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美暑期檔,《芭比》和《奧本海默》兩部大片的聯動為電影市場帶來爆發式增長,讓包括影院行業在內的方方面面都樂開了花。可惜的是,這樣的觀影熱潮可遇不可求,雖然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好萊塢也一直在尋求如何復制所謂的“芭本海默”盛事,卻始終未能如愿。畢竟,單獨一部大片獲得高票房難度不算大,但要有兩部話題性大片同時上映,而且在票房上還能做到齊頭并進而非此消彼長,實在不是易事。而上個周末的北美電影市場,也被寄予如此的期望。
“角斗壞女巫”期待重現“芭本海默”盛事
上周末恰逢環球影業出品的歌舞片《魔法壞女巫》(Wicked)和派拉蒙出品的史詩片《角斗士2》(Gladiator II)同期上映。于是,有人按“芭本海默”(Barbenheimer)依樣畫葫蘆,造出了#Glicked的標簽,姑且可以翻譯成“角斗壞女巫”。就連兩部影片的主演保羅·麥斯卡和辛西婭·埃里沃、愛莉安娜·格蘭德也都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非常希望“角斗壞女巫”也能像“芭本海默”那樣,彼此即是對手又能互相成就,帶動整體的票房上揚。在社交媒體上,各種相關梗圖也應運而生,將“角斗士”與“西方女巫”以各種方式給關聯在一起,也確實有不少觀眾選擇了連續觀看這兩部影片來度過上個周末的空閑時光。
《魔法壞女巫》海報
最終票房出爐,結果也確與上次的“芭本海默”相似,面向女性觀眾的《魔法壞女巫》獲得1.14億美元開畫票房,遠遠勝過面向男性觀眾的《角斗士2》所獲得的5550萬美元開畫票房。對比而言,去年的《芭比》和《奧本海默》開畫票房分別是1.62億美元和8200萬美元,前者恰好也翻后者一倍。而且《芭比》的首周末觀眾中,女性占比68%,這次的《魔法壞女巫》,女性觀眾比例為71%;《奧本海默》首周末的男性觀眾比例為64%,這次的《角斗士2》則是61%。兩組數據放在一起比較一下,不難看出女性觀眾確實是如今主導北美電影票房增長的最大力量。
《角斗士2》海報
或許,不僅是在北美,女性觀眾也是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最大力量??少Y參照的是,在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中國內地,上周末同樣是主打女性觀眾的《好東西》和主打男性觀眾的《角斗士2》同時上映,結果前者以三天囊獲1.24億元人民幣票房,碾壓后者的2212萬元人民幣。
《魔法壞女巫》宣傳藏了不止一手
由華裔導演朱浩偉(《摘金奇緣》《身在高地》)執導,辛西婭·埃里沃、愛莉安娜·格蘭德、喬納森·貝利、楊紫瓊、杰夫·高布倫等出演,投資1.5億美元拍攝制作的《魔法壞女巫》改編自同名百老匯音樂劇。該劇的票房向來極其火爆,粉絲遍布美國各地。而音樂劇的故事來自2000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小說的源頭則是1900年誕生的童話名著《綠野仙蹤》。
由于歌舞片給人以一種過時的類型片的觀感,加之《貓》等音樂劇改編的電影作品近年來在票房上的慘敗,如今好萊塢電影公司在做宣傳此類影片時,都會刻意避免提及或者淡化歌舞片、音樂劇這樣的關鍵詞。今年年初,派拉蒙發行新版《刻薄女孩》(Mean Girl)時,便遵循了如此操作,在預告片里甚至沒有展現出任何歌舞片的特質,導致不少以為這部新版和2004年上映的舊版一樣是傳統青春喜劇片的觀眾,看到銀幕上的演員二話不說唱起歌來、跳起舞來的時候,大感意外,甚至有上了一當、受了欺騙的感覺。之后上映的《紫色》和《旺卡》這兩部電影,也同樣最大程度“隱匿”歌舞元素。
《魔法壞女巫》改編自同名百老匯音樂劇,內有大量歌舞元素
而這次《魔法壞女巫》的宣傳概莫能外,大部分預告片中都不包含歌舞橋段。這樣的宣傳手法或許能最大程度吸引到路人觀眾,但是對于原版音樂劇的忠實粉絲以及不喜歡歌舞片的觀眾而言,難免觀感不佳。
此外,宣發團隊試圖掩蓋的另一事實便是這一部《魔法壞女巫》,雖然片長達到160分鐘,但其實故事只講了一半,正式的副標題里還有著“上集”(Part One)二字。至于下半集,要等到2025年11月21日才會上映。這也讓觀眾在看完影片后,或多或少也有被詐騙的感覺。類似的案例就是去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蜘蛛俠:縱橫宇宙》,直到影片結束,觀眾才發現原來故事還沒講完。
至于光明磊落的拆分做法,過往也有各種先例。成功的有華納發行的《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死亡圣器》,2010年和2011年分別上映的上下兩部,共計獲得23億美元全球票房。但失敗的案例同樣也有,那就是獅門影業發行的《分歧者》系列最后一部,2016年上映的《分歧者3:效忠者(上)》只獲得1.79億美元票房,直接導致下集被砍,根本無緣拍攝。
