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35人花600多萬全款買商鋪爛尾7年的事件再次揭露了房地產市場中的隱患。購房者在繳納巨額全款后,卻遭遇了長時間的項目擱置,維權過程艱難且漫長,充分顯現了在房產交易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35名購房者面臨雙重打擊:商鋪爛尾7年后遭額外收費要求
在景德鎮,35名購房者共斥資600余萬元買下9間商鋪,卻遭遇了項目爛尾長達7年的困境。原本在2015年底就應交付使用的商鋪,開工后五年來一直未能完成,直至2022年才恢復施工并迅速完工。然而,就在購房者期待取得產權之際,開發商卻提出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要求:每平方米需補交2萬元,這一額外費用幾乎是原合同金額的兩倍。這無疑是對購房者合法權益的雙重打擊,更是對他們信任和耐心的極大考驗。
法院判決支持購房者,但實際維權之路仍充滿挑戰
盡管法院的判決書確認購房者所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合法有效,要求開發商履行合同義務,但執行過程卻充滿了難度。據悉,法院執行部門未能找到可供執行的財產,購房者提供財產線索后,執行程序卻意外終結。面對法律文書的有力支持,購房者卻依舊難以取回屬于自己的產權,他們的合法權益在現實操作中遭遇了重重阻礙。
網友支招:拿回商鋪?,F有租戶可以把租金給購房者。這樣的話,租戶沒有任何損失。如果開發商想撕毀合同,就按每平米三萬補償給購房者。
35人花600多萬全款買商鋪爛尾7年的案例不僅是對購房者權益的一次嚴重侵害,也反映出在房地產交易中潛藏的諸多風險。這一事件提醒我們,作為購房者在交易時必須謹慎,同時也需相關法律部門和監管機構加強執行力度,確保法律的威嚴不受挑戰,保障民眾的合法權益得到應有的尊重與保護。希望通過此事件,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促使房地產市場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