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up主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青右。但請不要在up主已經發過的地方(下面提到的)轉載以避免撞車,此外在Fate吧也不要發,因為up主打算發那里。
【為什么感覺以前看過】
up主在幾年前發過,后來在NGA的精品區有了帖子,在Bilibili吧的精品區也有了帖子,在命運冠位指定吧也有連載。如果你感覺看過,一個可能是看了我以前發的帖子;還有一個可能是看了別人的轉載。up一直很悲劇,被別人轉載,不僅不注明出處,而且還不允許別人轉,然后人氣比up本人高得多。
但是,up主絕對不是吃老本的人,每次都求新求變。上次變的還不夠,而這次重來,不僅有大量內容的更新和修正,而且有了區別以往的最大特色:這次是連零基礎的剛入門的新人也能看的懂的帖子!
本期要點:《Fate》系列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Saber?
從前有兩個人,奈須蘑菇和武內崇,是他們創造了《Fate》。
奈須蘑菇負責文字和劇本,武內崇負責畫面和人物設計。兩人從中學時期同一個學校的好朋友,到組建社團,最后建立公司,這個公司被大家稱為型月社。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奈須蘑菇又拉來了其他的作家幫他寫《Fate》的后續作品,比如虛淵玄(他寫了小說《Fate/Zero》)和東出佑一郎(他寫了小說《Fate/Apocrypha》)。
武內崇創造了阿爾托莉雅,但他并不滿足于此。他非常愛阿爾托莉雅,將阿爾托莉雅看作是他的女兒一樣。而他作為公司的社長(老板),還是和奈須蘑菇一起從起點奮斗至今的唯一,又對后續的《Fate》作品有很大的話語權,所以:1.阿爾托莉雅推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2.后面的很多作品的角色都長得像阿爾托莉雅。
下面是本期正式內容
【Saber阿爾托莉雅】
為什么“saber”被用來指代“阿爾托莉雅”?
在型月成立正式的商業公司后,第一部正式的Fate作品就是2004年的文字冒險游戲《Fate/Stay Night》(簡稱FSN),阿爾托莉雅這個角色就是從這里出來的。當時奈須蘑菇負責文字劇本,而武內崇負責人物形象設計。
阿爾托莉雅
作品發生在日本的冬木市,那里展開了一場圣杯戰爭。一般而言,由7個人類魔術師當master(主人),每個master(主人)召喚一名servant(從者),形成7組主、從。這七組主人、從者進行互相廝殺,最后獲取勝利的一組主、從,可以向圣杯許愿。
從者是英靈的分身,而英靈一般是歷史或傳說中的人物。很多傳說中的人物都有明顯的弱點,比如希臘英雄阿喀琉斯,他雖然全身上下難以被傷到,但是他的腳后跟是弱點。如果被敵人知道了弱點,就會被針對。
那怎么辦呢?做法是稱呼從者的職階,而不是從者本人的名字。
就像很多游戲中,有類似戰士、法師、牧師、刺客這樣的職業分類。在那里的圣杯戰爭中,從者也有七個常規職階。上三騎,為劍兵(Saber)、槍兵(Lancer)、弓兵(Archer)。下四騎為騎兵(Rider)、施法者(Caster)、暗殺者(Assassin)、狂戰士(Berserker)。
《Fate/Stay Night》的主人公衛宮士郎也是一位master(主人),他召喚的servant(從者)是阿爾托莉雅。阿爾托莉雅是娘化的亞瑟王。在日本作品中,娘化,簡單的說,也就是把歷史傳說或者現實中一些男性畫成女性,或者設定其為女性。亞瑟王是傳說中的英國的王,在《Fate》中的經歷和傳說中的大體上相同。阿爾托莉雅從小受傳奇魔術師梅林教導,在拔出石中劍(測試你是否有資格當王)后成為亞瑟王。亞瑟王麾下有一群圓桌騎士。后來發生內亂,亞瑟王和自己的兒子莫德雷德(雖然在現實世界的傳說中是兒子,但在《Fate》中同樣娘化成女兒了)打仗,并殺死了莫德雷德,最后自己也快死了。她讓自己的一個騎士貝狄威爾把自己的“湖中劍”excalibur還給湖中精靈(原本就是湖中精靈送的),最終安心地逝去了。
衛宮士郎
莫德雷德
貝狄威爾
上面說到,從者一旦被知道自己是哪個傳說中的英雄,就被被知道弱點,從而被針對。于是master(主人)保險的做法是,叫自己從者時,只叫自己的從者的職階,而不是叫他/她的名字。
衛宮士郎一直稱阿爾托莉雅(當時她的職階為Saber)為Saber。
因為《Fate/Stay Night》是型月公司第一部正式推出的Fate作品。Saber也就成了阿爾托莉雅的代稱。
隨著后續作品的推出,Saber從阿爾托莉雅的代稱逐漸變回其作為職階的含義,但之前的習慣并沒有完全消失,一個例子就是百度Saber吧,這是一個至今還是以阿爾托莉雅為主的吧。
為什么阿爾托莉雅被稱為“全A王”?