此外,從今年年初開始,環球影業為推動該片票房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營銷活動,各種聯名的飲品、化妝品、童裝和玩具等陸續出現在線上的網絡空間和線下的商店櫥窗里,以至于就在影片上映前夕,社交媒體上竟然出現了一大堆抱怨《魔法壞女巫》營銷過度的熱帖。當然,站在電影公司的立場上,這樣的舉動也不難理解。去年的《芭比》其實也采取了類似的飽和式營銷模式,最終也確實取得了理想效果。尤其《魔法壞女巫》的上映時值年終歲末,也正是美國人開始籌劃送禮佳品的時候,因此其聯名款的玩偶、服裝、化妝品甚至是珠寶也正好對應了不同檔次的禮物預算。
不過,或許是忙中出錯。美泰公司(Mattel)配合制作的一款《魔法壞女巫》玩偶,包裝盒錯印了色情網站邪惡影業(Wicked Pictures)的網址,而非該電影的官方網站網址wickedmovie.com,一度給這家成人網站帶來巨大流量,也在社交媒體上成為話題焦點,并引發部分家長的不滿。
兩位女巫中,飾演北方好女巫格琳達的是知名歌手愛莉安娜·格蘭德
盡管有以上種種的負面新聞,但現在的票房成績足以掃清一切質疑。該片在北美3888家影院獲得的1.14億美元開畫票房,一舉刷新了百老匯音樂劇改編電影的最佳開畫,遠超之前的紀錄保持者《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的3105萬美元。即便是不限于百老匯,而是放在所有歌舞類型片的范疇來說,這也是史上第四佳的開畫成績,超越了2023年的迪士尼作品《小美人魚》的9557萬美元,僅次于2019年的《獅子王》(1.91億美元)、2017年的《美女與野獸》(1.74億美元)和2019年的《冰雪奇緣》(1.3億美元)。同時,這也是2024年至今為止第三佳的開畫成績,超越了《怪奇大法師》的1.11億美元,目前僅次于《死侍與金剛狼》的2.11億美元和《頭腦特工隊2》的1.54億美元。
好萊塢新貴的砸錢之路還在繼續
排名第二的《角斗士2》周末三天在北美3573家影院獲得5550萬美元的開畫成績。這個數據在導演雷德利·斯科特長達45年的導演生涯中,算上通貨膨脹因素后,只能排在第六位。該片的觀眾評分只有B級,在中國等海外地區的票房成績也不算理想。該片的成本據稱高達3億美元,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北美票房能否保持不大幅下滑,對于派拉蒙影業而言,至關重要。
排在周末票房榜第三位的是前一周開畫的圣誕電影《紅色一號:冬日行動》。該片受到《魔法壞女巫》和《角斗士2》的雙向擠壓,市場空間進一步縮小,周末三天還能獲得1328萬美元票房,其實已是不錯的成績。目前,該片的北美總票房只有5291萬美元,而其制作成本卻高達2.5億美元。
《紅色一號:冬日行動》海報
不過,《紅色一號》的出品方亞馬遜米高梅影業始終認為,該片的情況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好萊塢大片,盈利與否不能只看票房分紅一項,還要看其附加值,即能否給母公司亞馬遜帶來其他流量和收益。
對此說法,部分好萊塢人士卻并不認可。有不少市場分析師認為,這種思路其實是流媒體鼎盛時代各路好萊塢舊勢力和新力量為爭搶流媒體用戶而采取的非常之舉。但是燒錢之路終有盡頭,再加上疫情忽然降臨,徹底改變了整個好萊塢的生態。類似《紅色一號》這種猛砸2.5億美元制作一部大片,再花上一億美元進行宣傳和發行,票房慘遭虧損之余,卻還要解釋說重在引流的做法,根本就已屬于過去式。“Netflix剛進入電影制作領域時,也拍過這類電影,但現在他們不再這么做了。”好萊塢知名市場分析師大衛·格羅斯(David A. Gross)表示,“蘋果影業過去也制作過這類電影,可如今他們也在削減此類項目?!?/p>
不過,亞馬遜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影院發行部主管凱文·威爾遜(Kevin Wilson)上周接受媒體訪問時,卻信心滿滿地表示,他們對于《紅色一號》的盈利前景并不悲觀。在他看來, 傳統好萊塢電影公司往往需要獲得2.5倍于其制作成本的票房收入才能實現收支平衡,因為影院會拿走約一半票房收入。然而,對于類似亞馬遜米高梅這樣的新型好萊塢公司,只要能收回影片的營銷和發行成本——對于《紅色一號》而言也就是一億美元左右,換句話說,需要其全球票房達到兩億美元——那就不算賠錢,因為影片稍后還能在流媒體平臺上為公司賺回真金白銀。
他口中的新型好萊塢公司,自然還包括了蘋果影業,他們的共同點在于:一方面,并不會明確對外公開流媒體數據,即究竟有多少人在網上觀看了這部電影;另一方面,亞馬遜市值高達2.1萬億美元,蘋果市值高達3.4萬億美元,而他們旗下的這兩家電影公司其市值分別只有247億美元和75億美元,相比母公司實在不值一提。如此算來,一部電影的盈虧對于財大氣粗的新貴而言,確實就更不值一提了,他們自認為的改變行業慣例的底氣也的確不是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