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吳奇隆微博發文宣布劉詩詩生了個男寶寶,母子平安,倆人正式升級當爸媽
48歲吳奇隆升格當爸!4月29日一早,吳奇隆在微博官宣了劉詩詩產子的喜訊:“小朋友來報到,母子平安,謝謝大家關心!親愛的媽咪辛苦啦!@劉詩詩,謝謝你?!彪S后劉詩詩轉發道,“小朋友超級可愛的。”恭喜兩位!
,網友喜大普奔,這不僅是一件喜事,還是一件眾望所歸的事。
劉詩詩和吳奇隆因合作經典電視劇《步步驚心》相識,2015年在巴厘島舉行盛大婚禮?;楹髢扇嗣τ诠ぷ?,一直沒有生子計劃,網友都替他們著急。如今,倆人終于傳出了生子的喜訊。
網友們普天同慶之余,紛紛提醒吳奇隆要給孩子做好最充足的保障,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孩子買保險啦!
明星都在給孩子買保險
1劉德華
自從當了爸爸后,劉德華好男人形象又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天王特別疼小孩,據劉德華友人表示,劉德華已為女兒準備好約4千萬臺幣的教育基金,等她18歲時就可自由取用!
2謝霆鋒
謝霆鋒:坐擁10億身家,但他非常了解娛樂圈的殘酷,特意為兩子成立3億教育基金,將來兩子長大成人,會有一筆可觀的教育費用,供Lucas及Quintus到外國升學,若兩子學有所成,該筆基金更是兩子創業的本錢...
3王菲
在2004年,王菲為她的女兒竇靖童購買了價值2000萬港幣的人壽保險。等到竇靖童到了18歲,就可以領取總額達2000多萬的儲蓄金,確保將來的生活無憂。
4章子怡
2016年10月,根據某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的爆料,章子怡買了1000萬的保險。這樣一份巨額保險,在女兒出生半年之后買,必然有其中的深意。因為,在她看來,保險是對女兒的愛和責任。
保險: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你給孩子買一個玩具,他也許只玩一個月就不喜歡了!你給孩子買一件衣服,他也許只穿一年就小了!你給孩子開一個保障理財帳戶,它可跟隨孩子一輩子。當我們不能在陪伴孩子的那一天,有份終身保障依然能陪伴、保護她(他),就像父母溫暖的懷抱那樣溫暖、安全。孩子總是會記得:這是我爸媽給我滿滿的愛!
保單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搖錢樹
作為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的,總要先他而去,趁著現在我們還有這個能力的時候,通過保險傳遞著我們對他的愛,即使將來他遇到再大的坎坷,都有這份保險給他兜底,名車豪宅只能增加孩子的奢靡之氣,一份保險卻能給孩子帶來一生的財務保障,是孩子將來一輩子的搖錢樹。
保單是陪伴孩子一生的保障
由于現在環境的原因,大病高發,癌癥頻發,作為我們和孩子都有50%的可能患上,如果我們倒下失去了創造財富的能力,這些錢只能坐吃山空,將來孩子萬一遇到健康風險了怎么辦呢?做生意不可能永遠掙錢,很多實例告訴我們,從巨富到破產也許僅僅幾年、幾個月的時間,有了這份保險,可以給孩子一生的健康保障,即使沒有遇到健康問題,這筆錢他還可以用來養老。
防止富不過三代的悲劇
我們通過幾十年打拼積累了的財富,當然想把這些財富留給孩子,如果有一天我的企業發生危機,而保險是不能查封的財產,而且,欠債被追討時,保險資金同樣不能拿來抵債,所以買了高額保險,讓自己在變幻莫測的商海中多了一道“安全門”。既能留給孩子我還能借助這份保單化解企業危機,何樂而不為呢?
這三種保險一定要買
意外險缺一不可
根據數據統計,學生時期是最容易發生意外的時期。一方面,孩子們脫離了家長的管束,可以無拘無束的活動,加上孩子天性好動,活動范圍和幅度可能更大;另一發面,學生在上下學期間,如果不是家長親自接送,就處于一個家長與學校都管不到的真空地帶,容易出現各種意外。所以,意外險是基礎保障一定要買,保障要做足。
重疾險一定要有
央視報道:每3分鐘1名兒童死于癌癥。在我國,兒童腫瘤的發病率近十年每年都以5%的速度在增加,每年新增惡性腫瘤患兒達到3到4萬。為了尋求最佳的治療效果,一些家長不得不帶患兒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醫院就診,隨之而來的就是高額的醫療費用。
好在,與成人腫瘤不同,只要經過合理規范的綜合治療,大約有2/3的兒童腫瘤是可以治愈的。而能否治愈的關鍵,除了取決于腫瘤自身特性外,還要看你有沒有足夠經濟能力作支撐。所以,重疾險一定要買,否則可能隨時傾家蕩產。
教育金保險一定要買
不少有條件的父母都購置了少兒教育險為孩子攢下高中、大學乃至留學的費用。這類保險通過類似強制儲蓄手段積累資金,緩解往后孩子教育等方面經濟壓力。但是這類保險比上述兩項只是起錦上添花的作用,家長要根據自身經濟能力選擇,量力而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愿,作為家長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但作為未來的競爭,不僅是學歷的競爭,知識的競爭,更多的是資本的競爭,給孩子準備一筆可觀的教育或創業金也是非常有必要。
選擇了一份保障終身的保險計劃,當做陪伴孩子一生的禮物。因為我們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當哪一天,我隨風而去,那一份薄薄的保險合同也會永遠伴隨他………也許保單的紙張將會泛黃,但我們親筆簽的名字必定依然清晰,就像我們對孩子的愛,永遠鮮艷,永不褪色。當孩子翻開保險合同的時候,會想起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