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Ⅰ 戴晶晶
“國家能源局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的充電問題,會同交通運輸部持續推動公路沿線充電設施建設提升。”
據中國政府網官微4月26日消息,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回復了網民關于新能源車在高速公路充電難的問題。
一位廣西崇左的網民指出,駕駛純電動車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時存在一些痛點,包括充電樁少、充電樁設施陳舊且功率低、故障樁多、收費較高,以及部分地區通行時“油電不同權”等問題。
隨著新能源電車滲透率提升,充電樁建設速度與新能源車補能需求增長速度不匹配、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突出,高速服務區節假日充電排長隊多次引發熱議,多地車主在中國政府網、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等渠道留言建議加快充電設施建設。
去年發布的《2022中國電動汽車用戶充電行為白皮書》也顯示,70.5%的用戶認為高速服務區充電排隊時間過長,約47%用戶認為高速服務區充電功率小、快充樁少。
截至2023年底,中國高速公路沿線累計建成充電樁2.1萬個;全國共有6328個服務區配建了充電設施、占服務區總數的95%,北京、上海等15個省份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全部具備充電能力。
但上述廣西網民指出,大多數服務區只有2-3個樁,合計4-6個槍頭。
國家能源局解釋稱,由于平時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利用效率不高,節假日期間充電需求明顯高于平時,使得服務區配建充電樁無法按照最大需量配置,容易出現節假日排隊充電的現象。
建設和運維成本大、以及大部分時間的低利用率,影響了充電樁企業在高速公路投建充電設施的積極性。
比如,國家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顯示,今年春運期間整個高速的繁忙指數最高峰時段達到30%-40%,即所有場站中30%-40%的場站都處于滿負荷充電狀態,而平時這些場站充電繁忙程度只有10%左右,繁忙程度增長了兩三倍,呈現出明顯的潮汐現象。
整體來看,盡管中國充電樁建設不斷提速,但仍不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速。
截至去年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2041萬輛,每輛車對應約1個充電樁的比例(車樁比)約為2.37:1。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今年一季度,中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71.6萬臺,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178.3萬輛,車樁增量比為2.5:1。
充電樁設施陳舊、維護不充分,也導致了充電慢和故障率高等問題。
該網友就提到,充電樁舊,且功率普遍較低,120 KW的一個充電樁對應兩個槍頭,一個槍頭只能分60 KW功率,而電動車的需求是240KW,大多數情況下都達不到需求功率的三分之一。
由于動力電池等技術日益成熟,電動汽車正加速向高壓化超充方向發展,提高了車主的充電預期,也對公共充電樁的功率提出更高要求。
以車企為例,特斯拉量產的V3超充樁峰值功率為250 kW,蔚來汽車的500 kW超快充電樁也開始批量部署。去年4月,華為推出全液冷超充樁,最大輸出功率600kw、最大電流600A,稱其充電速度能達到“一秒一公里”。
在今年2月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王剛曾表示,今年計劃新增公路服務區充電樁3000個、充電停車位5000個,鼓勵在服務區建設超快充、大功率充電設施。
王剛同時表示,今年交通運輸部將繼續指導各地加強與相關企業合作,加大建設力度、優化布局、加密設置,持續推動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根據節假日期間不同地區、不同時段的車流量特點,指導各地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保障措施。
針對網友提出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費用普遍高于一般市區”等問題,國家能源局并未直接回應,只提到將在后續工作中認真研究。
各充電樁運營商的APP顯示,新能源汽車車主充電所支付的費用包含電費、服務費,另外根據所在場地的要求,向場地支付停車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