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全國的觀眾面前,說沒有托,就是沒有托。
所有參與的觀眾沒有經過排練,串通,我也沒見過,不認識他們。
我現在可以再說一次。用我全家的性命發誓。
2006年,在世界魔術大會上做過開場嘉賓;
2011年,榮獲全世界魔術師最高榮譽——美國魔術藝術學院年度魔術師獎。
依他的魔術專業成就,理應受人尊敬,卻成了被質疑的靶子。
有時候我真覺得,世道變壞,是從不尊重努力的人開始的
劉謙與魔術結緣時,不過7歲。
那天,偶然路過百貨公司魔術道具柜,他被店員的硬幣小魔術迷住了。
后來,每天放學他都背著書包準時出現,只盯著店員變魔術。
“你到底要干嘛?”
“我想學魔術。”
店員見他可愛又認真,實在不忍拒絕,開始教他一些簡單的魔術。
當然也不白教,劉謙成了他招攬生意的活招牌,有人駐足,他就說:“看嘛,小孩子都會玩,你們也能學會啦?!?/p>
劉謙的魔術啟蒙老師竟然是一家百貨柜臺的店員,對方連業余魔術師都算不上。
但這給他打開了一扇通往魔術世界的大門,在沒有網絡的年代,業余學習魔術十分困難。
他跑遍大大小小書店,遍尋魔術書籍;想方設法參加魔術師集會,向高人學習。
日積月累,有了一定基礎。
12歲時,報名參加臺灣少兒魔術比賽,同齡的小魔術師們都有老師陪伴,還精心準備了各色道具。
而劉謙的魔術只在幾張紙上進行,顯得格外單薄。
他以為自己一定不會得獎,沮喪地回到后臺開始收拾行裝。
這時耳邊傳來一聲不流利的中文,“劉謙!”天哪,他得了一等獎。
而喊出他名字的,正是偶像大衛·科波菲爾。
一等獎獎金是5萬新臺幣,媽媽悉數收走。
而劉謙最開心的是,他收到了偶像的肯定。也驗證了一句話,努力會有回報。
但家境平平的劉謙從未想過要成為職業魔術師。
他大學選了日語專業,學習成績表現平平,卻因會變魔術得到了不少機會。
張惠妹《high high high》MV 中,大變活人的魔術師正是劉謙。
他憑借這部作品,還拿了當年世界魔術大會最佳創意獎。
那時他依然不覺得自己可以成為專業魔術師,轉眼間大學畢業,求職屢屢失敗。
魔術是他排解焦慮的最佳方式。
既然這么熱愛魔術,為什么不做職業魔術師呢?
他打定主意,“先嘗試半年,如果一事無成,就必須繼續找工作?!?/p>
當晚,劉謙坐在客廳徹夜不眠,因為第二天,他要以魔術師的身份,走到街頭,進行表演。
一切都充滿未知。
“其實我的手很笨,有時候為了練好一個動作,重復幾千遍都不算多?!?/p>
“ 我是高度近視,所以表演的時候一定要戴上那副“哈利·波特”型眼鏡?!?/p>
無數個自我否定的想法冒出來,又被他強壓了回去。
忐忑不安中,劉謙度過了在街頭賣藝的第一天,似乎還不錯。
然而半年過去,魔術事業沒有什么起色,幸而他積累了不少街頭經驗,轉而做了電視主持人。
當然,業余會去參加國際魔術大賽。
在2002年至2008年間,他的知名度飛快攀升,受邀至三十多個國際魔術大會擔任演出嘉賓以及講座講師。
而一檔《魔星高照》的節目,也向他伸出橄欖枝,工作內容主要在街頭為普通民眾變魔術。
將電視節目與街頭魔術表演結合,這不正是最適合劉謙的工作嗎。
由于是街頭表演,錄制中經常狀況品出,需要不少隨機應變的能力。
比如有一次,他給農民伯伯表演,對方根本不領情,以為他是江湖騙子,直接往節目組身上潑糞。
在大大小小的突發狀況中,劉謙的控場能力突飛猛進,也一步步走入更專業的魔術師殿堂。
直到2009年,劉謙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
