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usinessCars巫馬
“每一粒熬過冬天的種子,都有著關于春天的故事?!备幽甏竽耆耐砩?,春晚中傳來的這句話,是獨在異鄉過年的我聽到覺得最溫暖的新年寄語。
2021年的春節注定與眾不同。除夕當天,我們幾個選擇原地過年的老同事,大中午一起吃了個團圓飯,接著在咖啡館打發了幾小時,最后各自搭乘空蕩蕩的地鐵回住處,一邊吃著從簡的晚餐,一邊在朋友圈里圍觀別人的年夜飯。如此過年,跟過去真的太不一樣了。
疫情的關系,人們自覺縮短了出行半徑,社交距離的出現,把大多數人從過去那個熟悉的年味里抽離出來,少了些熱鬧,多了些孤獨。
而“保持社交距離”,絕不僅僅是改變了過年的味道,常此下去,也必定成為壓垮許多行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過去的一年,影院、酒吧、餐館、旅行社等大量實體商家曾經的熱鬧和喧囂,幾乎一夜之間凋零。寒冬中備受煎熬的人們,迫切地期待一場救贖。
當然,疫情也并非只是一次災難,損失的另一面,它也為人類上了一課,比如珍惜,比如平等,比如敬畏。而對于大多數行業來說,疫情是一次洗牌的機會,既會壓垮一批弱者,也會蕩滌出一批強者。
“雖然難以接受,但必須承認,這場危機將促成市場重新洗牌?!睅讉€月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 馮思翰博士表示對中國市場的加速整合充滿期待,在他看來,即便是中國這樣龐大體量的市場,100 多個汽車品牌同時存在也過于擁擠。
在剛過去的2020年,大眾以22.3萬輛之差敗給了豐田,令后者在時隔5年后重獲全球銷量排名第一的汽車廠商殊榮。值得欣慰的是,大眾雖然在全球惜敗,但在中國市場依然守住了鐵王座,南北大眾在去年巨大的不確定因素中仍交付了285.11萬輛汽車,遠超豐田的156.5萬輛。
巨頭之間的較量,絕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但對于豐田,比沒有握住中國市場主動權更大的隱憂在于,在這一輪汽車工業百年不遇的新能源大變革中喪失主動權。
豐田在電動化轉型方面的搖擺態度,以及對混動車和燃料電池的執念,其背后有著諸多的無奈,誠如豐田章男在此前一次年終新聞記者會上所說:“像日本這樣一個主要依靠燃煤和天然氣發電的國家,電動車對環境并沒有幫助。假如所有汽車都使用電力驅動,那么到明年夏季,日本就將耗盡一切電力。”
豐田章男很清楚,電動化革命完全是一場資源的爭奪戰,只有掌握了上游資源,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主動。而電力高度依賴燃料、發電成本高昂的日本,顯然在資源上毫無優勢可言。再加上牢牢被掌控的“封閉”供應鏈體系,一直是豐田的核心競爭力,而在電動化方面,豐田顯然對供應商喪失了許多掌控力。
在電動化這條新的賽道上,豐田這位全球老大將不得不進入別人的規則,曾經的優勢有可能變得一文不值。
大象難轉身,并非是豐田一家的焦慮。
1月29日,是奔馳135周年生日。多年的宿敵寶馬、奧迪再次與奔馳上演了一把其樂融融的慶生場面,滿滿的心心相惜。
你們有沒有發現,自從特斯拉成為行業頂流之后,那些年每年年初最矚目的BBA豪門排位賽,似乎越來越看客稀少了。而抱團,則成了這些傳統“老大哥”們同仇敵愾經常上演的戲碼。
2020年是特斯拉“封神”的一年,不僅銷量超過50萬,市值也一飛沖天,超過了全球五大最暢銷汽車制造集團的市值總和。特斯拉似乎成功繞開了傳統車企多年建立起來的品牌護城河,而埃隆·馬斯克卻表示護城河的概念很遜,也很古舊:“如果你對抗入侵敵人的唯一壁壘就是護城河,你堅持不了多久,真正重要的是創新節奏,這才是保持住競爭力的核心要素?!?/p>
這一記耳光,可能某些車企已經被“啪啪”打臉。
創新,這是一個既令人興奮又令人焦慮的詞。在《發現的時代:21世紀風險指南》一書中指出:單憑偉大而專注的頭腦不足以造成創造性突破,否則西歐文明絕無可能在1450-1550年間超越中國。該書認為當時的西歐文明超越中國靠的是集體天才,而集體天才的三大條件是:思想流動的速度、種類和豐富程度的暴漲;對思想交流的參與性;以及私人和社會對冒險行為的慷慨激勵和回報。
試想,如果不是中國市場過去幾年對于創新的慷慨鼓勵和回報,始于2014年的中國造車新勢力浪潮或許不會出現,“巨獸”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豪橫之路也將會更加有恃無恐。盡管經歷了一段時期的野蠻和試錯,但這樣的創新,卻也倒逼著整個市場和傳統車企加速迭代和變革,朝著更數字化的方向大步向前。
從模仿到創新,中國的蛻變是毋庸置疑的。“有跡象表明一個富有想象力的中國正在出現。”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一篇題為《走出圣人的影子》一文中稱,中國的消費者能迅速跟上新潮流,而且是見多識廣的數字化達人,“一個具有創造力的中國正在形成”。
數字化浪潮的席卷,意味著無數的“造車夢”打破壁壘,破圈而來,蘋果、華為、百度、小米……科技巨頭們懷揣野心,洶涌入局;而另一面,也意味著這個江湖隨時有玩家準備犧牲。2021年,汽車行業必將進入一個分水嶺,出現“前浪”與“后浪”交迭或對決的動魄局面,而中國汽車品牌新老領軍者如魏建軍、李書福或李斌們,將會把存亡的焦慮,化為突進與趕超的動力。
從幾年前的高速增長,到現在的身臨巨變,海量技術和信息極速迭代更新,壓力與挑戰彌漫,汽車行業猶如逆水行舟,已經沒有了曾經的舒適圈。
春節前有幾位車企朋友告訴我,內心對這個行業已經萌生退意。但經過一個短暫歲月靜好的假期后,他們又一次選擇了義無反顧地再次出發。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汽車行業以及鏈條上的每一位從業者,他們負重前行的每一步,都值得被尊重,因為這背后,是比現實主義更深刻的英雄主義。
上一篇:馬斯克作出了一個艱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