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量:20.8億
豆瓣評分:7.4
同樣根據丁墨的小說改編,《如果蝸牛有愛情》卻比《美人為餡》的口碑高出不少。這主要歸功于正午陽光的制作團隊。經過改編后,這部網劇打破了傳統偶像劇的格局,以破案為主、言情為輔。緊湊的劇情,主演出色的演技,有電影質感的畫面,讓該劇贏得了觀眾的青睞。不過,由于原著本身屬于言情小說,男女主角人設過于“神化”,也引發了一些質疑。
二、直擊2016年網劇市場六大趨勢
除了這10部網劇之外,《法醫秦明》、《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十宗罪》、《靈魂擺渡3》等網劇也獲得了10億上下的播放量??傮w來看,2016年的網劇在數量和質量上取得了雙豐收,創作題材也更加寬泛??v觀播放量超過20億的十部網劇,文創資訊總結出了2016年網劇市場的六大趨勢——
NO1 懸疑劇最受歡迎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自制劇大約有29種類型題材,以懸疑、喜劇、愛情劇為主。從各大視頻網站的網劇播放量來看,劇情類、懸疑類網劇最受歡迎。播放量TOP20的網劇中,《余罪》、《老九門》等6部網劇都含有懸疑元素。前段時間熱播的《法醫秦明》,近期熱播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也都屬于懸疑劇。
除了懸疑劇之外,古裝、玄幻劇仍有發展空間。融合穿越、宮斗、搞笑、職場等多個元素的古裝劇《太子妃升職記》,就是一個成功案例。帶有玄幻因素的《我的奇妙男友》、《重生之名流巨星》,也因為“腦洞大開”的劇情設定受到了歡迎。
NO2 IP改編熱度未減
據統計,2016年網絡劇播放量前50名中,有21部是IP改編劇,占比上升至42%。播放量前十名中,除了《我的奇妙男友》,其他9部全都是IP改編劇。唯一一部原創的《我的奇妙男友》,也借鑒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部分創意。
雖然IP劇占據了網劇的大半壁江山,但從改編成果來看,業內人士已不再盲目迷信IP?!度绻伵S袗矍椤贰ⅰ蹲詈玫奈覀儭?、《太子妃升職記》等劇,都沒有一味地死守原著,而是在原著的基礎上,加入了不少新的創意。不過,也有一個“玩砸了”的例子?!队嘧铩返诙揪鸵驗檫^度改編,導致劇情硬傷不斷,引來了原作者和觀眾的反感。
NO3 制作水準日益精良
在2016年,涌現出不少制作精良的網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如果蝸牛有愛情》等劇,制作水準完全能和傳統電視劇相媲美,甚至有了電影的質感。從投資規模來看,《老九門》的制作經費高達1.6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單集投入超過500萬。可見現在的網劇早已不再是過去的“小打小鬧”,紛紛走上了精品化的路線。
NO4 網劇“反哺”衛視成新趨勢
此前,熱播網劇一般會通過“網臺聯動”的形式,實現網絡和電視臺的雙向聯動。一部網劇的網絡播出時間一般與電視臺同步。在2016年,視頻網站的地位開始凸顯。《老九門》、《九州天空城》、《如果蝸牛有愛情》等多部網劇都由新媒體公司投資制作完成,之后向電視臺進行反向輸送。比如,《老九門》在播出期間,愛奇藝的會員可以每周搶先看四集,這讓視頻平臺占據了更大的優勢。
NO5 網劇行業進入付費時代
從愛奇藝《盜墓筆記》開創的“會員搶先看”模式開始,網劇已經進入了付費時代。在2016年上半年,愛奇藝憑借《余罪》、《最好的我們》等多部爆款劇的帶動,會員數已經突破2000萬。騰訊視頻、樂視網、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也相繼實現了會員數量突破。去年11月,騰訊視頻宣布其付費會員數量突破2000萬,一年內增長近300%。