導演組面試時,他準備了一系列大型魔術,變飛機、變汽車,就差變輪船、航母了。
節目組都不太滿意。
他只好拿出殺手锏——近景魔術,霎時征服了導演組。
“這才是春晚要的東西?!?/p>
2019年1月25日,他帶著最簡陋的道具,一枚硬幣、一枚戒指、一個雞蛋和兩根橡皮筋,登上了春晚。
當晚,天王周杰倫的表演也只有四分鐘,春晚新人劉謙獨占八分三十秒。
表演后,他在博客寫下“終于結束了”。
一切才剛剛開始。
網絡上謠言四起,關于他,關于董卿,關于托,每個揭秘者都像是窺探了秘密的魔術大師,誓將劉謙的“騙術”扒穿。
他們都忘了,劉謙是魔術師,不是魔法師,魔術是一門表演藝術,也不是魔法。
質疑愈演愈烈。
質疑董卿是托,連電視臺的導播,攝影師乃至坐在劉謙身后的所有人都是托。
污蔑劉謙表演得不是魔術,而是帶了一個詐騙團伙演了一出魔術話劇。
韓寒甚至放話:我帶一桌子六個托,排練半個小時,能演的更邪乎。
被一個圈外人,以極度不專業的點評潑臟水,劉謙克制地回應:
韓寒大師,我個人是非常樂于接受各種批評的(專業性的),批評證明了我不完美。
而非專業的批評,我雖然也可以一笑置之,但是卻不能接受它出自您的口。
未來,如果我有幸跟你成為朋友,或許我們可以討論更多深入問題。
后來,韓寒刪除了這篇博文,劉謙的聲明也很快被淹沒。
風波雖過,劉謙卻平白蒙受了莫大的污蔑。
之后留在觀眾們心中的劉謙,不再是神乎其神的魔術大師,而是魔術騙子。
恐怕他只有親自揭秘魔術玄機,才有機會自證實力,這顯然違背魔術師職業道德,他永遠也不會做。
可有人為了紅,卻不惜當面揭穿魔術。
2009年,他在湖南衛視《金牌魔術團》當嘉賓。
一位魔術愛好者,因不滿評委的點評當場撒潑。
“劉謙,你表演的魔術我都看穿了,我現在就能講出你發明的那些魔術是怎么變的!”
順勢就在眾目睽睽,甚至是攝影鏡頭下,揭秘了一項春晚魔術。
劉謙震驚之余,保留風度,“如果一個魔術師在舞臺上揭秘魔術,那他就不配站在舞臺上!”
每一位魔術師上崗前都經過宣誓,誓要“保守魔術秘密”。
兩位魔術師的品格高下立見。
這位表演者逞一時之快,在遭到劉謙譴責后,還惡意挑釁,試圖引發觀眾席騷亂。
好在汪涵緊急救場,“你不要忘記,破解魔術是成千上萬的人盯著在做,而創作魔術,只有一個魔術師躲在黑暗的房子絞盡腦汁,創造魔術才是真正的智慧?!?/p>
急于求成的魔術師不守本分,而真正的魔術大師早已超越技巧,享受表演藝術的樂趣。
某次劉謙參加世界魔術大會,會后,眾人圍著一位魔術師看表演。
這位野路子出身的魔術師,出奇制勝,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魔術師皆沒看破他的手法。
但在場卻沒有一個人追問,甚至在魔術師主動揭秘時,還遭到了阻攔。
這就是魔術大師與普通魔術師的區別,他們在抵達職業頂端時,還保有初學時,對魔術世界未知的樂趣。
熱愛與好奇,是他們探索魔術的動力,而非揭秘他人的快感。
劉謙在國內被罵騙子的這一年,拿到IMS國際魔術師協會頒發的梅林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魔術師。
用成績打了所有質疑的臉,可沒有收到一句對不起。
可以說,春晚成就了劉謙,也狠狠地傷害了他。
2011年,劉謙在連續兩次登上春晚舞臺后,暫別了一年。
這一年,國際魔術聯盟甚至為劉謙特設一枚獎項,表彰他為亞洲魔術所做的貢獻。
這個獎十年頒發一次,能夠為劉謙特設,其分量可見一斑。
