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上市14年的公司因收到交易所問詢函及外界關于其吝于分紅的輿論壓力,決定調整2023年度利潤分配計劃,從最初不進行現金分紅轉變為計劃分配超過1.7億元現金給股東。這一變化發生在4月12日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出臺后,其中強調了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嚴格監管,并指出將對分紅不足的企業采取更嚴格的措施,包括可能將其標注為存在其他風險(ST)。
新規定的出臺使得那些分紅記錄不佳的A股公司受到了監管機構和公眾的密切關注。有專家指出,一些公司忽視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長期沒有分紅,同時也有經營不善卻依然在市場上徘徊的公司。新規則促使某些多年未分紅的企業重新考慮其分紅策略,有的甚至宣布計劃一年內進行四次分紅。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分紅新規的目的不是引導投資者單一看重分紅來評估公司價值,而是以此作為一種手段,鼓勵上市公司加強戰略規劃、促進長期發展,同時確保投資者利益得到保障。
具體案例中,吉林高速原本宣布2023年不進行利潤分配,隨即遭到交易所問詢,要求其解釋連續多年未充分現金分紅的理由。在監管壓力下,吉林高速迅速調整策略,宣布將分配約1.7億元現金給股東,現金分紅比例達到31.14%。此舉被視為響應分紅新規的直接體現,旨在保護投資者利益。
新“國九條”中的相關規定要求上市公司更加重視現金分紅,對那些長期不分紅或分紅水平低的公司采取限制大股東減持、風險警示等措施,同時鼓勵分紅表現好的公司,推動建立更穩定的分紅機制,包括增加分紅次數和靈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分紅新規旨在提升上市公司分紅意識,但也提醒市場不應僅僅依據分紅情況來評判公司的投資價值。專家建議,評估企業時還應考慮其行業地位、財務健康狀況、創新能力、公司治理等多個維度。一個健康發展的股市,需要在發行、交易、退市、監管和公司治理等多方面形成良性循環,營造優勝劣汰的環境,促進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長期共贏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