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社交媒體賬號“趙菊英家庭教育”“家訪中國”“趙菊英聊教育”發布的幾段視頻引發網友熱議,視頻中趙菊英讓男孩親手砸碎自己心愛的高達模型,在男孩的房間里安裝監控,讓女孩將自己的玩具漫畫書都扔進垃圾箱……系列行為被網友吐槽為“霸凌式教育”,還有網友稱趙菊英并非視頻中宣傳的退休老師,而是“被辭退”。
對此,甘肅嘉峪關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趙菊英于2023年從該市某小學退休,針對網友們反映的問題,教育局將介入調查。
即使其是小學退休老師,也不表明其就具有指導家庭教育的能力。教育指導與學科教學是兩碼事。當前,家庭教育話題很受家長關注,而自媒體平臺上的家庭教育賬號良莠不齊,一些家庭教育博主以販賣焦慮、刺激功利來博眼球、吸粉,這走到了家庭教育的反面。
要讓方興未艾的家庭教育指導發揮作用,引導家長科學育兒,需要平臺以及監管部門,加強對此類賬號的規范,要求指導者必須有相應的專業資質。而家長也要提高識別能力,不要受家庭教育博主的功利蠱惑,對孩子進行簡單、粗暴的教育,家庭教育必須強調家長的陪伴,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規劃孩子適合的成長道路。
這個家庭教育博主,以家訪的方式,來進行情景式的家庭教育,這讓家庭教育有現場感,這種方式沒有問題。但是,其所呈現的家庭教育理念、方式,卻是有害的。如果她是在職教師,在家訪時,對學生進行這樣的教育,必定會因涉嫌對學生進行霸凌教育、恐嚇教育,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職業行為準則而受到違反師德的處罰。退休教師也不能以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對學生好為名,如此粗暴對待學生。
有人說,這種教育方式,家長認可就沒有問題,有的家長就希望有人來管孩子,如收掉孩子的手機、玩具,讓學生“收心”一心一意學習,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進行監控,告訴孩子,只有努力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才能做“人上人”。但是,這些家長的育兒觀念本身就是錯誤的。正確的家庭教育指導,應糾正家長這種想法,告訴家長不能把學生作為沒有情感的學習工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空間,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健康的成才價值觀教育,能夠考上名校的學生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孩子未來會是普通的勞動者,“不能進名校就是失敗者”會加劇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影響他們未來的職業價值觀。
但是,一些家庭教育博主卻迎合家長的功利教育訴求,強化簡單、粗暴、機械的家庭教育。而且,還把自己包裝為“資深教育專家”、把孩子送進國內外名校的“成功父母”。不要說這些資歷、經歷需要核查,就是孩子進了名校也不能說明什么。因為家庭教育是很個性化的,適合別人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一定適合自己,而且,進名校并不意味著成功,孩子是否身心健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022年1月1日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當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示了18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家庭教育指導師”。一些人看準家庭教育的“商機”,進入家庭教育指導領域,但是,卻不具備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能力。從現實看,不少家庭教育指導,還是走的販賣焦慮的營銷路線,不是去解決家長面臨的育兒問題,對其進行科學的指導,而是強化“分數至上”的功利教育觀、成才觀。這和國家正在推進的教育改革,以及要求進行的家庭教育指導背道而馳。
對于這樣的“家庭教育”,應該明確說不。一方面,我國應該加快規范“家庭教育指導師”職業,不能讓偽家庭教育指導泛濫,進一步加劇功利與焦慮。另一方面,家長要意識到,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陪伴,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里面沒有什么“高招”與“捷徑”,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拿出時間精力,和孩子共同成長。(作者是知名教育學者)
文/蔣理
上一篇:一封復信讓匈牙利青年的夢想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