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中氣愛 果殼
2024年10月底,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巴倫西亞附近,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災難。
10月29日晚間開始的暴雨引發洪水。短短幾小時內,河流泛濫成災,住宅和商業建筑被淹沒,道路變成了洶涌的洪流。
被洪水淹沒的市區 | X用戶@CocoExiliado
目擊者描述的場景讓人聯想到海嘯過后的廢墟,整個社區被厚厚的泥漿所覆蓋,有報道稱一些房屋被完全沖走。街道被洪水卷走的汽車和碎片堵塞,嚴重阻礙了救援工作的進行。
此外,幸存者面臨電力和供水中斷,許多社區因缺乏基本生活必需品而情況危急。
被洪水卷走的汽車堆積在瓦倫西亞一條街道上 | José Jordan/AFP
根據媒體報道,這次洪災共造成至少223人喪生,另有多人失蹤。這是現代史上西班牙最嚴重的洪澇災害之一,也是1967年葡萄牙洪災以來,歐洲死亡人數最多的洪災。
這場災難引發了西班牙全國范圍的哀悼,公眾對早期預警系統的不足表達了不滿。批評者指出,更為及時有效的警報本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生命損失。
網上流傳的說法,認為這場洪災是拆水壩的惡果 | 網站截圖
網上也開始流傳這樣一種說法,認為這場災害是近幾年西班牙拆除過多水壩的惡果。然而,這一說法與事實不符,實際原因更加復雜。
那么,這場災難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其破壞為何如此之猛又如此之快?這場災難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深刻的啟示?
洪水后的巴倫西亞衛星遙感圖 | 作者制圖(使用SENTINEL-2數據)
一場預告過的災難
這次洪災,是典型的雨洪水,是極端特大暴雨引起的。
10月下旬,北大西洋西風帶劇烈振蕩,于10月26日前后切下一個高空冷渦(西班牙當地稱DANA),隨后在西班牙附近游蕩數天。在冷渦影響下,西班牙大部出現了上冷下暖、冷暖空氣強烈對峙的不穩定形勢。暴雨的大多數條件都已具備,只差水汽。
關鍵時刻,地中海送來了致命一擊。10月29日,冷渦東側形成了一條低空東南急流。由于地中海海溫前期大幅偏高等因素,前所未有的巨量地中海水汽在此匯聚,像高壓水槍一樣噴向巴倫西亞附近地區,超額補足了水汽條件。
極端特大暴雨就此發生。
10月26日北大西洋附近500百帕位勢高度、850百帕風速風向、1000百帕溫度示意圖,影響西班牙的高空冷渦已經出現 | 作者制圖(使用NCEP GFS數據)
西班牙氣象部門的數據表明,這場暴雨的雨量、雨強都是西班牙有氣象紀錄以來前所未有的。
其中,圖里斯鎮10分鐘降水42毫米, 1小時184.6毫米,3小時約450毫米,24小時771.8毫米;奇瓦鎮8小時雨量491毫米,24小時630.9毫米。
圖里斯鎮氣象站降水量圖 | 西班牙氣象部門AEMET
作為對比,2021年我國鄭州極端特大暴雨發生時,鄭州國家站的數據是:10分鐘雨量 44.3毫米,1小時201.9毫米,3小時310.8毫米,8小時445.5毫米,24小時645毫米。
可見,這次西班牙暴雨已經和2021年鄭州特大暴雨相當,圖里斯鎮、奇瓦鎮的8小時雨量,圖里斯鎮的3小時、24小時雨量已經超過鄭州。
當地長年干旱,圖里斯鎮年平均降水量僅475毫米。這場暴雨在3小時20分鐘內下完了當地一年的降雨量,且暴雨發生時還有密集雷暴、龍卷風等極端強對流天氣,極端程度更甚于2021年鄭州特大暴雨。
鄭州和西班牙暴雨過程降水數據對比 | 作者制作(單位:毫米)
但與此同時,這場暴雨也非常不均勻,最強的暴雨出現在人口較少的山區,人口密集的巴倫西亞市僅下了中雨,24小時雨量13.4毫米。
2024年10月27-29日西班牙及附近地區降水量圖 | climatebook
正因為此,巴倫西亞的市民甚至有關部門對這場暴雨都沒有直觀感受和認識。盡管西班牙氣象部門發布了暴雨預警,但從上到下都沒有太當回事,10月29日巴倫西亞及附近地區一切如常。
而偏偏山洪又來的特別快。10月29日晚高峰前后,在山洪以閃電般的速度沖進城鎮尤其是地下停車場、超市時,任何準備都來不及了。
當暴雨遇上“地形殺手”
僅僅是暴雨并不足以解釋如此慘重的傷亡。這場災難,更像是一場自然因素與地理特點的致命聯手。
當地的地形、氣候、水文條件和水利設施,以及當地人的應對,也都放大了這場極端特大暴雨的危害。
巴倫西亞地區的地形圖 | 作者制圖
在地形上,巴倫西亞附近的地勢起伏很大,從沿海市區到內陸僅90公里的直線距離里,地勢便從海平面猛然拔高到2000米以上。