領獎時,劉謙感慨地說:“我們是藝術家,理應被尊重?!?/p>
那時的他,深受國內輿論所困擾,魔術之外,還有人污蔑“劉謙下跪日本天皇”。
看到這則假新聞時,劉謙一笑置之,“誰會相信這種假新聞?!?/p>
幾天后,劉謙笑不出了,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謾罵,迫使他必須辟謠。
發了聲明,無人在意;團隊陸續告了十幾家媒體,都贏了,依然沒能逆轉輿論的風向。
他終于領悟到,“謠言擴散到一定程度,也沒人去注意事實究竟是什么了?!?/p>
他帶領國內魔術走向大眾,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被踩得最狠。
2019年,劉謙第五次登上春晚。
這次的魔壺表演,一樣沒逃過被揭秘的命運,互聯網的發達,讓揭秘速度也跑得更快。
幾乎與他節目結束的同時,淘寶同款“魔壺”就上了微博熱搜,劉謙又一次遭到群嘲。
但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這個魔術的創意是他與另一位奧地利魔術大師Wolfgang Moser一起完成的。
魔術的原名叫“Water Into Wine”,拿到過2015年意大利FISM銀獎。
在Moser表演開場時,都會介紹說“這是人類歷史上有文件記載的,最古老的Magic之一,幾乎有2000年之久。
國外觀眾在品嘗到酒時,他還會讓觀眾喊一聲“哈利路亞”,這是對古典魔術的最大敬意。
反觀國內,劉謙在飽受假視頻困擾之后,被迫發聲明,立毒誓。
魔術師終究是人,劉謙既不萬能,也不自由,但他確實是最在意觀眾感受的魔術師了。
別的魔術師都研究“該如何讓觀眾覺得我很牛”,只有劉謙在思考“如何讓觀眾覺得魔術好看”。
觀眾的體驗,于他而言,至關重要,所以網絡上的負面新聞他都會看。
“負面新聞重要嗎?”
“當然重要了,這些都是我的觀眾啊,觀眾怎么想,當然重要?!?/p>
劉謙從業余魔術師,進化成國際頂級魔術師,離不開兢兢業業的努力和研究。
他除了不斷閱讀魔術類書籍,還一直自學光學、化學、物理等理論書。
甚至看了不少營銷、商業推廣、管理等書,只是為了把魔術更好地推廣。
他甚至會在枕邊放一個筆記本,一旦做夢有了靈感,也會馬上起身記下。
因為剛起床,意識還不清醒,只能邊畫邊記,哪怕犧牲完整的睡眠,也要記錄下珍貴的靈感。
他愛魔術,勝過一切。不是輸贏攀比之心,而是不斷進化到更高的境界。
這些年來,按照劉謙的名氣,他若想去拍戲、直播帶貨、拿大筆代言都是比鉆研魔術更輕松,來錢更快的方式。
但是除了魔術,劉謙接的其他商業活動少之又少。
除了魔術師的身份,他并不貪戀更多。
這也更說明,“魔術師不是騙子,他是一個演員,在努力扮演一群真正擁有魔力的人。”
2012年,劉謙獲得美國好萊塢魔術藝術學院頒發的“年度魔術師”大獎,此獎為魔術界的奧斯卡。
劉謙又是史上第一位華人獲此獎者。
恩師徐磊思曾對幼年劉謙說:
小朋友,如果你以后想做魔術師,你會發現這條道路上,充滿了挫折,悲傷和孤獨。
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并不了解,你的工作是在制造夢想,回憶和快樂。
在通往魔術大師這條路上,他走在挫折、悲傷和孤獨中,但也帶給了觀眾奇跡、夢想和驚喜。
揭秘劉謙的人很多,而從始至終,劉謙都只有一個。
“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