原版的阿爾托莉雅拔出圣劍(石中劍)后,身體停止發育,所以接近平胸。
從者們都有面板,面板上有力量、敏捷之類的屬性,和其他一些游戲差不多。其中EX是無法測量,除非專門注釋,否則一般默認為大到無法測量。除了EX,最小是E,最大是A。而阿爾托莉雅的很多屬性都接近A或者就是A,包括胸的罩杯,所以被戲稱為全A王。阿爾托莉雅屬性很多都是A,騎乘也是 A,在冬木市第四次圣杯戰爭中還在現代都市里飆車,又延伸出“騎士王”的“士”實際上指的是衛宮士郎的梗。
注1:這里不考慮“-”和“+”,以后有機會再解釋。
注2:面板屬性會受魔力供給影響而有不同。《Fate/Stay Night》中,阿爾托莉雅作為從者(servant),曾經有好幾個主人(Master),分別是衛宮切嗣、衛宮士郎、遠坂凜、間桐櫻。因為衛宮士郎召喚阿爾托莉雅時,是非正常召喚,所以魔力鏈接是斷的。而衛宮切嗣本身魔力不足,在間桐櫻手里當從者時又是黑化的狀態,所以阿爾托莉雅的面板屬性要達到全 A 十分困難。只有在遠坂凜這樣接受正統魔術教育且有傳承、本身又是奇跡之資質的天才魔術師麾下當從者,屬性才接近全 A 。
“阿爾托莉雅黑化后變成黑Saber”的設定來自哪里?
文字冒險游戲,俗稱Galgame,是有線路之分的。玩家扮演的主人公做出不同的選擇,就可能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文字冒險游戲《Fate/Stay Night》分為三條線,Fate、Unlimited Blade Works(簡稱UBW,又叫無限劍制)、Heaven’s Feel(簡稱HF)。
在《Fate/Stay Night》的第三條線Heaven’s Feel中,阿爾托莉雅黑化了,變成了阿爾托莉雅[Alter],也就是黑Saber。
“黑化”一詞出自《 Fate/stay night 》的Heaven’s Feel線。間桐櫻黑化,然后把 Saber (阿爾托莉雅)也染黑,變成黑 Saber 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稱呼,日本 ACG的各種屬性的原型其實可以追溯到金庸寫武俠小說的那個年代甚至更早,遠早于宅文化興盛的年代。
黑化的 間桐櫻
黑化的 阿爾托莉雅
黑Saber的設定和性格變化、“阿爾托莉雅被拔呆毛,會黑化”的設定來自哪里?
