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青視角,帶你回顧一周要聞
新片
國慶后最強大片《焚城》北京首映
觀眾:夠膽敢拍,近年最佳的災難大片
日前,由潘耀明執導,劉德華、白宇、莫文蔚領銜主演,于11月1日全國上映的災難大片《焚城》在北京舉辦了“末日救援”首映禮。 現場,監制江志強,導演潘耀明,主演白宇、王丹妮、林保怡、魏浚笙、吳彥姝,作曲梁皓一共聚一堂,逐一為觀眾揭開了影片中這場末日災難,在24小時倒計時之內不斷升級、層層加碼的臺前幕后。 看片后,“題材很驚喜”“末日體驗刺激值拉滿”“夠膽敢拍的災難大片,近年最佳!”,成為了觀眾的第一感受 ,還有許多觀眾直言影片震撼的視效讓人“看爽了,和大銀幕的適配感拉滿了”。
看片后,影片中環保專家范偉立(劉德華 飾)和代理特首Cecilia(莫文蔚 飾)要在末日救援中做出重要抉擇, 許多觀眾表示“天王天后飆戲好精彩,災難之下,人性的復雜和光輝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黎杰峰(白宇 飾)帶領的消防小隊“明知結局,毅然奔赴”的使命感,更是戳中不少觀眾的淚點,劉德華和莫文蔚在拍攝時就忍不住流淚,有觀眾感慨“消防員也是一個個普通人,他們不是不怕死,只是怕更多人死,拍出了凡人身上的神性”。
24小時倒計時下,末日中的眾生百態和人與人的真情善意,讓不少觀眾為之感動。 許多人看完后仍沉浸其中,末日下的情感戳中了很多人的共鳴。
新展
走近 走進 Outside Inside
他們的思考與他們的表達
Lens Gallery將于2024年10月12日至11月17日期間,呈現雙人展“走近 走進”(Outside Inside),展出兩位藝術家杜蒙和彭曉的作品。 兩位藝術家通過油畫和玻璃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語言帶我們走近不一樣的表達媒介,同時也走進他們各自對某一時刻乃至當下的思考。
北京女孩杜蒙2008年本科從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畢業后,選擇前往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大學讀玻璃專業。 從對玻璃一竅不通到成為第一個獲得日本金澤玻璃藝術大賞的中國人,她說:“玻璃對很多人來說只是日常用品,但我相信用它可以做出很棒的藝術作品。 它在尺寸和色澤上的靈活性,激發了我的創造力。玻璃,是我和世界對話,和他人連接的方式”。
杜蒙在展覽“走近 走進”(Outside Inside)中將呈現她的系列作品“漂流于林間,沉默于山谷”。 這組作品創作于2022年的北京,因為外出和物流不便,她將家里喝完的空玻璃瓶攢下來融入自己的創作 ,杜蒙說自己一直很喜歡玻璃瓶,“有時候會在城市里意想不到的角落看到它們被丟棄在那里,感覺它像是一個沉默,隱忍,極力隱藏自己邊界的“人”,很符合那時候人們的一些精神狀態”。
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漫畫專業的彭曉,八年前選擇和妻子搬到北京郊外,過上了可以在自己的小院兒里種菜的生活。彭曉用漫畫記錄自己的日常,也用油畫、版畫或者木刻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對 他而言,畫漫畫和做藝術家都是通過繪畫表達,但不同媒介的質感不同,創作過程也有差別兩者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 ,彭曉說:“對我而言在不同媒介中轉換有點像去不同的地方旅行,我對這種多重體驗很感興趣。
彭曉的創作始終圍繞自己的生活,他說:“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選擇,這些極微小的事堆累出每一個人不同的生活,而我做的就是把這些生活的細節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 ” 人和自然是彭曉作品中時常出現的主題,他說:“大自然可以無限擴展我的身心,我喜歡這種感受,所以我的很多作品里的人物都是處在自然之中,我希望用繪畫保留這種舒暢的身心體驗?!?/p>
新書
《自由主義為何失敗》
深刻影響美國副總統候選人J.D.萬斯
知識體系和思想轉變的書
本書是西方近年來反對自由主義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為觀察和思考美國內部的價值沖突與政治危機提供了獨特視角。
作者帕特里克·德尼恩是著名政治學者,美國圣母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曾任職于普林斯頓大學、喬治城大學與美國新聞署。曾獲美國政治學會列奧·施特勞斯獎。因《自由主義為何失敗》一書而聲名鵲起,成為美國當代破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
上一篇:奉俊昊最猛的作品,幾乎沒人看過
下一篇:韓影史最佳之一,是這部犯罪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