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講了什么?
今天就一起來看看——
《我的兒子死了》??? ???
男主姜泰煥,妥妥韓娛頂流。
長相帥氣,粉絲眾多。
還拍過爆款電影,觀看人數破千萬。
家庭背景也相當了得。
父親曾是前首爾市長,還被看成總統繼任者。
可以想象,他的生活相當豪奢。
住著豪華景觀房,半天都走不到頭。
打開鞋柜,像進了高檔商場。
讓人眼花繚亂,挑都挑不過來。
目前,他生活中最大的煩惱是,人氣有所下滑。
以前他是公認的第一頂流。
但沒想到,最近又殺出另一個明星韓某。
韓某曾和他同期出道,如今居然成了國際演員,拍出了奧斯卡級別的電影。
而且,還有一件事讓他心情復雜。
知名導演的新片選角,居然沒有找他,而是找了韓某。
更難堪的是,韓某辭了這部戲,主動讓給了他。
原因是,人家要去好萊塢拍戲了。
男主大大受挫,郁悶無比,只能借酒消愁。
結果,居然喝斷片了。
更離譜的來了。
男主明明記得,自己喝完酒叫了代駕,甚至還記得代駕司機長相。
但怎么一睜開眼,自己居然在駕駛座。
還被交警逮了個正著。
男主拒不認罪,但奈何證據確鑿。
眼看要面臨刑事處罰。
頂流一夜之間,淪為法制咖?
好在,事情忽然有了轉機。
一名檢察官主動找到他,說是參加法務部秘密開發的虛擬現實項目,就能抵消罪名,被撤銷公訴。
要做的也很簡單,就是在虛擬現實中演一場戲。
男主稀里糊涂答應了下來。
不成想,男主的命運由此被改寫。
起初,他只知道,他要在虛擬世界里,扮演一個男孩的父親。
這是一樁未解決的真實案件,其中的男孩已經去世了。
那是1999年, 他扮演一個 年輕的父親。
被妻子拋棄后,獨自撫養5歲的孩子。
他是一個殘障者,一只腳是義肢,走路時總跛著跑不快。
他的職業是保安,收入微薄,社會地位低下。
住著鄉下巴掌大的房子。
局促的房間里,堆著凌亂的雜物,到處是空空的酒瓶和煙盒。
和他現實世界中的房子簡直不能比。
雖然一切都如此逼真,但一開始,男主還是很難迅速入戲。
他像初次錄制綜藝節目的明星,新奇地打量著一切。
對眼前浮出的指令也視而不見。
「脫離路線,請留在孩子身邊?!?/p>
這直接導致,小孩在他眼皮底下出了車禍。
剛才還鮮活的生命,突然成了車輪下一灘血肉。
這太過真實。
從未見過死亡的男主,感受到極大的精神沖擊。
男主當即毀約,表示要退出這個項目。
回到現實中,他與知名導演合作的新戲也開拍了。
巧的是,他正好也演一個父親的角色。
他從未和小孩打過交道,也不知怎樣做父親。
刻意、尷尬的演技,讓導演直皺眉頭。
為了盡快提升演技,好好把握住這次拍攝機會。
出于私心,男主又繼續接受了虛擬現實的項目。
他小心地按照指令,照看小孩,做一個稱職的父親。
按時去上班,按時去學校接送孩子。
老老實實沉浸在一個普通父親的角色體驗中。
日積月累的相處中,他真的有了父親的感覺。
有一回,送孩子上學。
因為其他小朋友嘲笑他的跛腳,惹得孩子不悅。
孩子當眾爭辯:「我爸爸的腳是機器人的腳,很帥氣的。」
反而更惹來嘲笑,被說愛撒謊。
小孩氣得哇哇大哭。
他蹲下來安慰:
「我本來真的是很帥氣的人,但是因為這個乞丐一般的鞋子,才會假裝不帥氣,現在只是在演戲?!?/p>
雖然聽起來相當拙劣,但對孩子卻很有效。
小孩似懂非懂點頭,很快就不哭了。
結果,那天放學后,孩子是被警察帶回家的。
因為,孩子偷了一雙鞋。
孩子說,他想送給爸爸一雙鞋,穿上后就不再跛腳,變成帥氣的大人,不再被其他人嘲笑。
男主一時動容,抱緊哭泣的孩子。
內心浮出無數疑惑,這一切是假的嗎?為何能如此真切。
但后來,男主就很少懷疑了。
因為一晃眼,他居然陪伴了孩子5年。
他失去了具體的時間概念。
父子倆共度的所有溫馨時刻,他都歷歷在目。
5年時間也鑿刻出了深深的愛與牽絆。
孩子10歲時,為田徑比賽努力。
他在日記中寫:
「我爸爸擁有世界上最帥氣的腿腳,但不擅長奔跑。所以我們要成為很能跑步的人,既然爸爸不擅長跑步,那我要替爸爸多跑一點才行?!?/p>
男主被愛包圍的同時,也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掛念。
比如,看到孩子被霸凌后的淤青,滿是心疼和無力感。
當然,長期參與這一項目,帶來了更實際的好處。
男主每次回到現實中拍戲時,演技有了質的飛躍。
尤其對父親角色的演繹,讓導演贊不絕口,直接表示柏林見。
