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放眼整個智能手機圈,基本上主流旗艦廠商們都推出了自家的折疊屏手機,唯獨蘋果還遲遲沒個影,對蘋果來說造個折疊屏產品有這么難嗎?
或許是感受到了來自三星和華為的壓力,蘋果如今終于舍得趕進度,把首款折疊屏產品提上日程了。近日據最新報道,蘋果公司正在加速推進折疊屏產品,并認為會在 2025 年推向市場,但目前尚不確認產品形態。
在報道提到,蘋果公司當前銷售的iPhone已經讓消費者審美疲勞,急需一款折疊屏iPhone來鞏固其市場地位。
要知道,折疊屏手機在全球市場僅有1.4%的市占率,能夠多年屹立于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
那么問題來了,折疊屏手機已經走過五年多的發展歷程,變得十分普及,“趕晚集”的iPhone版還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地方呢?
對于折疊屏產品來說,整體是否輕薄無疑是用戶最為關注的地方。根據專業機構今年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在折疊屏手機用戶硬件諸多痛點中,“整機沉,持握易累”被選擇最多,達到了22.2%。
而這似乎也是蘋果折疊屏產品“難產”這么久的原因。
就在上個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了蘋果關于折疊屏技術的專利申請。對于這份專利,蘋果高管還進行了回應,他表示經過公司的仔細考慮,確認首款折疊屏iPhone的推遲的確比內部預期要晚。
正是因為推遲時間更晚,所以將會集中采用更多先進技術。他透露,蘋果折疊屏iPhone在設計上將追求極致的輕薄感,通過采用先進的材料和工藝來降低機身厚度和重量。
具體來看,蘋果工業設計團隊希望制造的設備厚度相比當前iPhone能夠薄一半,為此還嘗試過將手機合上之后屏幕朝外的設計布局。不過由于電池、顯示屏組件等零件的實際應用,在工程技術上難以達到極致輕薄的產品目標。
其實仔細想想,目前最新產品iPhone 15的機身厚度為7.8mm,而按照蘋果團隊“比iPhone薄一半”的說法,著實有點夸張。目前華為已經上市的折疊屏Mate X5,折疊后的厚度僅11.08mm,展開后更加薄,僅5.3mm,算是市場大屏內折的手機當中,最輕且最薄的了。
因此只能說蘋果目標很遠大,但現實很殘酷。
同時,蘋果還在致力于解決折疊屏手機普遍存在的折痕問題,通過優化屏幕結構和材料選擇來避免折痕的產生。
從專利來看,蘋果的想法是在設備折疊部分的玻璃內側進行切割,再填充聚合物材料,從而保持屏幕表面光滑,消除折疊屏手機中常見的“折痕”。
此外根據其他公開的專利顯示,蘋果還研發了一種全新的折疊屏自我修復技術,通過在屏幕上覆蓋一層可自愈的材料,使得屏幕在拉伸之后也可恢復原來的形狀,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折疊屏的壽命。
從專利來看這些設計的確先進,但目前供應鏈技術卻難以實現,就在前幾日有媒體透露,三星最新的折疊面板在蘋果嚴格的內部測試中使用“幾天后就崩潰”,包括當前折疊屏里的鉸鏈供應也令蘋果不是很滿意,這導致蘋果將整個項目擱置。
嗯...強如三星都難以招架蘋果的苛刻要求。
為了趕進度,蘋果公司還將Vision Pro工程團隊的部分精英調配到了可折疊iPhone項目上,用來加速這款產品的研發進程,其內部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另外,也有爆料稱蘋果將推出兩種不同設計的可折疊 iPhone,預計其中一款可能會與三星的Galaxy Z Fold系列相類似,可能搭載一個6英寸的外屏以及一個8英寸的內屏,這難度簡直層層加碼。
整體來看,蘋果對用戶體驗的執著追求似乎有點成了“偶像包袱”,雖然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但目前供應鏈恐怕無法達到其要求,也難怪蘋果的可折疊iPhone遲遲不來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蘋果要做折疊屏iPhone還有個天然的軟件優勢,安卓折疊屏手機一直以來都有一個痛點,就是應用程序在4:3界面下的適配程度,而蘋果在iPadOS多年的調教下,已經有海量支持UI自適應的App,對于蘋果用戶而言,上手也變得很容易。
話說回來了,蘋果也不是只執著于可折疊iPhone,畢竟想要更大的屏幕,就一定得是手機嗎?
