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小米汽車首場發布會了。
過去一周,小米不斷造勢,這場遲來的發布會,吸引著全行業關注,所有人都在期待,雷軍能夠給出一個跨越行業的全新形態的產品。
不過這周密集的流量,對汽車行業來說略顯擁擠。華為系旗艦SUV問界M9上市,搶先一步登上輿論高地,作為手機行業的老對手,華為和小米在汽車圈再次碰頭。
極氪007、極狐阿爾法T5也會在今晚上市,小鵬X9則選擇元旦錯峰公布售價。
可以看到,小米汽車SU7面臨的競爭局面,幾乎和多年前的手機行業一樣,當時的羅永浩、周鴻祎、賈躍亭等這些大佬,在智能手機行業同樣呼風喚雨。
雷軍當然也意識到了,今天一早特意發了條微博,稱深知汽車工業之復雜,深知開拓之不易,隨后致敬了一些“汽車先行者”,明確提到了5家,有比亞迪、蔚來、小鵬、理想和華為。
一張海報,足以讓人們浮想聯翩。海報只提了5家,比亞迪排在第一位,華為最后,更多沒有提及的選手,又會在什么位置?
這也不得不佩服小米的營銷能力,半遮半掩的亮相,已經吊足了觀眾胃口,在此之前所有的風吹草動,都能吸引大批人們解讀。
昨天華為剛發布問界M9 ,雷軍就提前劇透了小米汽車的信息。也回應了很多問題,比如為什么叫SU7?第一款車定位是怎樣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
高端的商戰就是這么樸實無華,想盡一切辦法搶占話題高點??梢源_定的是,明天小米汽車北京的發布會,將會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亮相
01
雷軍的劇透
雷軍已經明確,28號的發布會只講技術,不發產品,而且時長會有點長,從下午的2點開始,估計3個小時左右,還會講述自小米造車以來積累的研發實力。
目前研發團隊已經超過了3400人,其中有上千名技術專家,已在很多技術領域取得了不少創新和突破,智能電動汽車是汽車工業和消費電子的融合,小米自身在消費電子方面的技術積累和經驗也助力小米汽車。
關于命名,雷軍解釋了其中的原因,稱這輛車的名稱SU其實是Speed Ultra的縮寫,言簡意賅也就是高性能的意思。
馬斯克曾經說過特斯拉不會造慢車,其實小米也有著相同的理念,首款產品一定要做到極致。至于如何念,小米內部也認真討論過,如果大家覺得這個名字拗口也沒關系,可以直接叫“蘇七”,就像叫朋友名字一樣親切。
既然是一款高性能的汽車,定價肯定不會太便宜,雷軍這次也提前給眾多的網友們打了個預防針。
雷軍表示,小米SU7正在試產爬坡階段,正式上市還需要幾個月時間,關于定價,還沒有最終決定,不過確實有點貴,但做的是“有理由的貴”,在體驗上會超過大家預期。
至于為什么會將轎車作為首發的車型,雷軍還留了個小懸念,表示會在28號的發布會上詳細說明。
第一輛車代表的是小米的造車理念:科技+生態,以及先進的移動智能空間。所以小米SU7的定位是“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
此外,雷軍還談到對標車型的問題,雷軍表示,小米SU7沒有準確的對標車輛,希望做一輛能承載大家所有向往的夢想之車。
在駕駛性等機械素質上,希望能媲美保時捷Taycan Turbo;在智能化上,希望能媲美Tesla Model S;同時還有最領先的科技和最豐富的生態。
“今天的汽車工業,攢一輛車的確不難。就是找輛對標車,做逆向工程,改改外觀,很快就可以完工。但今天市場上每年發布兩百輛的新車,還需要小米再來攢一輛嗎?”
這也是在小米宣布造車的第1000天,雷軍說的一句話,言語之間就足以說明這次小米汽車的底氣。他表示,這次的技術發布會,將是小米創辦13年以來,技術積累的集大成展示。
此外,雷軍今天還發微博透露,小米澎湃 OS 啟動新標識,將以全新的形象與大家見面,長這樣:
隨著即將發布的小米汽車,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正式閉環,也將迎來了“跨越”一刻。
02
和華為必有一戰
2024年鐘聲漸近,從手機到汽車的兩家巨頭也終于在汽車的舞臺上遇見了。
2021年3月,小米宣布造車,雷軍的一句“為小米汽車而戰”,開始向全世界廣發英雄帖,讓整個汽車圈為之沸騰。同年4月19日,賽力斯華為智選SF5上市,華為的手機展廳里也開始擺上了汽車。
過去十年,這對國內手機行業的老對手,也把他們的“戰場”擴至汽車行業。
只不過兩家的策略有些許不同。華為一再重申不造車,只是和車企合作,為車企提供給配套方案,打造生態品牌。而小米則是大刀闊斧,用現金鋪路,從研發到生產全部自己下場。
路線不同但殊途同歸,都是交給消費者來驗證產品,從技術到生態,雙方都會打個有來有回。
雖然在汽車圈的糾纏才剛剛開始,但雙方在老本行上的愛恨情仇早在十年前就有了。
2013年,小米手機成立的第三個年頭,憑借小米和紅米的高性價比成為了手機市場的一匹黑馬,也是那一年,華為推出了華為榮耀品牌。
兩家對于產品的定位和定價都高度重合,為雙方這么多年的糾纏拉開序幕。
雙方的對壘也頗具火藥味,早先有網友吐槽小米4和榮耀6做工問題,被雷軍親自轉發微博,稱“這樣的黑稿,是哪位友商的杰作?”。
而當時的華為榮耀業務部總裁劉江峰則直接轉發了雷軍微博,稱“做賊心虛”。
隨后,雷軍連發三條微博,表示小米一直在容忍華為終端種種做法,并稱正在整理華為終端碰瓷小米的公關稿清單。余承東則反擊稱,團隊中并沒有人去黑對手,暗示小米沒有大氣量。
時至今年,雙方已經不滿足于暗地里的口水戰,直接將技術上的較量搬到了明面上來。
今年2月開始,華為起訴小米,稱小米侵犯了華為的四項專利,涉及4G、拍照、解鎖等,小米也沒閑著,7月,小米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就六件專利對華為開啟反訴。
就在最近,余承東更是質疑小米折疊屏“龍骨轉軸”技術,這也讓小米官方直接發布公告澄清技術相關的專利問題,并表示“請余承東先生遵循‘科學與嚴謹’的基本規則,請勿再抹黑同行、誤導公眾?!?/p>
但真正的好戲還在后面,這兩家在智能手機廝殺出來的佼佼者,在汽車圈的爭斗將會更令人血脈噴張。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