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依舊肉眼可見的火爆。
從3月28號上市以來,小米汽車不斷在各大社交平臺刷屏,相關話題的熱度更是居高不下。
流量是一把雙刃劍,有人支持,自然也會有人吐槽。
圍繞著小米SU7,網上也開始了一場“大家來找茬”。從訂車、交付到提車,其口碑也陸續出現兩極分化。
顯然,身處聚光燈之中的小米汽車,也避不開放大鏡觀察。
想必,在上市后這段時間,雷軍也深刻體會了一番汽車行業的酸甜苦辣。其也坦誠表示:“大家現在都是拿著放大鏡來看小米SU7,我們壓力很大。"
恰逢SU7上市10天,功夫汽車今天就跟大家一起盤點小米汽車的10大輿論風波。
而在不間斷的質疑聲中,雷軍和小米汽車又是如何巧妙化解的呢?
一、鎖單維權
3月28日,小米SU7開售27分鐘,大定突破50000臺;開售24小時,大定達88898臺!
但隔天,小米汽車就遭遇了“退定”風波。
有人吐槽“誤觸”鎖單按鈕,導致5000元定金退不了。還有人專門建群,想通過抱團的方式“維權”,要回定金。
一開始,小米汽車方面回應稱:鎖單退不了。
對此,很多網友也認為這些鎖單退訂的用戶都是為了裝13。不過,伴隨著小米汽車的回應,輿論進一步發酵。
最終,小米汽車依然選擇尊重用戶,大度讓了一步。
甚至,其還幽默回應:針對想退訂的用戶,做了一份“意向表”,公開了這些人“想曬單炫耀”的心理。
功夫汽車認為,交定金時有提示,交定金后廠家也排產了,那不退在情理之中。而小米汽車這波操作,既平息了輿論,也讓外界看到了這家車企的肚量。
二、設計糾紛
上市后的第二天,小米SU7也再度陷入了外觀設計的爭議。
多年前,眾泰SR9因酷似保時捷而被稱為“保時泰”,如今保時捷的設計元素依然備受追捧。
當小米SU7上市后,網友們也再度指出其設計與保時捷Taycan的側面極為相似,并調侃為“保時米”。
對于這個問題,功夫汽車認為,營銷也罷,效仿也罷,創新也罷,都不重要。
普羅大眾喜歡最重要,市場買單最重要。
從小米汽車造車的核心邏輯來看,無非是用最具有性價比的價格提供最具有設計感的產品。
三、疑似“米粉”沖進車企直播間
在小米SU7上市之后,有大量疑似小米粉絲的觀眾沖進了保時捷、比亞迪、極氪等官方直播間,瘋狂刷“小米SU7”等字樣。
部分更是沖進了保時捷直播間,怒刷“小米汽車”等字樣,更讓人覺得無語。
有主播被沖了幾天之后,無奈在直播中直接掛出了“致敬雷總”的字樣。
也有主播被太多人刷屏,直接被氣哭了。
如果真的是“米粉”所為,那就挺沒意思的,完全是拉低品牌形象的行為。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假扮“米粉”,給品牌招黑。
四、凱迪拉克海報事件
3月30日,凱迪拉克官方賬號發文預熱新車“傲歌”,連發多張“椰樹椰汁”風格的海報。
很快,#凱迪拉克海報暗諷小米SU7#這一關鍵詞迅速登頂熱搜,且在榜時長超過6小時。
很多網友認為,這不過是在“蹭熱度”。
但從輿論層面來看,這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共創”,對雙方都有好處。
一方面,對于其他車企而言,成功分到了小米汽車的潑天流量。
另一方面,對于小米汽車,也可以一直維持在高熱度,甚至不用自己花錢去維持。
兩者也算是達到了營銷傳播上的共贏。
五、小米汽車退訂率40%?
在小米汽車工廠交付的前一天,小米汽車的“退訂率”也引發熱議。
有網上消息傳出,SU7均店累積大定1800~2000臺,鎖單率35-40%,退訂率40%。
“退訂率40%”這個字眼,一下子便引起網友(小黑子)的興趣。4月2日,#小米SU7退訂率40%#這個詞條也登上了熱搜。
實際上,40%這個數字也就看著挺夸張,橫向對比行業來看,并不算高。
即使減掉退訂用戶,小米汽車仍有差不多5萬的真實訂單,放在車企第一臺車來看,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成績。
再說一句,就算真的全部鎖單,小米汽車自個也頭疼。
六、線束用鋁不用銅、座椅“鼓包”?