2004年的《Fate/Stay Night》里,黑化Saber非常的高傲冷酷,幾乎只是聽命于主人,即黑化的間桐櫻的機器。黑化的阿爾托莉雅的內心深處依然是正常的阿爾托莉雅,因此特別厭惡黑化的自己,如果能死去反而是解脫,故而衛宮士郎不忍心殺死黑化的阿爾托莉雅時,阿爾托莉雅反而恨士郎。在當年的《Fate/Stay night》時期,黑化是一件非常殘酷而痛苦的事情。比如一些喪尸題材的電影,好友變成喪尸,這時候哪怕和他感情再好的主人公,或許能做的只是一槍崩了喪尸,給好友解脫。而對圣潔的阿爾托莉雅而言,“黑化”就更加地殘酷。當然在今天,《Fate》里黑化已經變得像吃飯喝水一樣容易而隨便。黑化的角色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有的在字面上就成了獨立于原版的某個個體。
2005年,《Fate/Stay Night》的作者又出了新作品,叫《Fate/Hollow Ataraxia》。衛宮士郎和遠坂凜在衛宮家討論阿爾托莉雅的逆鱗在哪。(所謂逆鱗,也就是弱點?;蛘呤且坏┍粍e人碰了,那么脾氣再好也會發怒的地方)遠坂凜走后,衛宮士郎在阿爾托莉雅身上摸索著試探。他先是摸阿爾托莉雅的脖子,然后是后背(衛宮士郎的腦海中是諸葛亮打扮的遠坂凜,即諸葛凜在指導))。在衛宮士郎摸阿爾托莉雅的后背時,因為嫌阿爾托莉雅的呆毛礙事,于是無意中試出了阿爾托莉雅的逆鱗是呆毛,被阿爾托莉雅甩飛了。這還沒完,衛宮士郎和遠坂凜聯合去試探。終于,阿爾托莉雅的呆毛被拔(沒有CG,所以不知道是真的拔掉了,還是被弄得隱藏了),立刻黑化成了黑saber,直接解放了excalibur(excalibur是湖中仙女送給阿爾托莉雅的劍,“解放”也就是放了劍的大招),這次衛宮士郎和凜一起被吹飛了(之所以沒死,主要是因為這部作品的日常部分的風格是輕松搞笑風格)。由此出現了“阿爾托莉雅的呆毛被拔,就會黑化成黑saber的梗”。
而黑saber在《Fate/Hollow Ataraxia》還出現了喜歡吃垃圾食品的設定。手機游戲《Fate/Grand Order》(簡稱FGO,即《命運冠位指定》)延續了這個設定。
詳情請看下面視頻的第48p
793:39
Fate/hollow ataraxia漢化語音場景(補充)
10.7萬7153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阿爾托莉雅,以及長得像阿爾托莉雅的人
上個世紀,在日本有兩個人,一個是奈須蘑菇,一個是武內崇。他們兩個讀一個學校。這兩個人積累了深厚的感情,也積累了很多合作經驗。世界上第一部《Fate》就是奈須蘑菇在中學時期寫的,但是并沒有寫完。奈須蘑菇負責寫劇本,武內崇負責人物設計和畫畫。兩個人創造了很多作品。后來二人成立了型月公司。奈須蘑菇和武內崇打算重做一部《Fate》。在武內崇堅持下,奈須蘑菇在《Fate/Stay Night》中將亞瑟王娘化了,也就是阿爾托莉雅。
武內崇是阿爾托莉雅和衛宮士郎的設計者,他對阿爾托莉雅非常熱愛,幾乎愛做是自己的女兒。最終章里衛宮士郎和阿爾托莉雅在理想鄉相會的劇情,也是武內崇要求寫的,可以說是給自己女兒的一個歸宿。而武內崇雖然當了型月公司的社長(老板),但是依然在后續的《Fate》系列作品中,即使不親自畫畫,也會擔任人物設計方面的總負責人或者監修。而武內崇對阿爾托莉雅的熱愛(也應為阿爾托莉雅的人氣高),使得:
1. 后續出了很多不同版本的阿爾托莉雅,統稱阿爾托莉雅戰隊或呆毛家族。
2. 很多新角色,也都長著阿爾托莉雅的臉。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個阿爾托莉雅的區別:
以上都是阿爾托莉雅
白槍呆和獅子王的區別在哪里?
《Fate/Grand Order》(簡稱FGO,即《命運冠位指定》)的主線劇情是,玩家扮演的主人公和“學妹”瑪修去修正被扭曲的歷史。但在實際的游戲操作中,玩家可以抽卡,抽出某個從者的卡片,就可以在實際游戲操作中,操作這個從者進行作戰。而玩家在《Fate/Grand Order》第六章劇情中遇到了“獅子王”版阿爾托莉雅,抽卡抽出來的卻是“白槍呆”版阿爾托莉雅。
首先,無論是獅子王還是白槍呆,都和原版的阿爾托莉雅不同。那么,“獅子王”和“白槍呆”的區別在哪里?
