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2024年4月3日7時58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3.81度,東經121.74度)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截至4月3日17時,中國地震臺網共監測本次地震4.0級以上余震29次。
臺灣花蓮海域7.3級地震是今年迄今我國最強地震,有感范圍非常大。福建、廣東等地震感非常明顯,浙江、江蘇、上海等地也有震感。
4月3日花蓮7.3級地震造成一棟大樓嚴重傾斜。新華社發
地震發生后,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Ⅱ級警報(橙色),并于3日10時51分解除海嘯警報?!昂罄m我們將持續觀測海嘯波高,以及有沒有繼續出現地震的情況。”自然資源部南海預報減災中心預報室主任羅軍表示,“從目前臺灣花蓮縣地震的強度和位置來看,對廣東影響較小,達不到海嘯預警發布標準,但地震經常會有余震,我們將保持密切關注?!?/p>
潮汕揭及珠三角有震感
“初步判斷此次地震為逆沖型破裂,距離震中較近的斷裂帶為花蓮縱谷斷裂,約15公里?!睆V東地震臺副臺長王力偉分析認為,此次地震發生在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的擠壓帶上,在這一地帶,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60毫米的速率與歐亞板塊發生碰撞。花蓮海域周邊300公里范圍內,自1900年以來已記錄到49次7級以上地震。
王力偉指出,臺灣地區位于菲律賓海板塊(太平洋板塊西帶)和歐亞板塊擠壓碰撞的接觸點,構造環境復雜,是全球地震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此次地震打破了自2006年臺灣恒春海域7.2級地震后持續近18年的7級以上地震平靜,表明臺灣地區地震正趨于活躍。
根據地震序列類型分析,臺灣地區7級以上地震主要為主余型和震群型。此次地震為主余型地震的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花蓮海域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余震活動將相當豐富。截至4月3日17時,中國地震臺網已監測到本次地震4.0級以上余震29次,其中6.0—6.9級地震1次,5.0—5.9級地震7次,4.0—4.9級地震21次。
此次臺灣地震,廣東的潮州、汕頭、揭陽以及珠三角地區有震感,但整體影響較小。王力偉提醒,公眾應及時了解防震減災知識,包括震級烈度、所在地的地震帶以及地震預警信息等?!啊笳鹋懿涣耍≌鸩挥门堋?。在應對地震時,應保持冷靜,不要慌張,因地制宜選擇正確的避難方式。在室內最好就地躲避,避開屋內懸掛物體;在室外,應注意避開廣告牌、電線桿等可能倒塌的物體?!?/p>
據悉,中國地震預警網、廣東省地震預警網于今年4月1日正式對外運行?!按舜闻_灣地震,潮汕地區記錄到的儀器烈度為2度,相對較小。對于4級以上地震或有能力預警的地震,預警網會發出預警信息,為公眾提供幾秒甚至幾十秒的反應時間,這對于地震應急至關重要?!蓖趿フf。
收到海嘯警報時如何防御?
據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的海嘯預警信息,此次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并對我國沿岸局部區域造成災害性影響。2024年4月3日10時51分,根據監測數據分析,本次海嘯災害過程基本結束,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警報解除信息。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將繼續跟蹤分析地震和海嘯監測數據,并及時發布信息。
什么是海嘯?海嘯是由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發、海岸山體和海底滑坡等產生的特大海洋長波,在大洋中具有超大波長,但在岸邊淺水區時,波高陡漲,驟然形成水墻,來勢兇猛,嚴重時高達20至30米以上。海嘯災害指特大海洋長波襲擊海上和海岸地帶所造成的災害。
據悉,此次地震發生后,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曾首先發布海嘯Ⅰ級警報(紅色),隨后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調整為Ⅱ級警報(橙色)?!昂S虻卣鸢l生后,地震海嘯技術人員會根據地震發生的位置、震級和歷史海嘯數據庫,以及沿岸觀測水位,對海嘯進行初步預判,并且快速發布海嘯預警。”自然資源部南海預報減災中心副總工江麗芳表示,此次臺灣地震發布海嘯紅色預警后,技術人員根據地震傳播情況和實測分析,預測花蓮海域會產生1米至3米的海嘯波幅,便進行了修正,并發布海嘯橙色預警。
按照自然資源部2022年8月發布的《海洋災害應急預案》,海嘯災害預警分為Ⅰ、Ⅱ、Ⅲ級和海嘯預警消息,顏色依次為紅色、橙色和黃色。其中,受地震或其他因素影響,預計海嘯將會在我國沿岸產生1.0米(含)至3.0米的海嘯波幅,發布海嘯橙色警報,并啟動海嘯災害Ⅰ級應急響應。
“根據綜合分析判斷,此次地震對廣東沿岸的影響較小。”江麗芳表示,“前期我們根據潛在地震海嘯數據庫、沿海潮位觀測以及海嘯實時數值模擬數據,預判廣東各地市沿海海域潛在最大海嘯波幅均在0.3米以下,沒有達到預警級別,因此沒有啟動應急響應?!?/p>
發布海嘯橙色警報時該如何防御?江麗芳表示,波幅為1至3米的海嘯波可能造成沿岸低洼地帶局部淹沒,其引發的巨浪及近岸強流可能會對海上及近岸設施造成破壞,沿岸低洼地帶的人員和居民應密切關注政府部門發布的海嘯預警及避災指令,停止一切活動,疏散至緊急避災點、高地或穩固建筑物的高層,直到政府部門發布解除警報的信號為止。港口管理機構應參照應急預案組織靠泊船只的船上人員盡快上岸并疏散至緊急避災點或穩固建筑物,深水區內船只切勿駛向沿岸或淺水區。
南方日報記者陳薇黃敘浩
通訊員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