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媒一則“北京過度抽取地下水正在引發城市下沉”報道引發廣泛關注。對此,北京市水務局回應稱,目前北京地下水位下降趨勢已放緩。預計2025年起,北京地下水位將逐步回升。
部分地區每年下沉達11厘米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據一項利用衛星圖像的新研究顯示,過度抽取地下水正在引發北京下沉。其稱,衛星圖像顯示,北京的部分地區——尤其是商務中心區——正在每年下沉多達11厘米。
地下水超采,被認為是城市地面沉降的“元兇”。近年來,不斷有專家也流露出類似擔憂。2014年兩會上,中國民主促進會北京市委員會就曾指出,隨著北京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地面沉降范圍逐年擴大,北京域內已出現五大沉降區帶。
對此,昨天,市水務局回應稱,截至目前,北京地下水仍處于超采狀態,但超采幅度已經逐步減少。
2020年地下水采補平衡
昨天,北京市水務局還首次披露了2000年以來,北京地下水位的年度數據。數據顯示,從2000年至2011年,地下水埋深度下降約9米,但從2011年至2015年,下降不到1米。
特別是2014年末南水入京后,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更是明顯放緩,水位年均下降均在0.1米左右,與此前動輒1米左右的降幅有不小差距。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北京將控制平原區地下水開采量至20.37億立方米,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未來,還將進一步控制地下水超采。2025年開始,地下水超采問題將得到緩解,平水年份地下水水位將逐步回升。
■ 焦點
北京地下水現狀如何,為何仍在超采,連年超采是否能夠停止,超采是否會引發地面沉降?近日,記者就上述焦點問題分別采訪相關部門及專家。
1 北京地下水現狀如何?
超采區面積已達6494平方公里
2014年初,市水務局曾介紹,北京地下水已連續十五年超采,超采區面積已達6494平方公里?!俺伞敝傅叵滤_采量大于補給量。
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關注北京水資源近20年。他說,看到外媒報道,自己并不感到意外。他甚至將北京比作建設在沙灘上的城堡,“北京的水資源其實很緊張”。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北京仍在超采地下水。地下水開采量逐漸減少,但仍未達到采補平衡。
記者從北京市水文總站了解到,根據最新監測結果,截至今年5月末,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平均26.56米,地下水位比上月末下降0.26米。
2 地下水為何連年超采?
“大城市病”被認為是首因
北京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水資源及降水均有限。以1999年至2011年為例,年均形成水資源量僅21億立方米,用水總量卻在37億立方米左右。多出來的部分怎么解決,只能通過再生水、外調水以及超采地下水的方式。
隨著人口增加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需求逐年上升。他補充,加上前幾年連續干旱,北京城區河流上游用水量也在增加,導致進入北京的水大幅減少。
南水進京后,北京市水資源緊缺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但該負責人介紹水資源緊缺形勢未根本轉變,仍需通過超采地下水來保證供水。
環保專家彭應登認為,北京市人口增長,城市擴張必然帶來水資源需求加大,導致地下水的過度使用。他表示,“大城市病”可能是地下水超采的首要原因。
目前,北京已通過應急水源地減采、自備井置換、推廣節水設施等方式控制地下水超采。馬軍認為,不同措施從大方向來看主要分兩種,一為替代,增加供給,比如南水;另一方面為節水。他認為,目前來看,替代的部分已經足夠。未來,更核心的思路仍需節約用水。
3 城市下沉帶來什么風險?
可能會影響高鐵的運行安全
根據此前報道,北京地下已經形成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區。
北京地下水逐漸達到 “采補平衡”,是否能夠剎住地面沉降的腳步?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總工程師劉毅曾在論文中表示,除了地下水超采之外,還會有其他因素導致城市地面沉降。例如,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季節性沉降以及開采石油和天然氣等。
同時,據地質專家表示,不同區域地面沉降程度有所不同。如果土壤為砂礫石或砂卵石,壓縮能力較低,不容易被壓低,不易沉降。但如果為黏土,土壤縫隙較大,壓縮能力相對較強,容易發生沉降。
“城市下沉”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外媒報道稱,地面下沉甚至會影響高鐵運行,下沉不均衡還會對建筑物及基礎設施帶來風險。
上述地質專家也證實稱,地面沉降確實可能會影響高鐵的運行安全。高鐵大多為橋梁結構,不均勻沉降可能會導致兩個橋墩之間出現落差,影響運行平穩。但他表示,相對地震等突發性災害,地面沉降為緩變災害。
■ 對話
北京地下水供水量占總供水量將近一半
北京超采的地下水主要使用在哪些方面?南水入京對北京用水壓力到底能緩解多少?近日,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北京市水務局水資源處博士姜體勝。
新京報:北京超采的地下水主要使用在哪些方面?
姜體勝:總體上來看,大部分地下水用于生活用水及農業用水。以2015年為例,地下水的供水量占總供水量將近一半,約18億立方米。其中,自來水廠及生活自備井用水約占47%,農業用水約占35%,其他則是工業和生態用水。
但從城區角度來看,地下水仍主要用于生活用水,超過五成。城郊地區則主要以 農業和生活用水為主。
新京報:南水入京到底能緩解多少?
姜體勝:南水進京后,北京用水壓力有所減少。根據市自來水集團數據,南水日取用量已占城區供水總量的7成以上。
南水進來,一定程度減少地下水開采量。此外,還通過自備井置換、利用再生水、南水回補以及推廣節水器具等方式,減少并涵養地下水資源。
新京報:目前,北京已通過應急水源地減采、自備井置換、推廣節水設施、再生水廠建設等多種方式控制超采地下水,如何評價這些措施?
姜體勝:不同措施相互補充實現的是水資源的統一調度,一方面通過節水等方式降低供水的總量,另一方面通過外調水等壓減地下水的開采量。
但仍需注意,隨著人口增加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仍在上升。從數據來看,從2013年到2015年,整體用水量逐年上升,從36.38億立方米上升至38.20億立方米。
新京報:如何評價北京目前的水資源利用?
姜體勝:目前,北京已確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推動人口及功能疏解。水不能無限制開采,水資源承載的人口量有限。以水資源量規劃城市人口承載總量,進行產業調整,才能進一步保護水資源。
水,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必需品,每個北京常住人口每天都在消耗水資源。不惜超采地下水保證市政供水,并不是長久之計。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子孫后代的資源,希望公眾能夠身體力行參與節水。
記者 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