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拿臺灣問題挑釁中方的事,仍處于僵局之中,最近美國又火上澆油,也想學立陶宛做法,給臺方“駐美代表處”改名。不得不說,這樣的動作十分危險,而且美方近期一再在臺海問題上挑釁,這是要幫中方下統一的決心?據觀察者網9月11日的報道,多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正打算給臺方“駐美代表處”改名,將其由“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臺灣代表處”。
從表面上來看,這一更名似乎只是減少了幾個字,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這代表著,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切香腸”已經到了相當過分,貼近實際分裂中國的程度。
之所以這么說,一方面,根據中美建交的三個聯合公報以及后續的中美政治文件,美臺只允許發展經濟文化關系?,F在,美國公然將臺方駐美國代表處名稱中的“經濟文化”四個字給劃去,而且還以“臺灣”相稱,明顯是在打危險的擦邊球。這也意味著,今后的美臺交流絕不僅僅只局限于經濟文化。當然,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其實從來沒有真正落實過中美共識,但如此明目張膽的要與臺灣地區發展“官方關系”,說明美國將會做得更加過分。
另一方面,很多國家在美國設有代表處,美國劃去“經濟文化”四字,且將“臺北”改成“臺灣”,那么“臺方代表處”與其他國家的代表處豈不是“毫無區別”。這難道不是在變相地給予臺灣地區以“獨立國家”的地位嗎?所以,不能小看美國幫助臺方改名這件事情,所謂“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美國現在幫助更改駐美國代表處的名稱,就是為了讓美臺在“謀獨”問題上的合作變得“名正言順”,后果非常嚴重,性質極為惡劣。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此舉竟然是打算學東歐小國立陶宛,因為就在前段時間,立陶宛就不顧中方的警告和反對、勸解,公然讓臺方以“臺灣”的名義,在其境內設立代表處。
此舉完全激怒了中方,中國很快就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方也召回其駐華大使,盡管后者剛剛抵達北京不久,且處于隔離期間。從時間、內容上來看,美國此舉的確是“效仿”立陶宛,然而,從前因后果來看,立陶宛之所以敢在臺灣問題上挑釁中方,原本就是美國在背后推動,美國是故意用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撕開一條口子”,然后自己再跟上,“擴大這個傷口”,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讓臺方“事實上獨立”,逼迫中國大陸就范。
所以,在中國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且要立方也召回大使時,美國立即跳出來為立陶宛站臺,誣稱中國是在欺凌小國,別國有權解釋什么是“一中原則”,并對立陶宛挑釁中方的行為表示“鐵一般的支持”,美國還重申,如果別國也和立陶宛一樣“與臺方發展外交關系”,美國“支持并參與”。
可見,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挑戰中國的底線,美國就是幕后黑手,這次美國是打算從幕后走向臺前,在臺灣問題上繼續“惡心中國”,并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立陶宛的支持?!吧接暧麃盹L滿樓”,拜登剛剛與中國領導人通話,白宮稱美方“尊重中國”話音未落,轉眼間就又想對中國捅刀子,這也難怪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表示,“美國人連簽字都不能信”,果真如此。美國如此堅持“切香腸”,總有切到手指的時候,而美國這樣高頻率在臺海問題上挑釁,是要幫中國完成統一下決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