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環球時報記者 丁雅梔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以色列25日對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附近地區發動空襲,造成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駐敘利亞高級顧問賽義德·拉齊·穆薩維死亡。伊朗官方證實此消息,伊朗總統萊希誓言以色列“將為此付出代價”,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則稱以色列“正面臨倒計時”。以色列方面拒絕就此事置評。中東媒體認為,穆薩維這樣準將級別的軍官被殺死,伊朗不會善罷甘休。此外,紅海危機發酵兩周有余,蘇伊士運河被按下“暫停鍵”。如今,開始有航運公司宣布恢復紅海—蘇伊士運河航道航運。但輿論普遍擔心也門胡塞武裝與美國組建的“紅海護航聯盟”發生直接沖突。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孫德剛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隨著美國和以色列相繼對伊拉克境內“真主旅”以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駐敘利亞高級軍官進行打擊,巴以沖突已經外溢到美伊沖突,變成美以一方與抵抗美以聯盟的另一方之間的矛盾,巴以沖突外溢或將使中東地區出現多點的低烈度沖突。
“伊朗不會善罷甘休”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25日發表聲明說,穆薩維當天死于以色列的導彈襲擊。他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敘利亞時間最久、經驗最豐富的顧問之一。聲明強調,以色列“將為這一罪行付出代價”。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以色列軍隊25日襲擊了大馬士革近郊的賽義達扎伊娜卜地區,穆薩維當天下午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害。
萊希25日發表聲明說,以色列的惡意舉動再次表明它在本地區的“絕望、軟弱和無助”,以色列“肯定會為其罪行付出代價”。阿卜杜拉希揚同日在社交平臺X上警告稱,“特拉維夫面臨艱難的倒計時”。
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25日被問及以色列是否與穆薩維死亡有關,他拒絕置評,但強調,“以色列軍隊的職責是維護以色列的安全利益”。法新社稱,以色列很少對敘利亞境內的襲擊報道發表評論,但一再表示不會允許宿敵伊朗擴大在敘利亞的存在。路透社稱,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后,伊朗向敘利亞派遣了數百名士兵作為軍事顧問,幫助訓練和組織敘利亞政府軍隊。多年以來,以色列一直對敘利亞境內被其稱為與伊朗有關的目標發動襲擊。本月早些時候,伊朗方面表示,以色列空襲殺害了兩名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
美軍26日宣布對伊拉克境內“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真主旅’”設施進行了精準打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發表聲明說,這次行動是總統拜登下令進行的,是對伊朗支持的武裝組織近期針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美方人員一系列襲擊的回應,包括“真主旅”及其附屬武裝組織此前對埃爾比勒空軍基地的襲擊。上述襲擊造成美軍3人受傷,其中1人傷勢嚴重。伊拉克政府26日譴責美軍襲擊,稱這次襲擊造成一名伊拉克安全人員死亡,以及包括平民在內的至少18人受傷。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26日稱,穆薩維被殺,是巴以沖突進一步外溢的表現,中東局勢因此而變得更加復雜和棘手。作為資深指揮官,穆薩維曾是已故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的親密同事和戰友,后者2020年1月3日在巴格達遭美國無人機襲擊身亡。這樣級別的軍官被殺死,伊朗不會善罷甘休。法新社稱,穆薩維被殺事件進一步加劇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伊朗所在的“抵抗陣線”或將加大對以色列和美國目標的打擊力度。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稱,“抵抗陣線”也稱“抵抗之弧”,包括伊朗、敘利亞和黎巴嫩真主黨以及該地區任何反西方或反以色列的民兵組織,共同目標是對抗美國和以色列在中東的影響力。
“這些導彈可打擊美航母”
美國和伊朗還對伊朗是否參與也門胡塞武裝紅海襲擊一事爭論不休。過去一個月,美國政府多次指責伊朗參與胡塞武裝在紅海和阿拉伯海對商船的襲擊行動,導致全球航運業受到嚴重影響。美國國防部發言人24日發表聲明稱,一艘懸掛利比里亞國旗、日本所有、荷蘭經營載有化學品的貨船于23日上午在印度洋海域遭到伊朗無人機襲擊,事發地距離印度西海岸約200海里。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卡納尼25日在記者會上對美方說法進行了駁斥,指責美國此舉是為了轉移視線,“掩蓋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所作所為,掩蓋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
美聯社25日援引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企業馬士基集團的聲明稱,由于多國海軍開始保護紅海航運免受也門胡塞武裝的襲擊,該公司準備允許船只恢復在紅海航行。報道稱,盡管美國此前高調宣布已經有20個國家加入所謂的“紅海護航聯盟”,但截至目前,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都明確表示不愿在美國的領導下行動。而剩下的國家大都只愿象征性派出少量人員參加,還有至少8個國家要求匿名。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24日在其位于印度洋的一個海軍基地展示了7種新型武器裝備,包括3枚導彈、2架直升機和2架無人機。其中,塔萊耶導彈系統射程超過1000公里,可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改變目標。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25日稱,如果戰爭爆發,這些導彈可以對美國航母進行打擊。美國《華爾街日報》稱,也門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行動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之間的戰斗開辟了一條新戰線,也在考驗美國政府在試圖避免讓這場沖突演化為地區性戰爭的同時支持以色列的能力。報道援引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原中東事務主管塔布勒的話稱,“美國和伊朗都有意避免局勢升級、變得不可收拾”。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伊朗同美國和以色列之間都沒有發生直接的正面沖突,這種情況未來是否會發生變化,是各方應關注的。牛新春認為,未來中東多點爆發低烈度沖突的可能性很大。地區沖突與加沙地面上的軍事行動直接相關,加沙地面戰斗越激烈,周邊的沖突也將越激烈。“對于中東來說,由于形勢復雜,誤判的風險會升高?!?/p>
哈馬斯財務狀況仍然“扎實”
以總理內塔尼亞胡25日表示,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還遠未結束。以軍將在未來幾天內加強攻勢,戰斗將持續很長時間。英國《金融時報》預測稱,以軍在加沙的高強度地面行動可能持續到明年年初,在那之后,將出現一個軍事強度較低的“過渡和穩定”階段,該階段可能持續到2024年年底。
外媒給接下來的巴以沖突算了一筆財務賬。彭博社26日稱,加沙戰事對以色列國家財政造成沉重負擔。以財政部25日向議會提交的文件顯示,2024年以色列國防預算需要增加至少300億新謝克爾(約合591億元人民幣)。這份以色列財政部文件預計加沙地帶戰事將至少持續到明年2月。法新社稱,盡管遭到以色列持續打擊,但哈馬斯的財務狀況仍然“扎實”。加拿大智庫“洞察威脅情報”負責人杰西卡·戴維斯表示,哈馬斯過去10年來打造了一個“有韌性的”財務網絡,通過這個網絡在中東和非洲國家開辦企業、搞房地產。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該網絡仍持續運轉,哈馬斯的財源并未中斷。
“2023年已在懸崖邊上,2024年可能更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6日稱,2024年巴以沖突第一個可能引發重大關切的決策將出自以色列右翼政府。目前以內部相對團結,且繼續得到美國的公開支持。在此情況下,以右翼政府會不會不顧盟友阻攔執意打擊黎巴嫩真主黨?此外,伊朗正在加速推進鈾濃縮,這就意味著除了巴以沖突以外,接下來中東地區可能還會出現“伊朗核危機”。如果以色列和美國對伊朗核資源發動打擊,真主黨或將站在伊朗一邊展開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