無論是什么汽車產品,品質上的問題肯定是最有殺傷力。
伴隨著越來越多用戶拿到車,關于小米SU7的用料和品質的質疑也開始增加。
首先是有網友門店展車上,發現座椅就出現了鼓包破損現象。
對此,小米汽車的官方回應是試駕人數過多,單日超過了5,000人,并表示座椅隨整車質保。
再者是針對SU7使用鋁線束是“偷工減料”的質疑。
小米汽車也迅速回應,目前主機廠普遍采用鋁導體線束是出于車輛整體輕量化的需求考慮。
功夫汽車認為,作為一家新興的汽車品牌,小米汽車的產品爭議肯定少不了。
但對于這些質疑,小米和雷軍都表現出虛心傾聽用戶反饋并即時作出回應。
這種態度,才能真正讓用戶覺得鎮定和放心。
七:小米SU7交付后輪出現脫落物?
就在小米SU7的工廠交付當日,一段視頻讓網友們炸開了鍋。
視頻中,雷軍乘坐的藍色小米SU7 Max后輪上似乎有白色物質掉落。
這不禁讓人猜測:是不是車輛的螺絲脫落了?
面對網友們的質疑,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迅速在微博上做出了回應:那些所謂的“脫落物”其實是交付儀式現場搭建時留下的物料顆粒。
雷軍也在其微博表示,“大家現在都是拿著放大鏡來看小米SU7,我們壓力很大。但很多拿放大鏡看的問題,可能不是問題。大家有空仔細看一下”。
從這件事中,就不難看出小米汽車的公關反應速度。
網友也確實都是列文虎克,能夠顯微鏡找錯,一幀一幀的去找問題。
八、小米為什么造車這么快?
4月6日,智己汽車CEO劉濤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小米汽車速度確實是快,三年就從平臺開始干出了第一輛整車...”
對于智己汽車CEO劉濤的質疑,雷軍也迅速回應。
其實隔壁“蔚小理”,小米造車速度并不算快,畢竟研發人員體量和資金規模都不一樣。
還記得SU7沒上市之前,也有網友嫌小米造車慢的新聞。
這車造出來了,大伙們又嫌太快了,真難!
九、小米SU7被曝設計缺陷
4月7日下午,#小米SU7被曝設計缺陷#登上熱搜。
在這個詞條下,有博主反映將SU7座椅高度調至最高、靠背位置調至最前,會頂碎遮陽板處妝鏡的玻璃。
對此,小米汽車客服表示:“暫時未接收到相關反饋”。
功夫汽車也去看了一下視頻,只能說這應該算是小概率事件和誤操作,而不能說是“設計缺陷”。
這一屆的小黑子還要努力,黑都黑不到點子上。
十、 SU7保險費接近50多萬油車?
近日,有網友爆出小米汽車的保費不便宜,跟50萬左右的油車差不多。
這一關鍵詞,也在某音視頻平臺登上熱搜前列。
就保險費用和50多萬油車接近問題,小米汽車迅速回應:新能源車和燃油車商業險條款不同,新能源車專屬《條款》既為“三電”系統提供保障....
就連雷軍,也轉發了這條推文。
事實上,新能源車的保費高是不爭的事實。
現如今,新能源汽車保費相較于同等保額下的燃油車,普遍貴20%至80%。
不過,保險公司也沒賺多少錢。因為車均保費高也沒有讓險企從中獲利,2023年新能源車險承保普遍虧損。所以,雖然小米SU7保費高,但確實也是行業現象。
功夫拍案
在高熱度下,隨著更多的小米SU7交付,輿論風暴還會持續到來。
不過,功夫汽車認為,在輿論風暴之中,小米汽車也帶來了很多值得學習的案例,譬如一系列風波中的快速回應、辟謠式公關等。
過往,部分車企在公共關系上遇到負面問題與新聞時,要不就是“拖字訣”,要不就用“打太極”的手法遮遮掩掩,這都無益于問題解決。
從小米汽車的動作來看,迎合輿論輿情快速順勢而為,才能把負面變正面、讓危機變商機,進一步化為“潑天流量”,挽回品牌美譽度乃至于拉高品牌好感度。
百花齊放春滿園。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小米汽車也來得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