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irclemag
昆汀·塔倫蒂諾,美國導演,演員及奧斯卡獲獎編劇。
昆汀的父母都是電影愛好者,所以就連昆汀這個名字也來源于影星伯特·雷諾在《槍之煙火》所扮演的角色。
特瑞·吉列姆曾經這樣評價昆汀,說他“有表達的欲望,為此積攢了很多年的能量,寫作和看電影,直到積累到一定程度就爆發了?!?/p>
昆汀早年曾經在洛杉磯的一家影像店打工,這期間昆汀觀看了很多的電影作品,著名導演蒙特·赫爾曼就曾經說過“昆汀生活的源頭就是電影,他睡覺、吃飯都離不開電影。”所以說,看電影正是昆汀積累經驗儲蓄能量的方式。
在影像店打工的同時,昆汀還參加了演員培訓班,并嘗試著自己寫劇本。
在昆汀24歲那年,他的《天生殺人狂》被奧利弗·斯通看中并拍成了電影,也正是憑著賣劇本得來的資金,昆汀才開始著手拍攝自己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落水狗》。
毫無疑問,昆汀在劇本的創作上的確有著過人的天賦,一部《低俗小說》的敘事方式讓他在不經意間改寫了影史。
但是作為一個自學成才的導演,昆汀在拍攝手法上就幾乎是照搬了自己的“電影儲備”。比如說《低俗小說》中的那幕舞蹈系就是完全照搬了戈達爾的《法外之徒》。
對此,昆汀完全不否認,他甚至很討厭別人用“致敬”或“借鑒”這樣的詞來修飾自己的行為。
他說:“我不是借鑒,我就是抄”“我每部電影都抄?!?/p>
畢加索曾經說過“好的藝術家會借鑒,而偉大的藝術家會抄襲?!?/p>
實際上除了真正意義上第一個使用一種拍攝手法的人,所有的導演都是在用前人的手法來拍戲。昆汀也是如此,將所謂的“抄襲”抄出了自己的風格,昆汀在鏡頭的呈現上照搬了別人的電影,集前人之所長,用大雜燴的方式拼貼他喜歡的鏡頭。
但是昆汀的故事是自己的,敘事手法是自己的,所以最后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他自己的,正如他自己說“Story is the king”。
昆汀曾經兩次奪得奧斯卡最佳編劇,但卻一直獲得過最佳導演。有人說,他不是大師,而是天才,大師是百煉成鋼,精益求精,而天才是不拘一格,隨心所欲,甚至可以偶爾使壞。
他說:“我的至愛吳宇森?!?/p>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昆汀曾為吳宇森頒發終身成就獎,但是昆汀上臺的第一句就是“我的至愛吳宇森”,在吳宇森和徐克面前,高冷的昆汀瞬間變成了一個小粉絲。
除此以外,昆汀在《被解放的姜戈》全球首映禮上還穿了唐裝來cos黃飛鴻,另外,昆汀還十分喜歡王家衛導演的《重慶森林》。
對中國文化尤其是香港電影有著如此深的情結,都源于他早期在錄像廳打工時積攢下來的熱情。昆汀曾說:“如果我的生命有兩面,那么一面就是70年代的邵氏功夫片,另一面則是意大利西部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