學。1959 年,民族中學與弘 光中學合并改為瀍河中學。1972 年,瀍河中學被市教育局接管,改為洛陽市第二十四中學。

    公元前 518 年,孔子入周問禮樂,即至此拜訪過老子。

    唐代追尊老子為先祖,老子備受尊崇,全國各地都建立紀念性的廟宇道觀。 唐玄宗李隆基曾游歷洛陽老子故居,并賦詩紀念 :“仙居懷圣德,靈廟肅神心。

    草合人蹤斷, 塵濃鳥跡深。流沙丹灶沒,關路紫煙沉。獨傷千載后, 空余松柏林?!?/p>

    在老子故居東南方向約半里的東大街,至今仍豎立著一通清代古碑, 上書“孔 子入周問禮樂至此”九個大字。問禮碑、老子故居、老子祠等一系列與老子相關的古跡,都在訴說著世界文化名人老子與瀍河的淵源。

    二、老子道家思想

    東周時期,思想文化領域“百家爭鳴”,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學派。當時洛陽 則是道家的發源地、儒家經典的集散地及合縱家的故鄉。道教的始祖老子,為周“守藏室之史”,所著《道德經》五千言是一部價值極高的政治、哲學論著。

    老子的成就主要體現在《老子》一書里。《老子》又名《道德經》,全書僅五千余字,卻深刻地影響了后世哲學、宗教、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美學、 倫理學、文藝學、心理學、教育學、邏輯學、修辭學等諸學科的發展,而且涉及醫藥、養生、氣功、軍事、管理、建筑、園藝等眾多領域。它和《易經》《論 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 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 1993 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的年代推算,其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道德經源自易經_易經道德_周易的道德觀

    明嘉靖時期的古本《道德經》

    《老子》共分八十一章,編為 上、下兩篇,上篇道經三十七章, 下篇德經四十四章。全書的思想 結構是 :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

    老子對“道”的定義為 :“有 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 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強為之名曰大。”道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是老子在原始道論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個概念,是一個偉大的發明。老子的道是出自形而上,而貫穿形而下的,給中國文化思想的架構,打開了一個極其高遠、極富想象力的思想空間。

    “道”在老子那里已經超越了世俗社會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則之道,因為天地萬物的始基與母源都在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老子用“玄之又玄”來描述道的特殊性與深奧性,這個“道”雖然“視 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捪之而弗得”,但“道”并不遠人?!暗罌_而用之, 有弗盈也”。道無處不在,不管是個人,還是人類社會,包括天地萬物都應該效法道而運行,而道法自然,返璞歸真。

    “德”是“道”在倫理綱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因此由道進入德是由自然秩 序通向社會秩序的一道屏障,即轉而論述人的行為規范。老子又說“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主張無所事事,一切順應自然,帶有明顯的“無為”特征,上德的本質與道之德的本質同于一,可理解為因循自然的行為規范。這種因循自然的德,重生命,輕名利,持守清靜,戒除貪欲,息 心止行,悟道四達,自然無為,同時以百姓之心為心,將自身與自然融為一體,最后歸于道。

    下德由上仁、上義及上禮組成, 需要人實際去實行與推廣, 帶有明顯的“有為” 特征,注重人為的行為規范。“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睆倪@里可以看出,在老子眼里,后來孔子推行的仁義禮智信只是人為教化的結果,沒有達到真正無為超脫的上德境界,所以貶之為下德。

    老子之德與孔子之德的區別在于對“禮”的看法不同。世俗之法與禮法有 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某種程度來講,春秋戰國時期,禮法之間是合為一體的。老子認為,上德表現為無為,即不去考慮德與不德的問題,反而是最大的德。

    老子的“德”,既不代表神意,也不能取得天命。“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 德為之而有以為”,老子試圖以無為和有為作界限,來判斷德、仁、義、禮等價 值規范。“夫禮者, 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老子的“德”是一種先知似的“德”——惟道是從,目的就在于強調清凈無為。