不過,與此同時,男主的不安感也與日俱增。
畢竟,他知道孩子的結局,但不知道具體如何發生。
他很怕那一天到來。
但該來的總歸還是來了,而且比預想中更快、也更簡單。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他陪伴、養育多年的孩子,當場斷了氣。
然而,下一幕,卻讓人毛骨悚然。
從車上走下來的肇事司機,居然是男主自己。
忽然間,一切都想起來了。
那天,他喝得醉醺醺開車,還在半路上撞死一個孩子后肇事逃逸。
故事最后,男主因出色的演技,獲得奧斯卡提名。
但不久后,他主動申請酒駕案再審,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后來檢察官發現,他又擅自進入了虛擬現實世界。
不斷回到車禍現場,一次次賣力奔跑,想在意外發生前救下孩子。
即使他知道那一切都不是真的。
如今的時代,不同群體之間的割裂愈發嚴重。
碎片化新聞、大數據算法,還在不斷強化我們的信息繭房。
在面對公共話題時,理性討論與相互理解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少,更多是二極化的站隊或抵制。
正如開頭所說,208與普通人之間難以存在真正的共情。
但這部反轉大戲 讓我們看到,用技術手段促成和解的可能性。
它提供了一種司法想象:利用AI、VR等技術,實現上層階級與底層、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視角互換,以此促成共情和理解。
這在現實中其實已有相關討論。
當然,限于技術和隱私倫理等諸多原因, 它距離我們的生活還很遠。
現在很多人覺得,正是因為208w們距離普通人生活太遠,才難以演繹出普通人的悲喜。
的確,本劇男主真正體驗成為一個殘障者、單親父親后,才有了改變。
現實中,比起溫室中長大的年輕演員, 很多老演員因為有更多坎坷的人生經歷和情感積淀,更能理解小人物的復雜情緒,在演繹時也更為自然、更具感染力。
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真的要換個階層,才能共情普通人。
尤其對演員而言,表演本身就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建立深層次的理解和連接。
很多演員家境不凡,卻照樣能塑造平凡的小角色。
比如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出身貴族。
中學就讀于英國最富盛名的私立貴族學校哈羅公學,一直走的是典型精英路線。
但他有著可以駕馭任何角色的演技。
也演過大量與其貴族氣質不符的角色,比如《犬之力》中粗獷、悲憤的牧場主菲爾。
《布偶尋蹤》中失業、喪子的父親。
反過來看,楊超越就是出身普通家庭,做過縫紉廠女工、餐廳服務員等工作。
這兩年的演技表現,也是有目共睹。
說到底,表演需要高度的情感控制、藝術感悟和人性洞察力。
這些并不完全取決于出身背景,更多與個人天賦、后天努力和藝術修養有關。
很多明星給人的傲慢感,本質上還是態度問題。
自認為高人一等,將他人隔絕于視野之外,自然也無法演繹出他人。
這幾年很多綜藝,都成了明星的照妖鏡,暴露出沒常識、懶惰、懶惰等諸多生活問題。
如果有心,像張頌文等優秀演員,即使身處娛樂圈,不借助AI、VR等遙遠的技術手段,也依然會悉心觀察身邊一切。
觀察別人怎么走路,怎么看病,關心蔬菜瓜果的價格。
就像他說的,點滴觀察,早晚會成為角色的養分。
又何況,電影、 書籍等藝術作品本質上也是一樣的,都是可隨時取用的鑰匙。
像這部劇里,或許不是AI技術拯救了男主的演技,而是他選擇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決定,讓他擁有了更多生命體驗。
而在進入虛擬世界之前,他每天也和無數普通人擦身而過,只是從不愿留心。
他追尋到最后,得到的是那句,「你就是那個答案」。
說到底,「208W」這個梗只是階級矛盾的情緒下,對德不配位的高收入明星的不滿。
而真正的演員會用演技跨越階層,用共情打破偏見。
觀眾都不傻,會看得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