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來啦##2023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 #iPhone15#
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太平洋對岸的加利福尼亞州,蘋果在庫比蒂諾Apple Park園區的史蒂夫?喬布斯劇院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秋季發布會,智能手機、穿戴設備等一系列新品亮相臺前。
(蘋果 iPhone 15 Pro國行售價)
毫無疑問,秋季發布會一眾產品中最受關注的仍舊是蘋果iPhone 15系列。查詢蘋果官網,目前國行iPhone 15 Pro 128GB基礎版本起售價為7999元人民幣,iPhone 15 Pro Max 256GB基礎版本起售價為9999元。對iPhone 15系列的好奇心雖不上頭,但近萬元的售價卻著實給觀望者上了壓力。
(蘋果 iPhone 15 Pro Max國行售價)
過去800美元(約5873元人民幣)以上的國內高端手機市場,蘋果幾乎以壓倒性的優勢收割市場份額,成為無出其右的高端玩家。然而隨著近年來國產手機在折疊屏賽道另起爐灶,高端折疊產品的起售價格上探到6000元以上,與iPhone的價位區間重疊。國內市場大盤的爭奪中,折疊屏產品在今年上半年不乏亮眼表現,“獨孤求敗”的蘋果也有了新的挑戰者。
本就昂貴的蘋果再度提高售價,而漸趨成熟的折疊屏產品已經下探接近至甜點價位,看起來,國產折疊旗艦要迎來“新拐點”了?
四年以來的最大變化
史上最貴的iPhone貴在哪?
不妨先把目光聚焦到蘋果,iPhone產品線一直維持年更的頻率,一代機型要起碼維持一整年的銷售周期熱度,這意味著iPhone新品迭代過程中要有抓眼的亮點,并且產品不能出現致命缺陷。當蘋果在尋覓這一個最大公約數時,產品更新的態度就變得保守且謹慎,這也是每一代iPhone新品被戲稱為“擠牙膏”的原因。
詳細看完iPhone 15發布會,可以發現蘋果幾乎在外觀、性能、影像甚至是保守詬病的充電方面都有所升級。對于前幾代產品不痛不癢的升級,iPhone 15系列起碼擠出了半管牙膏。
去年iPhone外觀最大的亮點在于全新的“靈動島”設計,但對iPhone 14標準版來說這卻是另外的價錢。這次iPhone 15系列終于全系登島成功,兩款基礎型號也引入了對靈動島的支持,正代產品正式告別劉海屏時代。
蘋果另一項堪稱違背了祖宗的決定是全系換用USB-C接口,實現內部多終端產品接口及線材統一。iPhone官網了解到,改用C口的iPhone 15 Pro系列約30分鐘即可充至50%電量;并且支持最高10Gbps的數據傳輸速率。(基于USB 3)
機身材質方面,iPhone 15系列采用了全新的鈦合金機身及中框,這使得iPhone 15 Pro的重量從前代的206g降至187g;iPhone 15 Pro Max的重量也從240g跌至221g,可以看到蘋果對于Pro系列的重視程度。
比較遺憾的是,iPhone 15系列的背板及鏡組deco設計并無明顯改動,差異在于鏡組稍微向上凸起。好消息則是iPhone 15系列的影像配置實現全系升級,14 Pro/Pro Max的4800萬主攝被下放至15/15 Plus,蘋果也正式告別1200萬像素時代。
iPhone 15 Pro以及Pro MAX的影像升級更加明顯,蘋果與索尼定制了全新的潛望式長焦鏡頭,可以實現5倍的光學變焦體驗。此外該鏡頭傳感器采用了索尼CIS三層晶體管堆棧式設計,同等傳感器尺寸下進光量更大,配合全新的夜景影像算法,iPhone 15 Pro系列的夜景表現會更加驚艷。
當然作為iPhone 15系列升級的重中之重,蘋果新的A17 Pro芯片也在秋季發布會上亮相。A17 Pro率先實現臺積電3nm制程工藝商用量產,性能是A16芯片的兩倍,效率則是A16的四倍。
就目前來看,不同于A14芯片到A16芯片在5nm制程上的常規迭代升級,相比來說3nm制程的A17 Pro算是處理器的大版本迭代,制程和性能都遠遠領先A16芯片,iPhone 15 Pro系列漲價也可以理解了。
外觀設計變化、性能及影像能力的大幅提升,使得iPhone 15 Pro的成本的顯著提高,也倒逼iPhone 15 Pro的售價更高,目前128GB版本的iPhone 15 Pro售價提高至7999元,15 Pro Max更是上探到9999元起售。而從過去蘋果在全球高端手機市場的銷量表現來看,高昂的售價似乎永遠不是阻滯iPhone熱賣的誘因。
2023上半年(1-6月)全球手機銷量TOP10 數據來自Omdia
三星退場 華為缺位 蘋果漲價
高端市場靠折疊屏手機吃不下
一邊是消費電子市場步入寒冬,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持續下跌;另一邊則是頭部手機供應商持續收割高端手機市場,甚至迭代產品仍有條不紊地提升售價。放眼高端手機市場,持幣萬元,還有其他選擇嗎?
