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召開工作會,據統計,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
作為影響考研形勢、報考人數的因素之一,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一方面直接導致了就業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加劇。另一方面也必將促使畢業生趨向除了就業之外的選擇,比如考研考公、出國深造、創業多元化的發展路徑來緩解就業壓力。
從歷史數據來看,考研報名人數與高校畢業生人數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
25考研人數占比下降?
從近幾年考研報名人數與高校畢業生人數間存在著比例關系來看,考研人數約為高校畢業人數的40%左右,但由于出國、考公等選擇的增多,占比逐年下降。
202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909萬,考研人數為377萬,考研人數占比約41.47%。
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1076萬,考研人數為457萬,考研人數占比約42.47%。
2023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1158萬,考研人數為474萬,考研人數占比約40.93%。
202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1179萬,考研人數為438萬,考研人數占比約37.15%。
因此,預估25年占比為34.5%左右,結合2025年高校畢業生的預估人數約1222萬人,據此可以預估25考研報考人數約為421萬人左右。加上今年考公、出國等其他選擇的分流,因此網上不少人預測25考研人數的增長可能會放緩,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
而從近期幾個報考點公布的245考研網上確認人數,部分考點的確認人數相較于往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也更讓大家相信今年考研人數大概率是持續下降的趨勢!
不過也有另外一些聲音認為,25年考研人數相比24年不會有明顯下降,考研人數依然會隨應屆畢業生趨勢一樣穩中有增,穩定在400-500萬之間!
這里小編要再給大家同步一個數據:二戰(往屆生)考生報考比例!
考研新趨勢:從一戰為主到二戰成常態
在十年前的2015年,考研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一個相對容易的選擇,那一年考研人數僅為164.9萬,而錄取人數高達57.06萬,錄取率高達34.6%。在那個時期,考研的學生大多數是一戰考生,只要能夠堅持復習參加考試,成功錄取的機會是相當大的。
到了2023年,考研人數激增至474萬,錄取人數為114.84萬,錄取率下降至24.23%,相比2015年足足下降了約10個百分點,考生面臨的壓力直線上升。到了2024年報考人數為438萬,雖然錄取人數尚未公布,但預計不會低于2023年的水平。
從中國教育在線近三年發布的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中發現:往屆生的考研占比人數超過50%。
隨著考研人數的增加和錄取率的下降,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再次考研,他們考研的需求更明確,目標更加堅定,復習的時間也更長,相對而言更有優勢,也更容易考出高分。
所以對于現在的考生來說,10年前你的競爭對手主要是在校生,即便是二戰成功的機會也是相當高的。
而現在,面對越來越多二戰、三戰,甚至為了沖擊985、211名校四戰、五戰以及脫產備考的同學,你想要一次成功上岸的難度無疑更大了!
在一些985、211高校中,往屆生在錄取的研究生中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有些專業甚至完全由往屆生組成,幾乎沒有應屆生能夠一次成功考上。
從部分公開考生類別的院??梢钥吹?,往屆生占比都超過了應屆生:
深圳大學:
23考研中,22733名報考深圳大學,其中應屆生10036人,占44.15%,往屆生12697人,占55.85%。
西北師范大學:
2020年往屆生報考人數為6913人,占比57%;2021年往屆生報考人數為8392人,占比62%。2022年往屆生報考人數10264人,占比59%;
云南大學:
2020年往屆生報考人數為12291人,占比56%;2021年往屆生報考人數為15410人,占比63%。
在這樣的趨勢下,也有網友預測:25考研人數相比24年不會有明顯的下降,反而可能會有所回升。24年相對于23年的下降只是疫情放開后正常的回調而已,考研人數依然穩中有增,穩定在400-500萬的范圍內。
總而言之,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逐年遞增,一方面肯定會導致應屆大學生就業壓力高到史無前例。公務員和考研肯定是大家就業之外的首選。不過畢竟編制數量有限,這可能促使研究生招生規模持續擴大。同時讀完全日制本科,接著讀全日制研究生,對社會穩定也有重要意義。
另一方面,無論供需如何變化,對于25級26級考研同學來說,全日制研究生項目的競爭依舊十分激烈,尤其是那些性價比高、費用較低的項目,競爭更是達到了白熱化。
因此還是那句話,考研同學請盡早開始準備,提前動手。要想成功獲得這些低成本項目的錄取,取得高分才是關鍵,畢竟高分意味著能夠節省學費,這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