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寧鄉解放后,湖南的形勢有了新的變化,時任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和國民黨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通電起義。
這一突發事件,極大震撼了蔣桂殘余勢力,白崇禧立即采取威脅、利誘、欺騙等手段,對陳明仁部進行策反,結果導致其麾下兩位高級將領劉進、熊新民叛變南逃。
當時,劉、熊二人還脅迫陳部約6個師總計4萬余人,從岳麓山防區叛逃,試圖前往與白崇禧部在衡寶地區匯合,繼續與我人民軍隊對抗。
程潛得知此事后,立即急電四野司令員林彪,讓其迅速派部隊追擊。
為了穩定其他的起義部隊,追擊勢在必行,于是,林總立即命令此時已進入寧鄉地區的第四十九軍,讓其停止休整,繼續南進,待切斷敵軍退路后再停止前進。
時任第四十九軍軍長鐘偉(開國少將)受命后,將追擊的任務交給了第146師。
146師是四十九軍的主力師,該師的大部分官兵,都是從東北戰場一路打過來的老兵,經歷大小戰役、戰斗上百次,作戰經驗豐富、戰斗意志頑強。
除此之外,該師師長王奎先、政委栗在山、參謀長姚克、副參謀長趙永夫、政治部主任齊渭川及下屬的幾個團長,都是從土地革命戰爭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我軍優秀指揮員。
尤其是師長王奎先,抗戰勝利后他就隨羅榮桓元帥從山東來到了東北戰場,先后參與指揮了四平保衛戰、三下江南等諸多戰役戰斗,還曾奉陳云之命保衛過東北局,其作戰指揮能力毋庸置疑。
簡言之,146師不論是作戰實力,還是指揮能力,亦或是戰斗意志,都可以稱得上一流水平。
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支“鋼軍”,在此次追擊中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8月9日這天,146師奉命從寧鄉出發,迅速向湘鄉方向前進。
我軍兵鋒直指,一路上如入無人之境,盡管途中曾遭遇小股敵軍阻擊,但均被我軍一一擊潰,到15日時,我軍就已經抵達單家井,離青樹坪、界嶺只有一步之遙。
然而,這一切似乎太過順利了!要么是敵軍已經全線潰敗,要么則是另有企圖。
此時白崇禧手中還有數十萬大軍,且裝備精良,根本不可能潰敗,所以唯一的解釋是——這是白崇禧故意為之,在146師的前面,一定有一個巨大的陰謀在等著他們。
事實上,這個“陰謀”很快就顯現出來了!
146師抵達單家井后,偵察員就向王奎先師長報告,說青樹坪、界嶺一帶有敵人活動,而且還在構筑工事。
為了保險起見,王奎先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待分析清楚敵人的意圖后再行定奪。
當時,大家在“部隊是否繼續前進追擊”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有人說,上級的要求是“在切斷敵軍退路后,我軍再停止前進”,而現在我軍顯然沒有完成這一任務,所以還是應該繼續前進,這才是大局。但也有人認為,前方敵情不明,如果我軍冒然孤軍深入的話,恐有被全殲的危險。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究竟是追還是不追呢?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在13日林總給第四十九軍的電報中就已明確要求,即“四十九軍切實查明敵情,不要盲目深入。”所以,146師停止追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王奎先卻認為現在敵人正在撤退,敵情總體是清楚的,因此還是可以繼續追擊。但既然有不同意見,則應上報軍部,待軍部定奪。
軍長鐘偉在前方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同意了王奎先繼續前進的意見。不料,這正中白崇禧的下懷。
被稱為“小諸葛”的白崇禧,早就料到當他收買、策反陳明仁起義部隊成功后,林彪勢必會派部隊追擊,于是,他便將主力第七軍、第四十六軍、第四十八軍的6個師一個團部署在青樹坪至界嶺一帶的山地埋伏,準備全殲我146師。
白崇禧此人非常狡猾,他深知自己不是林總的對手,如果冒然與我軍決戰的話,勢必討不到半點便宜,所以他就采取了“出奇制勝、積小勝為大勝”的戰術,而他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打出一個所謂的相持局面出來。
在未探清敵情的情況下,王奎先率領部隊出發了!