    老子是春秋時期人,這一時期禮崩樂壞,標志著周禮制度的坍塌。文化的發展是“自然”后退與墮落的必然結果,林立的城邑國家, 開始兼并成龐大的國家。面對周禮制度的崩塌,老子主張回到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 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 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小國寡民是老子對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的描述,我們不能認為那是他真的認為 可以達到的狀態,而應該理解為,那是他心目中與他精神世界相契合的理想世界與理想狀態。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無為”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老子在《道德經》第三章里, 提出了他的“無 為”思想?!安簧匈t,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 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老子主張“不尚賢”“使民無知無欲”, 設想要人們回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為”境界。老子崇尚“無為”,主張順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論。這是當時較為先進的思想之一。

    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 規律(道) :事物本身的內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相對復雜和變化的。事 物本身即是陰陽的統一體。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即是陰陽轉化。方法(德)來源于事物的規律(道)。

    老子的“無為”并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因為 根據之前提到的“道”,“無為”會轉化為“有為”。這種思想的高明之處在于, 雖然主觀上不以取得利益為目的,客觀上卻可以更好地實現利益。“天地無人推 而自行, 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 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老子所說的“自然”不是類似于神的概念,萬物的規律(道)由自然來指定,即是“道法自然”。

    老子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美丑、善惡、有無、難易、 長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惡。表面看來,正相反的兩個方面是相互對立的,而實際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的。

    “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比魏问挛锒际悄阒杏形?,我中有你,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章中提出“反者道之動”。 這就是說,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所謂“物壯則老, 兵強則滅”。同時,事物的發展、事物向反面的轉化,并不是一下子實現的,需要經歷一個數量上不斷積累的過程。

    美麗新瀍河

    相關內容

    【文化瀍河】《文化瀍河》第...
    第三節 儒釋道文化之源——孔子入周問禮儒釋道三種宗教和學說,對中國...
    2024-11-27 14:04:42

    熱門資訊

    八字全陽面相女命 卜廣鑒:四柱... 粉絲來信:卜老師您好,我今年29歲,之前談過一個男朋友,那段感情讓我至今無法釋懷。前男友不止一次背著...
    偏官格男配傷官女命好嗎 八字從... 從兒格的女命好嗎?從兒格就是從食傷格,因食傷為日干所生之物,為日干之兒星,故名叫從兒,如戊己日遇申酉...
    上牙掉了一顆 周公解夢:夢見上牙掉了一顆是什么預兆。
    八字看貴人的命理方法 八字看異... 八字中八大貴人——桃花貴人,愛情、人脈就看它!!!桃花貴人,愛情、人脈就看它!!!現社會真愛越來越難...
    屬馬57歲屬什么命格呢 人生預... 人生預測與十二屬相——午馬(屬馬人性格、屬馬人五行命運、屬馬人愛情之謎、屬馬人婚配、屬馬人財運、屬馬...
    生辰八字缺水是什么命 八字五行... 八字五行缺什么|五行缺水如何化解|八字排五行找缺什么
    八字命好一二頭指什么生肖 八字... 八字算旺自己的生肖 八字最好看的十個生肖,八字算旺自己的生肖八字算命是一種流行的命理學,人們可以通過...
    周公解夢夢見自己搬家是什么意思 周公解夢夢見自己搬家是什么意思家一般象征自己、自己的性格、生活狀況,工作狀況等,搬家通常暗示著變化,...
    什么是貴氣八字命格呢 八字看命... 你周圍有沒有那種人?一眼看上去,妥妥的貴族范兒,但事實上,他們家可能連溫飽都算不上。這種人,外表看著...
    2017星座運勢:2017騰訊... 2017星座運勢:2017騰訊星座運勢
    国内偷自第一二三区_一区二区欧美视频_三上悠亚中文字幕在线播放_韩国本免费一级毛片免费
  • <menu id="kwwkm"><tt id="kwwkm"></tt></menu>
  • <menu id="kwwkm"><strong id="kwwkm"></strong></men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