這樣“陡峭”的地形就像一面巨大的墻,將地中海的水汽強行抬升,逼迫它們凝結成雨。更要命的是,巨大的坡度讓山區暴雨匯流速度極快,使洪水來得特別快、特別猛。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700多年來,巴倫西亞經歷了76次大洪水。在2024年洪水之前,1957年流經巴倫西亞市區的圖里亞河也曾發生過大洪水。
1957年巴倫西亞地區大洪水資料圖 | 西班牙當地媒體
從氣候上說,近幾年巴倫西亞的氣候趨于干燥,2023年更是遭遇嚴重干旱。持續干旱讓人們不再關注防洪,而干旱也會減少植被,讓土壤、山體更疏松,同時“吸水”能力變差,讓洪水和泥石流來得更猛更快。
從水文條件和水利設施來說,巴倫西亞洪災區域內有兩條河。
北邊靠近巴倫西亞市區的,是圖里亞河行洪渠。1957年圖里亞河大洪水讓巴倫西亞市區大片受淹。為了根除洪水對巴倫西亞市區的威脅,那次大洪水后當地修建圖里亞河行洪渠,改從巴倫西亞市區南側經過而不是從市區經過。
而南邊流經多個小鎮的是波約溪。
洪水發生前,圖里亞河行洪渠底部寬僅150米,上部寬僅175米;而波約溪河道只有20-50米寬,且經多年淤塞和破壞,已經幾乎無法辨認。
洪水前10月26日的巴倫西亞衛星遙感圖 | 作者制圖(使用SENTINEL-2數據)
而這次特大暴雨后,圖里亞河行洪渠流量從接近于0迅速升到2000立方米/秒以上,波約溪流量從0猛升到2300立方米/秒以上。
也就是說,這兩條原本幾近干涸的小河溝,在短短幾個小時內,水量暴增到相當于一條大江的流量,幾乎于湖南湘江的平均水量相當。這當然是完全沒有辦法承受的事情。
洪水無處可去,只能在平原上泛濫平推,掃平一切。
平日里的波約溪 | 西班牙當地媒體
最后是當地人的應對。網上有傳言稱是當地亂拆水壩,從而導致洪水災害如此之大。實際上,此次洪水之前巴倫西亞地區的有關部門還是做對了兩件大事的。
第一件事就是之前提到的,在1957年大洪水后,修建圖里亞河行洪渠,讓其下游繞過巴倫西亞市區。事實證明,這個工程非常有用,對巴倫西亞市區沿河居民甚至是救命作用。
第二件事則是拆除巴倫西亞地區的一些老舊小水壩。這個舉動,其實是好事,避免了潰壩式洪水的發生。舉個反面例子:2023年地中海颶風丹尼爾襲擊利比亞后,正是由于老舊水壩潰壩,德爾納河發生潰壩式大洪水,幾乎將德爾納市夷為平地。
2023年襲擊利比亞的地中海颶風丹尼爾 | NASA
但是,也正因為圖里亞河行洪渠的修建,同時由于巴倫西亞地區這幾年越來越干燥,常年盛行干旱,人們早已忘記了洪水的模樣,不再建設水利設施,不再疏浚波約溪,甚至在波約溪旁邊建了密密麻麻的房子并在其中居住。
10月29日暴雨警報發布后,由于最大的暴雨發生在山區,平原地區只是小到中雨,當地從上到下沒有人相信有極端暴雨發生,沒有人認為極端洪水將沖擊城市,也沒有做任何準備。
當洪水在晚高峰沖入城市和集鎮時,很多人正在超市、地下停車場,對洪水沒有任何抵御能力,災難就此發生。
1957和2024大洪水水位對比圖 | 西班牙當地媒體
歷史在重復,我們能做什么?
在過去的兩年里,地中海周邊國家連續遭受了極端特大暴雨和洪水災害,這不是偶然。
隨著全球海溫、氣溫的持續上升,特別是在中高緯度地區,變暖更加強烈,極端天氣事件變得更加頻繁,威力也更強大。
同時,許多地區的基礎設施未能跟上這些變化的步伐,加之大眾對極端氣候事件的認識不足,不相信會有極端天氣災害,不愿意或者沒有能力去做有針對性的防御。
2024年10月29日全球海溫距平 | NASA
以這次西班牙洪水為例,我們看到了一些關鍵的教訓。在1957年圖里亞河泄洪渠修建完成后,巴倫西亞地區長時間沒有洪水災害,可謂承平日久,讓人們逐漸忽視了洪水的威脅。然而,當極端特大暴雨來襲時,洪水繞過了主城區,卻在更不設防的波約溪及其周邊城鎮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釀成了比1957大洪水更嚴重的災難。
這讓我們不禁思考:在極端天氣頻發的今天,僅僅保護重點區域是否足夠?我們守住了正門,是否也要關注村鎮和山區之類更容易被忽視的“側門”?我們是否應從更頻繁、更強的極端天氣入手,適度超前建設水利、應急基礎設施,不要讓災害找到薄弱點?
而對于個人來說,在這個氣候變化加劇的時代,也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提高警惕。了解極端天氣的特點,掌握基本的氣象知識和應急常識,或許能在關鍵時刻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就像這次巴倫西亞的教訓告訴我們的:與其事后追悔,不如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