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肺癌晚期婆婆拿做保姆的錢給她治病
“我做保姆的錢可以給她治??!”兒媳肺癌晚期,婆婆的話打動醫生。
春日里的江南繁花似錦,陽光與雨露灑滿大地。然而,生活并非總是美好,如吳芬這般,自出生起便在泥濘中掙扎。她來自西南山區,破碎的家庭使她從未體驗過父母之愛,如同孤兒般獨自成長。成年后,她遠嫁浙江,育有一女,雖家境貧寒,卻懷揣希望。
命運卻再次無情地打擊這個家庭。吳芬在48歲那年被診斷為肺癌晚期,猶如晴天霹靂。她強顏歡笑面對女兒,內心卻早已崩潰。家中負債累累,丈夫身有殘疾,自己又身患絕癥,種種困境壓得她幾乎窒息。兒媳肺癌晚期婆婆拿做保姆的錢給她治病。
回首八年的抗癌之路,吳芬數度哽咽,感慨若無眾多好心人的援手,她恐怕早已喪失生存的意愿。彼時,女兒尚在初中就讀,吳芬剛步入四十歲的人生門檻。
2016年,吳芬在服裝廠工作的間隙,因突然失去上床的力氣,次日就醫被診斷為心臟供血不足。隨后的肺部CT顯示其肺部幾乎被積液填滿,病情危急。醫生建議她迅速轉至縣醫院接受治療,但她并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轉院后,面對醫生嚴肅的表情和陌生的醫療器械,吳芬疑惑:“這些是為我準備的?”醫生的回答讓她震驚:“再晚來幾個小時,你就沒命了?!眳欠伊⒖探邮芰诵厮魇中g,呼吸困難的癥狀得以緩解。接下來的任務是查明病因。
短短四天住院期間,吳芬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對此她無法接受。回想起十年前在五金廠工作時體檢發現肺部陰影,因工作環境惡劣且需陪讀女兒,她轉行至服裝廠。當時對陰影未予重視,認為并無癥狀,復查既繁瑣又費錢。如今想來,或許正是那時的疏忽種下了病根。
面對癌癥晚期的噩耗,吳芬選擇告訴女兒。女兒憑借網絡查詢,判斷可能是肺癌,并建議直接轉至杭州的省腫瘤醫院,而非本地市級醫院。吳芬雖心有顧慮,但最終采納了女兒的建議,與丈夫、婆婆一同前往杭州。
抵達杭州時恰逢周末,門診停診。他們只能等到周一掛號就診。外科醫生看過吳芬的片子后表示已無法手術,一家人陷入絕望。幸而醫生將他們轉至內科,由婁廣媛主任醫師接手。吳芬未曾料到,這位年長幾歲的女醫生將成為她未來八年生活中“比親人還親”的姐姐。兒媳肺癌晚期婆婆拿做保姆的錢給她治病。
婁廣媛醫生建議吳芬進行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她患有Ⅳ期右非小細胞肺癌,伴有多處轉移,且ALK基因呈陽性。這種罕見突變惡性程度極高,以往患者主要依賴化療,預后極差。但隨著醫學進步,針對ALK基因的靶向藥物出現,為患者帶來生存期的顯著延長,被稱為“鉆石突變”。
2016年11月,吳芬加入臨床研究,開始服用二代靶向藥。治療效果顯著,胸悶、氣急等癥狀迅速緩解,胸水不再需要引流,右肺逐漸恢復正常。至今,吳芬已與肺癌共存八年,嚴格遵循醫囑用藥、隨訪,病情維持在部分緩解狀態,副作用可控。
吳芬感慨,原本只希望能陪伴女兒讀完高中,如今女兒已進入大學,這一切得益于好心醫生的幫助與醫療政策的支持。婁廣媛醫生深受吳芬一家的善良所打動,他們的相互扶持與無私付出,讓吳芬在抗癌路上走得更遠。
盡管入組臨床研究后可免費治療,但初期需自行墊付費用,報銷滯后導致吳芬一度無力承擔往返杭州的路費。婁廣媛醫生不僅全力救治,還多次慷慨解囊,幫助吳芬度過難關。在吳芬心中,婁醫生早已超越醫患關系,成為比親人更親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