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似明星張翰的發型與笑臉,夸張用力的擰螺絲動作,魔性的薩克斯音樂,連日來,“佛山電翰”在社交網絡平臺爆火。有人稱,“我每天都看張翰打螺絲10分鐘?!?/p>
一時間,“佛山電翰”甩手動作也出現“人傳人”現象,在網絡上引發了全民模仿熱潮。消防員版、食堂版、空姐版、交警版、中醫版、編輯版……各地“分翰”紛紛申請出戰。
對于走紅,“佛山電翰”在直播間中回應,自己從事直播行業已經有3年,他認為無論是直播還是打螺絲等職業,都值得被尊重?!拔覀兪菑S里的兼職,車間是比較自由的,平時手里擰的是椅子升降器的底盤,是正常出貨的,直播是允許的,不會影響實際工作。”
他還表示,因為目前太多人關注,已經暫停直播,他會趁停播的這段時間進行自我沉淀、學習。
看似無意義的“甩手舞”重復動作,為什么能在全網走紅并引發全網模仿狂潮?
在廣東財經大學網絡傳播學院朱立芳老師看來,“佛山電翰”的爆火出圈,是一個“短視頻的二次傳播與模仿”的典型案例,近年來成為互聯網生態中一個明顯現象。
她告訴九派新聞,英國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的模因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互聯網的這一現象。自媒體創作者利用網絡熱梗、熱門BGM、熱門動作等進行互聯網內容的自我復制和他者模仿,創造出大量的搞笑段子、表情包等互聯網文化作品,這幾乎成了互聯網的常態。
具體到“佛山電翰”車間甩手動作被人模仿的個體案例,朱立芳分析他走紅的主要幾個原因。
其一,簡單的動作加上動感BGM,很容易被二次模仿和傳播。
其二,他的反差視頻呈現了一個積極的打工者形象(雖然是兼職),給觀看視頻的人以積極的情緒價值,換個詞說,這叫做“解壓”視頻。
其三,這種模仿和觀看,不僅為個人提供宣泄情緒的窗口,同時也塑造了集體情緒。當有新的模仿視頻出現,網民會立刻聯想到原up主的歡樂視頻,這種娛樂性的傳播符號,已經脫離特定的個體,成為全民狂歡。
而在這場模仿與二次傳播中,佛山電翰成了一個熱梗,娛樂化的集體情緒裹挾著新的網民加入互聯網狂歡中,網民成為新的社交議題的參與者和網絡文化的表達者,這也滿足了網民們的網絡社交需求。
“類似的情況以前也發生很多次?!敝炝⒎颊f,“例如,全網模仿王蓉媽媽做飯,潘周聃,‘好嗨呦’,‘我是云南的’……這些熱門視頻中基本都可以看到模因傳播的邏輯,未來也會有新的‘梗’出現。”
九派新聞記者裘星
編輯任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