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3年的職業索賠投訴數量劇增,達到24.6萬件,其中約8000人年投訴次數超過10次。有極端案例顯示,有人因餐館“無證拍黃瓜”向1372家餐飲企業提出高額賠償要求。這一現象引起了廣泛重視。有人以無證拍黃瓜向1372家店索賠。
在四月舉辦的“提振消費維護權益”大講堂上,政府官員、企業界人士、學者等聚集一堂,探討職業索賠行為對消費環境及商業氛圍的潛在影響。原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的胡浩分享了最新研究,指出職業索賠案例正逐年攀升,不僅集中在商品合規性問題上,還逐漸滲透到勞務、金融、個人隱私保護等領域。對此,他提出了多條應對策略,涵蓋區分正當維權與牟利索賠、合理應用懲罰性賠償、強化企業責任、社會力量參與監管及利用科技手段監控異常投訴等。
市場監督部門的分析揭示,職業索賠舉報中,廣告違法和不正當競爭最為突出,涉及虛假廣告和不當宣傳,這些問題多見于產品描述、標簽和包裝。會議還討論了具體案例,強調很多合規問題并非企業主觀故意,且對消費者實際利益影響有限。
兩場圓桌討論中,多家知名企業代表表達了職業索賠對其運營的困擾,而人大代表、司法局官員及民營經濟代表則圍繞立法建議、法規實施及保護民企權益等角度展開了深入交流。討論強調,職業索賠行為雖利用法律漏洞謀取私利,卻對整體經濟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包括削弱營商信心、抑制市場活力、增加經營和消費成本,以及破壞商業誠信。有人以無證拍黃瓜向1372家店索賠。
總之,面對職業索賠帶來的挑戰,社會各界需共同努力,既要保護消費者權益,也要確保營商環境的健康發展,避免合規小錯被不當放大,影響經濟與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