與依賴于廣告的電視劇相比,網劇的變現渠道更為多元化。在付費會員模式成熟的美國,2016年三季度的Netflix的付費會員超過了8000萬,為其帶來超過20億美元的收入。這些收入又被投入到購買《怪奇物語》等優質劇集上。未來,如果國內的網劇也能為視頻網站帶來高收益,將對網劇行業的未來發展十分有利。
三、網劇繁榮背后難掩隱憂
總體來看,2016年的網劇市場依然十分火爆,題材更加豐富,制作水準也逐步提高。《太子妃升職記》、《余罪》、《法醫秦明》等多部爆款網劇的出現,都在不斷給觀眾帶來驚喜。然而,在繁榮的表象背后,網劇市場同樣存在著不少隱憂——
NO1 熱播網劇口碑不如預期
縱觀2016年的熱播網劇,會發現不少劇集的口碑都難以和播放量相匹配。播放量超過20億的網劇中,《老九門》、《美人為餡》、《極品家丁》、《重生之名流巨星》這四部網劇,豆瓣評分都未過及格線。
究其原因,《老九門》拖沓的劇情,《美人為餡》中案件存在的漏洞,《重生之名流巨星》中一些尷尬的橋段,拖垮了整部劇的口碑。評分最低的《極品家丁》,劇情狗血、臺詞尷尬,主角智商不在線,飽受觀眾質疑。甚至有網友說,這是一部全程“過家家”的網劇。
從這些口碑撲街的熱播劇中可以看出,“不走心”的網劇仍然大量存在。這些熱播劇的爆紅,要么是依靠高顏值、高人氣的演員,要么是依靠新奇的劇情,劇本本身卻漏洞百出。這些網劇的走紅,對網劇整體質量的提升十分不利。
NO2 原創網劇稀缺
盡管2016年上線的不少IP劇,都改編出了新意,也涌現出不少爆款。但IP劇的大行其道,歸根結底仍是原創力不足的表現。
2016年網劇播放量前20名中,除了《我的奇妙男友》、《歡喜密探》,全部都是IP改編之作。就連這兩部宣稱“原創”的作品,也很難稱之為純原創網劇——前者疑似借鑒了《來自星星的你》的創意,后者疑似借鑒了《潛伏》的主線劇情。
NO3 審查制度趨緊
2016年以來,廣電總局對網劇的審查制度開始逐步收緊。總局主管領導多次表明要進一步加強管理網劇,發出“線上線下統一標準”、“電視臺不能播的互聯網也不能播”的信號。到了12月20日,廣電總局發文,宣布網劇、網綜、網絡大電影一律實行備案登記制。
嚴管之下,多部爆款網劇都遭遇了“下架風云”。1月,《心理罪》、《太子妃升職記》、《無心法師》、《盜墓筆記》等6部網劇慘遭下架,多數因涉及“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10月,《余罪》、《滅罪師》也遭遇了下架。值得一提的是,《余罪》前兩季至今仍未重新上架,第三季也多次傳出“流產”的消息。
審查制度的收緊,雖然能防止網劇以大尺度內容博人眼球,但也會對網劇的創作形成一定限制。如果對通過審查沒有把握,很多網劇就只能走保守路線。失去了各類“生猛”元素后,很可能會讓網劇失去噱頭,淪為平庸之作。
總體來看,2016年是網劇風生水起的一年,但同樣也是危機重重的一年。前兩年,網劇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的時期,相對寬松的管理,保證了網劇創作上的自由度,同時也讓網劇市場呈現出“魚龍混雜”的狀態。不少網劇依然在追求眼球效應,忽略了對劇本的打磨。原創劇集稀缺,熱播網劇口碑撲街,都證明了網劇在創作方面依然存在缺失。
以《太子妃升職記》、《余罪》的下架為標志,網劇已經步入了調整期。如何把握好尺度,創作出既符合審查要求,又有別于傳統電視劇的作品,成為了擺在制作團隊面前的一大難題。想要沖出網絡,和電視劇“分庭抗禮”,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
不過,目前的網劇市場中,已經涌現出了《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等優質網劇,《如果蝸牛有愛情》等網劇也開始向“精品化”邁進。從長遠來看,網劇的“逆襲”其實是有機會的,只不過尚需時日讓自己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