先說白槍呆。和拔出石中劍后身體再也沒發育的原版阿爾托莉雅不同,白槍呆身材正常發育所以身材好。且受圣槍影響,本來性格和身體最終會逐漸神靈化,但是正常地死去了,受影響的時間少,所以僅僅是比原版更冷靜。
接著說《Fate/Grand Order》第六章的“獅子王”版本的阿爾托莉雅。
白槍呆和獅子王的區別在于:前面說過,按亞瑟王的傳說,亞瑟王臨死前讓貝狄威爾將湖中劍Excalibur還給湖中仙女。而歷史在這里產生了偏差,形成了所謂“特異點”:阿爾托莉雅讓貝狄威爾丟掉Excalibur,貝狄威爾沒丟,之后阿爾托莉雅就一直活著。受圣槍影響,身體和思維也越來越接近神靈。
“白槍呆”版本的阿爾托莉雅
“獅子王”版本的阿爾托莉雅
626:58
【中文翻譯/完結】FGO 第六特異點 神圣圓桌領域 全文翻譯劇情
62.7萬3.9萬
“迷之女主角X”是不是阿爾托莉雅?
迷之女主角X的形象最早出現在2013年型月的愚人節游戲《型月女主十二宮》。當時的X毛并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作為換了裝的阿爾托莉雅本體進了小巷子同盟,后來沿用至UFO版《Fate/Stay Night》UNLIMITED BLADE WORKS線的Saber阿爾托莉雅打球時的形象,之后在《Fate/Grand Order》以獨立于本體之外的存在出場,迷之女主角X要殺掉除她以外的所有Saber(其本人卻是殺階和狂階),擁有對阿爾托莉雅臉(Saber臉)寶具,所有長的像阿爾托莉雅的從者都受其特攻。
迷之女主角X(最右邊的)最早在2013年型月的一個愚人節游戲出場。 當時的X毛并不是獨立的存在 而是作為換了裝的阿爾托莉雅本體進小巷子同盟。
116:51
【完結】型月女主12宮歡樂節操流程【湯圓實況】
8.5萬7715
圖中下面那個迷之女主角X,是Saber Wars第一期出的;上面那個迷之女主角X,是第二次情人節活動體驗本出現的。
Saber臉(阿爾托莉雅臉)的例子:
前面說到,因為武內崇非常喜歡阿爾托莉雅,所以后面出了很多長著阿爾托莉雅臉的其他人物。例子有:各種阿爾托莉雅的變體(包括迷之女主角X)、尼祿(羅馬皇帝)、莫德雷德(亞瑟王之子)、格蕾(Gray,小灰,亞瑟王遠親的后裔,埃爾梅羅二世的入室弟子)、沖田總司、貞德。
亞瑟王的女兒莫德雷德的寶具對亞瑟(不僅是阿爾托莉雅,也包括舊劍,即男版的亞瑟王),恰好阿爾托莉雅有不斷出新版本,等于特攻范圍實際上在不斷擴大。于是有一個小莫的配圖:哈哈哈,又有新爹可以坑啦!
亞瑟王的女兒莫德雷德
羅馬皇帝尼祿
法國圣女貞德
日本幕末新選組的沖田總司
“XX呆”“X無毛”的由來和稱呼格式的規律是?
2004年的文字冒險游戲《Fate/Stay Night》的角色,阿爾托莉雅,英國傳說中的“亞瑟王”,有著可愛的呆毛,故稱其為呆毛王。
最早同樣出自《Fate/Stay Night》(具體來說是第三條路線,HEAVEN’S FEEL路線)的第一個黑化(alter)版本的阿爾托莉雅,因為一身黑(黑化了)又沒有呆毛,故而被稱為黑Saber或者黑無毛。關于為什么用saber代指阿爾托莉雅,請回到上面的為什么“saber”被用來指代“阿爾托莉雅”。
在后續作品中又推出了不同職階的阿爾托莉雅。于是根據職介和黑化與否,X呆(什么職介/顏色的阿爾托莉雅)、X無毛(黑化沒呆毛的阿爾托莉雅,X為職介)這種稱呼格式進一步被固定下來。比如最初版本的阿爾托莉雅(《Fate/Stay Night》第一條路線就出現的),因為是藍色的又有呆毛,所以叫藍呆;黑化的(《Fate/Stay Night》第三線就出現的)阿爾托莉雅因為黑化之后一身黑又沒有呆毛,叫黑無毛;Lancer(槍兵)職階的阿爾托莉雅就被稱為槍呆;黑化的Lancer(槍兵)職階的阿爾托莉雅就被稱為黑槍呆,以此類推。以上提到的角色都可以在上面的簡單介紹一下各個阿爾托莉雅的區別里找到。
呆毛的意義是什么?
