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
近期有兩部電影帶來了一些話題。
根據貓眼專業版信息,上周五開畫的《勝券在握》,無論票房還是排片占比都領跑市場,截至11月17日周日累計票房8080.8萬;而在本周開畫的電影中,已經廣泛點映的《好東西》受關注度不低,目前排片暫居新片第一。
行業對這兩部電影的關注,源于其背后的制作班底,此前都有打造票房黑馬的表現。
《勝券在握》的導演、編劇劉循子墨,在2021年曾自編自導了懸疑喜劇片《揚名立萬》,當年憑借不錯的口碑拿下高達9.26億元票房;前作中鄧家佳、喻恩泰、張本煜等此次也紛紛回歸,出品方也依然是萬合天宜影視。
《好東西》則是90后女導演邵藝輝的新作,她的導演處女作《愛情神話》作為一部上海話對白的愛情小品,在2021年憑借好口碑實現票房轉化拿下2.6億元票房,到現在已經有77萬觀眾在豆瓣為其打出8.1分。
對于行業來說,兩位此前已經在市場上證明過自己的年輕導演,是值得對其未來保持期待的。
尤其是,在市場大盤如此冷淡的2024年。
截至11月17日,今年累計票房為394.8億元,距離年底還有一個多月,沖擊450億元票房的難度已經越來越大;背后的問題是,市場上大多數電影表現疲軟,更很難撬動年輕觀眾的觀影意愿。
因此,更年輕的創作者,是否更能理解當下觀眾的深層需求?除了帶動票房,行業也更希望曾經的黑馬片班底,能夠帶動主流觀眾的討論,并激發觀影情緒。
但目前來看,這種期待恐怕要畫上個不小的問號。
《勝券在握》豆瓣開分后,僅拿下6.8分,整體來看未能實現較好的口碑效應,也未能帶動票房的轉化曲線。目前,主要票務平臺基本預測該片票房很難突破3億元。
圍繞該片的爭議,主要是圍繞著該劇敘事上的薄弱。
一來,要講好螞蟻戰勝大象的故事,就必須讓觀眾信服這背后“如何做到”的邏輯,而《勝券在握》的權謀斗爭線似乎更執著于情緒上的爽和虐;二是人物動機相對欠缺,伙伴們對主角白勝的信任和他本人的轉變,這些艱難的決定似乎都不太能讓觀眾信服。
還在點映階段的《好東西》,倒是已經拿出了不錯的口碑表現,在主要社交平臺上獲得了一些叫好,有評論認為這是一部品質很高的小妞喜劇;且邵藝輝此次表現出更明確的喜劇類型化創作方向,有望超越前作票房。
但問題也是明確的,一方面,都市題材的情感小品,目標受眾是比較明確的,而如果不能打開下沉市場,電影票房的天花板不會高;另一方面,圍繞女性話題的討論雖然能吸引部分受眾,話題風險也是存在的,目前也已經出現了題材相關爭議。
寄望于黑馬片班底創作的問題,也可以從這兩部電影分析一二。
首先是在各方面的商業企圖下,新作難免會有試圖復制前作成功因素的思路,但事實上,類似黑馬電影的成功從來不只是表層的,同時,也限制了導演創作的可能性。
其次,單純依賴個人的創作能力,必然存在不穩定因素。甚至在同類型考題的考驗下,導演反而更容易暴露短板。
《揚名立萬》曾經出現的邏輯問題,在《勝券在握》中進一步放大,未嘗不是一個典型,而如果電影的故事講不好,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很難靠話題吸引更多非深度觀眾進場。
第三,從長期來看,電影行業的票房提振還是需要更多工業化大制作,而這恰恰是今年市場上的稀缺品。而黑馬團隊領銜的內容,要打開大眾認知的難度不小,給行業的提振作用也比較有限。
但電影行業對口碑內容的饑渴,已經在推動更多黑馬電影原班人馬回歸的“復制”計劃。去年的口碑黑馬《年會不能停!》,目前已經敲定續集計劃;韓延、大鵬等近年有過不錯票房表現的導演,如今更是片約不斷。
即使不考慮行業價值,落腳在內容制作,類似動作或應有的前提是,這種“回歸”應該是回歸于內容本身,服務于觀眾情緒的,而非只關注如何“復制”黑馬數據,認為同一批人就有幾率繼續制造黑馬。
邵藝輝《好東西》目前收獲的好評價,恰恰是因為其在劇本層面的完成度,基本得到了各方面肯定,無論后續成績如何,這都是個不錯的開始。但到底能否給市場帶來刺激,從目前的傳播效果來看,恐怕還有不少硬仗要打,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