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同天上午,布林肯在北京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會談。應中方邀請,布林肯于4月24日至26日訪華。這是中美落實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保持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加強國際事務協調的一部分。
這也是布林肯自去年6月以來,時隔10個月后再次訪華,他也是近期美國訪華官員中級別最高的一位。
近來,包括美國財長耶倫在內的美國高官頻頻來華,釋放積極信號的同時,美方卻又屢屢在經貿、科技和軍事領域對中方發難,打壓中國的手段不斷翻新。中美關系的負面因素仍在上升積聚。中美是堅守穩定向前的正道,還是重蹈螺旋下滑的覆轍,是擺在兩國面前的重大問題,考驗著雙方的誠意和能力。
任內第二次訪華,布林肯此行有何不同?
·去年首訪目的是恢復中美雙方高層的交流,今年直接聚焦雙方外交領域重大問題
與去年6月布林肯任內首次訪華相比,此次行程的背景與安排都有所不同。2023年6月首次訪華,是“經中美雙方商定”,此次是“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邀請”,中國外交部對布林肯來訪表示“歡迎”。從時間看,上次行程只有2天時間,這次則增加至3天。從行程看,上次只訪問了北京一地,這次還去了上海。
“這兩次訪華的背景是不同的,從這次中方使用了‘邀請’‘歡迎’二詞上就可以看出。”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表示,去年布林肯訪華的主要目的是恢復中美雙方高層的交流。當時因為“氣球事件”,美國單方面推遲訪華安排,造成中美關系比較緊張。而自從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會晤以后,中美關系總體穩定。
前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指出,去年布林肯訪華為中美兩國財經、商務等領域對話機制奠定了基礎,而此次訪華直接聚焦雙方外交領域重大問題?!岸蚁仍L問上海,再去北京,即中央和地方兩個層次的接觸,可以更加深入?!?/p>
目前,中美關系呈現止跌企穩的態勢,但分歧仍然存在。25日,布林肯在上海提出美方對于所謂中方“不公平貿易行為”的關切。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表示,中方一貫按照市場原則開展經貿合作,希望美方也切實尊重公平競爭原則。
王毅在與布林肯會談中,也強調了中方的態度一以貫之,立場一以貫之,要求一以貫之,始終主張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美方不要干涉中國的內政,不要打壓中國的發展,“不要在涉及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上踩踏中方的紅線。”
關于此次布林肯訪華,美國國務院官員提出了三個主要目標,涉及“中國援俄”、臺海南海問題和“產能過?!钡染唧w議題。 對此,何偉文認為,在這些具體議題上,有的面臨尖銳交鋒,有的需要進一步談判?!胺制缡强隙ù嬖诘?,而對話就是要互諒互讓,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睆埣覘澱f。
美國近期屢次發難目的何在?
·正值大選年,拜登政府炒作涉華議題爭奪選票
美國對中國的發難,從布林肯此次訪華之前就屢屢發生。在科技和經貿領域,美國近期持續對華施壓。
當地時間4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已于當日簽署了價值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該法案涉及強制字節跳動剝離旗下應用TikTok美國業務。TikTok發布聲明,直接將該法案稱為“禁令”,并稱公司將在法庭上對該法令發起挑戰。
當地時間4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針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業存在的所謂“不公平經濟行為”發起301調查。拜登則稱,準備推出多項針對中國的貿易措施,包括提高中國鋼鐵和鋁產品的進口關稅。
在軍事領域,美國聯合其盟友也做出了針對中國的動作。
美國和菲律賓軍方4月22日啟動2024年度“肩并肩”聯合軍事演習。演習將持續至5月10日,動員超1.6萬人,是歷年規模最大的一次。演習集中在菲律賓的北部和西部海域,這里靠近南海和臺海。演習內容包括模擬武裝奪回巴拉望省周邊的島嶼等。
“本質上,打壓中國是美國的常態。”何偉文表示,盡管布林肯說此行來要管控分歧,美國也希望中美關系穩定,但還是會繼續打壓中國,尤其正值美國大選年,拜登政府必然會炒作涉華議題。
何偉文指出,拜登政府炒作中國“產能過?!?、加征鋼鋁關稅種種舉動,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爭取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的選票。地處“鐵銹帶”的賓夕法尼亞州是美國煤炭、鋼鐵和機電產品等傳統工業的主要基地,而且有20張選舉人票,它的歸屬對勝選舉足輕重。
張家棟也表示,在大選年的背景下,布林肯訪華難免釋放一些強硬的信號,既是為了取悅民主黨的選民,也是為了不讓共和黨抓住把柄。
中美如何找到正確的相處之道?
·樹立正確認知始終是中美關系必須扣好的“第一粒紐扣”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舊金山舉行歷史性會晤,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和成果,開辟了面向未來的“舊金山愿景”。今年4月以來,中美高層保持密集互動勢頭。
4月2日晚,習近平主席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這是自舊金山會晤以來,雙方再次就雙邊和全球重要問題進行溝通。4月11日,外交部長王毅與布林肯進行了電話溝通,就中東局勢交換意見。4月16日,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應約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視頻通話,這是中美兩國防長時隔一年多以來的首次通話,雙方就臺灣、南海等問題展開實質性對話。
與此同時,多位美國政府高官陸續訪華。4月4日至9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訪問中國,其間再次強調美方不尋求與中方“脫鉤”,呼吁雙方保持對話溝通。4月14日至16日,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訪華。4月13日至21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市長倫敦·布里德也來到中國,訪問了香港、深圳、廣州、北京、上海五座城市。
何偉文分析指出,中美高層互動頻繁,從中方看,歡迎并鼓勵這種交流,因為世界需要一個穩定的中美關系。從美方看,反映了其兩重性,一方面繼續升級對華打壓,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惡化到失控的地步,在能夠管控的范圍內,并增進一些可能的合作。
張家棟認為,中國與美國正在開創新的大國關系形態?!案疅釕稹啾仁遣淮蛘痰?,跟冷戰相比是不‘脫鉤’的,但是中美之間的博弈也是全方位、全領域的。”
此前,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負責人談及布林肯訪華時就表示,中方主要聚焦五大目標,其中第一點就是樹立正確認知。這始終是中美關系必須扣好的“第一粒紐扣”。中美到底是伙伴還是對手,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不能犯顛覆性錯誤。中方始終認為,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也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中美兩個大國,不能不來往、不打交道,更不能沖突對抗。中美關系應該穩下來,好起來,沿著穩定、健康、可持續的道路向前走。
舊金山會晤以來,中美在各層級各領域開展了一系列重要接觸。中美關系改善的預期得到增強。張家棟表示,現在中美已經形成了新的戰略共識,包括長期與短期共識。長期共識即中美將長期共存,中美不能“脫鉤”,短期共識就是兩國都要去共同管控危機,不要爆發沖突。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45年的中美關系歷經風風雨雨,給了人們不少重要啟示:兩國應該做伙伴,而不是當對手;應該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傷害;應該求同存異,而不是惡性競爭;應該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3條大原則,既是過去經驗的總結,也是走向未來的指引。
中美雙方加強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不僅是兩國人民的普遍愿望,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中美關系應該也完全能夠有一個好的未來!
【采寫】南方+記者 吳彬彬
【策劃】張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