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此前同意民進黨當局成立所謂“駐立陶宛代表處”,中國大陸對此強勢出手反擊,中立雙方關系也因此降至冰點。如今傳出美國政府疑似建議立陶宛考慮更改“臺灣代表處”的名稱,以緩和立陶宛與中國大陸的緊張局勢。
英國《金融時報》20日引述多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外交官員建議立陶宛政府更名,因為他們認為“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的設置,未來可能面臨中國大陸更大的“壓力”。但報道也稱,有部分人士認為更名看起來就像是“屈服”。
另外根據該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立陶宛和歐盟官員也曾經考慮改名,來“安撫”中國大陸。討論過程中的“一大問題是民進黨當局不愿意改名,且立陶宛內部也有很強勢的一派人馬反對更名?!?/p>
不過美國馬上跳出來否認相關報道,美國白宮國安會發言人辯稱,這并非美國和立陶宛正在進行的實際討論,立陶宛外交部也否認有此討論。
據此前媒體報道,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在公開場合主動承認以“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是錯誤之后,立陶宛政客布林凱維丘婕也在公開場合表示,立陶宛對于所謂的“駐立臺灣代表處”要進行更名改正,并且立外長也應該引咎辭職,這樣才能緩和中立關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021年12月就曾表示,立陶宛政府公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政治承諾,在中國建交國中首個允許臺當局以“臺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在國際上制造“一中一臺”。這一錯誤行徑嚴重侵犯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嚴重損害中國核心利益,中方有權作出正當合理反應。立方做了錯事,不僅從未反思悔改,反而四處造謠生事,這種避重就輕、轉移矛盾的“公關手段”是可悲的。
讓立陶宛總統“承認錯誤”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月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認識到錯誤是正確的一步,但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動,糾正制造“一中一臺”的錯誤行徑,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軌道上來。汪文斌指出,中立關系受挫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開脫,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也無助于中立關系的改善。我們也正告臺灣當局,謀求“臺獨”分裂行徑,必將以失敗而告終。(林靜嫻/編輯)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