根據《Fate/Stay Night》原作者奈須蘑菇寫的續作《Fate/hollow ataraxia》,在“亞瑟王”阿爾托莉雅活著的年代,侮辱呆毛就等于侮辱王,而敵人就喜歡拿呆毛說事,故而呆毛成了要守護的國家尊嚴的代表。一旦呆毛被拔出,Saber就會黑化(拔出呆毛就會黑化的梗在《Fate/hollow ataraxia》當場就有了,又在《幻想嘉年華》中延續)。詳情見黑Saber的設定和性格變化。
“EX咖喱棒”、“咖喱棒”是什么意思?
前面說到,英靈大多是歷史或傳說中人物死后變成的。而那些人物生前用過的武器、技能或者其他和該人物密切相關的東西,就可能變成寶具。從者是英靈的分身,被召喚出的從者可以使用自己的寶具。
阿爾托莉雅的其中一個寶具,是湖中精靈送的武器(湖中劍),Excalibur (被翻譯為 “誓約與勝利之劍”)。阿爾托莉雅用其來發大招時大喊“excalibur”,漢語發音像“EX(發音??怂梗┛о簟?。而與EX咖喱棒并非同一把武器的咖喱棒,則指的是Caliburn,即石中劍,又叫王選之劍,阿爾托莉雅從石頭里拔出了這把石中劍之后成了不列顛(你可以簡單理解為這是英國)的亞瑟王。
在亞瑟王“阿爾托莉雅”生前,石中劍就因為阿爾托莉雅違反騎士道而斷裂了。在第五次圣杯戰爭中,阿爾托莉雅作為從者被衛宮士郎召喚出來時,也沒有石中劍。在《Fate/Stay Night》的Fate線路中,衛宮士郎把這把劍投影出來,和阿爾托莉雅兩人共同握著石中劍向赫拉克勒斯砍去(因為這條線路中衛宮士郎和阿爾托莉雅是一對相愛的伴侶,而這部作品的作者又說愛無敵是宇宙真理,于是這一招被戲稱為“夫妻同心劍”),打敗了狂戰士赫拉克勒斯。
石中劍 Caliburn
Excalibur
在《Fate/Stay Night》的Fate線路中,衛宮士郎把石中劍Caliburn投影出來,和阿爾托莉雅兩人共同握著石中劍向赫拉克勒斯砍去
為什么《Fate/Stay Night》里黑Saber也有呆毛?
在《Fate/Stay Night》的一些CG圖里,黑化阿爾托莉雅(黑saber)實際上是有呆毛的。2004年的《Fate/Stay Night》的原作者在2005年的《Fate/hollow ataraxia》才開始玩呆毛拔掉黑化梗,之后才是無毛。可能是因為“呆毛的象征意義”和“拔呆毛的后果”在原作者寫的續作《Fate/hollow ataraxia》里才被賦予,所以“黑化saber沒有呆毛”這一點在此之前并沒有被強調。
《Fate/Stay Night》黑化的阿爾托莉雅(黑saber)
祖傳直感
“亞瑟王”阿爾托莉雅有名為“直感”的技能,簡單的來說,直感就是提前察覺敵人會如何攻擊的自己的一種直覺或者本能。
在《Fate/Stay Night》中,直感是很有用的技能,它讓阿爾托莉雅躲過大狗的Gae Bolg的致命一擊(據訪談,能躲過去跟幸運也有關系),躲過佐佐木小次郎的燕返。
在手機游戲《Fate/Grand Order》(《命運冠位指定》)里,無論是最初版本的阿爾托莉雅,還是各個延伸版本的阿爾托莉雅,都擁有直感。
但在《Fate/Grand Order》里,呆毛家族的直感是個尷尬的技能,加暴擊星(能幫助從者打出暴擊)又加的不夠多,偏偏還各個亞瑟都有,還占技能位置(每個從者的主動技能最多三個)。
阿爾托莉雅的直感可以預知小次郎的燕返從而做出有效躲避
藍呆的存在感
《Fate/Grand Order》(《命運冠位指定》)中的第一版阿爾托莉雅被稱為藍呆。不僅在排行榜上常年墊底,在劇情上也存在感不是很強。當然,如果算上延伸出的各種版本的阿爾托莉雅,還是很活躍的。
《Fate/Grand Order》聯動《空之境界》的活動的宣傳片里,兩儀式和藍呆進行決戰。但結果具體在《Fate/Grand Order》活動里只是表現為:在一個名為“月下美人”的副本里打藍呆。
于是玩家進行調侃:
1.雖然有什么要開打了,但只要有東西吃就好了。
2.沒存在感好寂寞,我去客串個Boss吧
3.《驚!妙齡少女業主竟被鎖天臺,好不容易等來開鎖又被物業臨時工暴打》、
《震驚!一女子被誤關天臺七天,業主開門后竟將其暴打》
“亞瑟王不懂人心”這句話的出處是?