如果留意今年的手機市場相關報道,國產手機中,折疊屏手機無疑是聲勢及銷量雙贏的品類。在智能手機銷量接連走低的趨勢下,折疊屏手機反倒憑借差異化實現逆跌救市,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眼中的香餑餑。
(數據來源CINNO Research)
據CINNO Re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銷量同比增長72%。其中,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了51%,二季度銷量更是實現了驚人的99%的增長,已實現連續十一個季度的同比正增長。考慮到整體智能手機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折疊屏手機賽道逆勢上漲無疑給消費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用戶和市場為什么需要折疊屏?
大多數觀點認為,折疊屏手機首先憑借特殊形態打破了傳統直板手機的設計局限,為手機形態及使用體驗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
其次,折疊屏手機集大屏體驗與簡單便攜于一體,在不失便攜性的同時,折疊屏能夠為用戶提供大屏娛樂以及生產力體驗;
最后,依托與直板手機的差異化特點,折疊屏手機能夠在高端市場直接與蘋果分庭抗禮,擁抱自己的“iPhone時刻”。
理想狀態下,折疊屏手機的確存在多種足以征服消費者的優勢。然而,當前折疊屏手機在耐用程度、體驗適配、生產成本等方面仍面臨挑戰和難題,與直板手機體驗仍舊存在落差感。這并非唱衰折疊屏手機,至少在當前階段,折疊屏手機還尚未具備成為“大眾市場”的潛力。
(數據來源Canalys)
捷報頻傳的背后是不忍卒讀的現實,相較直板手機的市場占比,折疊屏手機的市場規模實在太小。今年3月,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布了2022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數據顯示,折疊屏手機2022年總出貨量為1420萬臺,在近12億的智能手機市場上,折疊屏手機的滲透率甚至不足1.2%,折疊屏手機很難撐起銷量復蘇的重任。
(數據來源Canalys)
更為嚴峻的現實情況是,2022年出貨的1420萬折疊屏手機,三星憑借1150萬的出貨量斷檔領先,一舉拿下全球80.9%的市場份額。而位列第二名的華為全年僅有170萬臺的出貨量,甚至不及iPhone 14 Pro Max單機型一個季度的出貨量。依靠折疊屏手機抗衡蘋果、甚至超越蘋果,在血淋淋的現實面前實在過于諷刺。
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中,三星和蘋果穩坐前兩把交椅;而在華為缺位、三星絕跡的國內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國產品牌也沒能成為最終獲益者。
(數據來源潮電智庫)
據潮電智庫數據統計,在2023年Q2中國暢銷手機TOP20品牌統計中,蘋果憑借998萬部手機銷量登頂中國市場,其中iPhone 14 Pro Max、iPhone 14 Pro的單機型銷量在800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市場更是斷檔領先,可謂“華為跌倒,蘋果吃飽”。
(數據來源潮電智庫)
一葉知秋,無論iPhone配置是否又“擠牙膏”,又或者是價格繼續“割韭菜”,憑借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僅憑一年四臺手機的更新頻率,蘋果仍舊可以輕松問鼎高端智能手機市場。蠶食鯨吞,國產品牌不應坐以待斃。
高端市場正面對壘蘋果
我們需要下一個“遙遙領先”
曾幾何時,國產手機尚有“領頭羊”華為能夠殺進海外市場,無論在國內國外高端市場均有一席之地。盡管后來因為制裁斷供的原因,華為無奈跌出市場大盤的爭奪,但銷量不在聲量在,每年與蘋果隔空對壘的“科技春晚”也頗具看點。
大浪淘沙,從“中華酷聯”到如今的“hmov”新格局,二十年風雨歷程走來,國產手機廠商也非等閑之輩。OPPO Find系列、vivo X系列、小米數字系列等機型在歷年的耕耘中,也在不斷強化自身品牌調性,夯實自己在高端市場中的地位。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走得慢但走得穩,聚焦高端由內及外,總有破殼而出的時候。
商戰不比軍事戰,依靠折疊屏手機斡旋游擊并不會是常態化抗衡策略,直板手機的正面戰場對抗終究是歸途。前不久華為直板新機低調上架,輿論層面則是高調登場,輕舟已過萬重山,未來值得期待。要知道,國內消費者,此刻比任何時候都渴望“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