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5日,波蘭境內與烏克蘭接壤的地區發生了導彈爆炸,導致兩名平民死亡。隨后,波蘭部分軍事單位提高了戰備等級。波蘭總統杜達指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導彈發射自俄方,但“極有可能是由烏克蘭防空部隊發射”。
對于這一初步調查結果,北約和美國都表示贊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沃森16日發表聲明稱,美國“沒有看到任何與杜達的初步評估相矛盾的地方”。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表示,沒有跡象表明該爆炸事件是蓄意攻擊行為,初步分析認為,爆炸事件是由烏克蘭防空導彈造成的。盡管如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執意“唱反調”。據烏克蘭媒體報道,澤連斯基16日表示,落入波蘭境內的導彈“毫無疑問”不屬于烏克蘭,但澤連斯基沒有為自己的立場提供證據。
在16日同一天,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表示,波蘭已經決定不援引北約憲章第四條。據介紹,該條款規定,當北約成員國認為任一盟國的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或安全受到威脅時,北約成員國將對此共同協商。但據莫拉維茨基所言,根據已有的情報,認為這一事件不是對波蘭的蓄意攻擊,所以波蘭沒有援引北約憲章第四條。
波蘭導彈事件中,一邊是北約努力“降溫”,一邊是烏方提出異議。外界有聲音認為,北約給了烏克蘭“臺階”,但烏方卻不“下來”。此前,澤連斯基還指責導彈來自俄羅斯,對此,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波利揚斯基表示,“這正是慣常的挑釁行為,基輔政權幻想挑起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直接沖突,以挽救烏克蘭免于不可避免的失敗?!?/p>
值得一提的是,在波蘭導彈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時,烏克蘭方面又有新動作。據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網站17日報道,烏克蘭安全局宣布“通緝”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卡德羅夫被控犯有兩項“罪行”,包括“發動侵略戰爭或侵略性軍事行動”,根據烏克蘭刑法規定可判處10至15年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