圓桌騎士之一, “多愁善感的騎士”崔斯坦(也被翻譯為特里斯坦)的名言。原本指的是亞瑟王字面意義上的不懂人心,導致英國動蕩,最終以亞瑟王在劍欄之戰后死去的悲劇收場。
“亞瑟王不懂人心”這句話見證了不同時期作品里的亞瑟王的形象的改變:
《Fate/Stay Night》時期(2004年的這部作品里,亞瑟王懂得變通又比后面作品里的自己更加看得透,在成為英靈時就看開了很多事情,經過和衛宮士郎的生死與共,在結束時徹底看開了。而且意志堅定,關鍵時刻殺伐果斷。相對于后面的那部作品,此時的“亞瑟王不懂人心”這句話總體來說屬于小傷感)
→《Fate/Zero》時期(2006年的這部作品里,亞瑟王完全不知道變通,死抱著騎士道不放,又固執的認為自己是對的,完全不懂人民和臣子的心意,最終亡了國。在第四次圣杯戰爭期間,依然固執地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卻偏偏在與征服王和英雄王的“三王之宴”中被輕易說得精神恍惚、內心大大動搖,又在后來看到蘭斯洛特時大受打擊。因此“亞瑟王不懂人心”這句話在這里是非常悲哀的)
→《阿瓦隆之庭》、《Fate/Grand Order》時期(亞瑟王本身開明又看得透,“亞瑟王不懂人心”這句話主要是一個叫崔斯坦的圓桌騎士亂說的,而崔斯坦本人也在懊悔自己不經大腦的發言。當然獅子王又是另一回事,但是無關話題此處不談)
引自《Fate/Stay Night》,Fate線:
王并不是人。擁有人類感情,就無法保護人。她嚴格遵守那個誓言。解決所有的問題,誰都沒話說地勤于政務。完全理性地規劃國家,完全公正地處罰人。
然后,數次的戰爭以勝利為結束,統率幾個部族,處罰數百個罪人后?!皝喩醪欢祟惖母星椤眰冉尿T士如此自言自語。(そうして、何度目かの戦いを勝利で収め、幾つもの部族を亂れなく統率し、何百という罪人を処罰したあと?!哎ⅸ`サー王は、人の気持ちが分からない”と。そう、側近の騎士が呟いた。)
大家都懷有那份不安嗎。以王而言完美某種地步時,大家對自己的君主產生疑問。
《Fate/Grand Order》時期,特里斯坦“討厭的東西”一欄:
崔悲痛特里斯坦:我無比厭惡不經大腦的發言…!比如說,在離去的時候丟下一句不懂人心之類的……
崔斯坦
“亞瑟王不懂人心”的延伸意義
在《Fate/Grand Order》中,從者的等級,可以通過喂其一種叫種火(俗稱“狗糧”)的東西來提高,但是從者的等級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不能再自然提高了。這時候需要消耗素材進行“靈基再臨”, 即突破等級限制。而突破的并不僅僅是等級,角色卡片的畫面往往也會變。
很多從者等級低時穿得很多,但越是突破,卡面上的人物就穿得就越少。而原版的阿爾托莉雅越突破反而穿得越多,最終會變成亞瑟王時期的一個形象,看起來像裹著一層厚厚的“棉被”(所以又被稱為“棉被王”)。
于是玩家調侃亞瑟王“不懂人心”
這一期就到這里了。
up主在前面說,希望能做連零基礎的、剛入門的新人也能看的懂的帖子。所以,up主盡量用路人也能聽懂的語言來表達,而且跟今天主題關系不大的東西都省略了。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對于那些橙色的問題,你都能講解個一兩句了,那么這次的科普就成功了。點個贊支持一下up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