為了保險起見,王奎先重新做了部署,以437團為前衛團,1營為先頭營按順利前進。王奎先的“師指”則隨前衛團前進。
由于中途沒有遇到抵抗,部隊很快就進入了青樹坪地區,并準備稍事休息后,繼續向界嶺方向前進。
然而,由于這一路太過順利,時任前衛團團長劉登遠和政委王昌虎總覺得不太對勁,于是便立即組織召開了作戰會議,會上,劉登遠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我們對青樹坪和界嶺一帶的地形很不熟悉,目前青樹坪已經發現了敵人,但這股敵人究竟屬于哪個部隊?有多少人?戰斗力如何?我們都不清楚,如果不掌握敵情,一旦與敵人遭遇的話,我軍定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說完,劉登遠便要求各營務必提高警惕,一旦有突發情況,各營一定要沉著應對,迅速搶占制高點,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劉登遠講完后,政委王昌虎又要求各營必須將此情況傳達到連、排一級,總而言之就一句話——危險隨時而至,全團官兵必須要有思想準備。
劉登遠團長不愧是從土地革命戰爭中走出的指揮員,其對戰場形勢的把控非常到位,而也正是他的這一部署,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部隊遭受更嚴重的損失。
會議結束后,劉登遠立即派出偵察連沿公路搜索前進,結果在公路左側的山上發現了可疑燈光,似有伏兵。
劉登遠立即將此情況報告給了師部,結果得到的回答卻是:“命令部隊繼續前進?!?/p>
但劉登遠還是不放心,幾十年的戰場經驗告訴他,敵軍一定有埋伏,冒然前進肯定要蒙受巨大損失。
于是,他命令先頭營放慢腳步,對周圍進行搜索后再前進。但劉登遠還是不放心,之后他又帶著政治處主任親赴一線指揮。
就在這時,先頭營傳來消息:前面的公路上發現了路障!
這一系列的情況,讓劉登遠更加確定了自己的判斷,可疑的燈光、接連出現的路障,這里一定有敵人的伏兵。
然而,當劉登遠將此情況上報師部后,得到的回答仍是——“繼續前進!”
此時,劉登遠已經意識到部隊已經中了敵人的埋伏,于是,他立即返回團部,準備想辦法撤離。
不久后,先頭營傳來消息,說前方又發現了更多的路障,而且還有大型路障,這很顯然是敵軍為了阻止我軍前進所設的,其目的已經非常明顯的,但師部的回答仍是——“繼續前進!”
在此情況下,時任先頭營指導員的馬樹旺立即命令2排在兩側進行搜索,結果又發現了山上一閃一閃的燈光,而這極有可能是兩邊山上敵人的聯絡信號。
先頭營立即進入戰斗狀態!
霎那間,一排重機槍子彈如雨點般向位于公路上的先頭營打過來,緊接著,敵人的火炮也呼嘯而來——戰斗打響了!
由于事先有心理準備,因此戰斗打響后,營長馬福江和指導員馬樹旺臨危不懼,立即命令部隊搶占制高點。
戰斗中,我軍各指戰員身先士卒、不畏犧牲,帶領戰士們左突右攻,迅速攻占了界嶺,摧毀了敵營指揮所,殲敵上百人,還俘虜了一名敵軍副營長。
通過審訊后得知,該敵軍是白崇禧的第四十六軍707團,奉命在界嶺以東阻擊我軍。
此外,這名副營長還交代說,白崇禧在界嶺、青樹坪一帶部署了幾個師的兵力,其目的就是要一口吃掉我146師。
得知此情報后,師長王奎先立即召開作戰會議,決定讓437團一營留下堅守,其余部隊則迅速撤退。
然而,由于王奎先并未果斷將部隊趁著夜色撤出戰場,仍有戀戰殲敵的幻想。與此同時,145師也奉命從湘鄉趕來,2個團已經抵達了青樹坪一帶。
16日白天,敵軍并未有大動作,只是零星的攻擊,很明顯,這是為了迷惑我軍,目的就是要將我軍牽制住,從而為更大規模的進攻作準備。
果然,到了17日上午8時左右,敵軍三個師在飛機、坦克、大炮的支援下,向我軍發動了全面進攻。
在敵眾我寡,且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我軍兩個師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當時,我軍一個連駐守的陣地,遭到了敵軍20多次的沖鋒,結果均被我軍打退,陣地無一失守。但終因傷亡過重、彈藥所剩無幾,被迫撤出。
盡管敵軍攻勢很猛,但我軍各級指戰員毫不畏懼,給予敵人重大殺傷。
從15日晚間白崇禧設下埋伏到17日我145師、146師全部撤出戰場,雙方血戰了整整48個小時,斃傷俘敵700余人,而我軍則損失了1200余人。
青樹坪戰役,是四野進入中南地區損失最大的一次戰役,而究其原因,主要是輕敵冒進、指揮失誤所致。
在此次戰役開始之前,我軍至少有3次機會可以順利撤出,但由于某些指揮員堅持前進,最終釀成了巨大損失。
不過,此次戰役中,我軍各級指戰員英勇無畏、頑強抗敵的精神卻是值得肯定的。
面對敵人的強大攻勢,我軍各指戰員毫無畏懼,沉著指揮應戰,硬是在敵眾我寡、地勢不利的情況下,給予敵人較大殺傷。
而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此次戰役,我軍還發現了白崇禧的主力位置,這為即將發起的衡寶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
正因如此,戰后林總并未追究軍長鐘偉的責任,而且就連他本人也認為,這是一次了不起的勝利。
當然,如果當時146師能根據四野前委的指示,認真查明敵情,并果斷采取應變措施的話,是可以避免損失的,至少也可以將損失減少到最小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