在上個月,對蘋果產品預測上有很高準確性的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曾公開透露,蘋果目前確認在開發一款20.3英寸折疊屏MacBook,有望率先推出。
仔細分析一下,蘋果一直更傾向于推出成熟的商業產品,并不太熱衷于搶先發布搭載前沿技術但成熟度不高的先鋒產品。手機目前仍是蘋果的支柱業務,蘋果對用iPhone來試水折疊屏設備自然會有很多顧慮,再加上現如今大多數廠商還是以折疊屏手機研發為主,這種另辟新徑的行為,也不失為一種搶占先機的方式。
在更早之前DSCC首席執行官Ross Young和韓媒The Elec也提到過這種預測,因此可見折疊屏MacBook的到來,并非空穴來風。
只不過產品尺寸上,分析師Ross Young持有不同看法,他預計應該是20.5英寸,而郭明錤提到的是20.3英寸。目前已知,蘋果在售最大的筆記本電腦是16英寸的MacBook Pro,當然,蘋果曾經也推出過17英寸的MacBook Pro,但在2012年已經停產。
所以無論是20.3英寸還是20.5英寸,只要蘋果推出屏幕尺寸超過20英寸的MacBook,就將是其屏幕尺寸最大的筆記本電腦了。
至于產品的其他細節方面,暫未有明確消息。不過今年1月,郭明錤透露蘋果將發布搭載OLED屏的MacBook,或提供折疊屏版本。
現有的MacBook機型均搭載的是LCD屏或mini-LED屏,相比之下,全新OLED屏的應用能帶來更加輕薄的機身,具有自發光像素,不需要背光,并能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外形設計方案,比如折疊屏筆記本電腦。
但是吧,其實對于許多用戶來說,MacBook外觀上創新還不如升級配置來得好。
就比如今年蘋果剛推出全新MacBook Air,雖然將芯片升級為M3,讓性能有了巨大提升,但配置依舊是老掉牙的8GB內存起步,簡直是“內存比金子還貴”。所以說蘋果,下次能整點實際的不?
從用戶的角度看,在蘋果對于折疊屏產品的規劃上,還得靠iPhone實現有史以來最大的硬件設計變化,從而產生吸引力,而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折疊屏產品似乎也是蘋果目前的“救星”。
從去年開始出iPhone 15系列之時,蘋果就受到了諸多負面評價比如設計毫無創新、A17 Pro性能翻車、鈦合金質量表現差等。今年年初,蘋果在中國市場的iPhone銷量更是暴跌30%。
雖然后來蘋果開啟了諸多優惠,比如官方降級以及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了更多免息分期服務,幫助消費者以更劃算的方案購買新iPhone。
但用降價的方式來維持市場,對于蘋果來說并非長久之計。
在曾經的高端機型暢銷榜上,蘋果的iPhone一直都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即便是最大對手三星賣得最好的也通常都是中低端手機,但自2022年開始,情況就發生了轉變。
得益于Galaxy Fold系列的火熱,成功打開了折疊屏手機市場的大門,據三星電子移動部門總裁盧泰文稱,三星折疊屏手機已達成2000萬銷量,預計在2023年突破3000萬臺。
不僅國外競爭激烈,國內市場也是虎狼環伺,IDC之前發布過一份報告,指出 2023 年全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700.7 萬臺,同比增長 114.5%,也是連續第四年同比增速超過 100%。
其中華為、榮耀、OPPO等品牌的折疊屏手機表現十分突出,尤其是華為Mate X5在2023年取得600+萬臺出貨量,市場占有率超50%。對于絕大多數手機品牌而言,折疊屏手機也是它們往高端沖擊的絕佳機會。
未來折疊屏手機的市場活力還會越發旺盛,已經有不少專業市場研究機構都預測過,到2027年,折疊屏手機將突破1億出貨量,市占率有望超40%。到那時候,高端市場各機型的主要競爭,說不定就成了折疊屏手機之間的競爭。
因此沒有折疊屏手機的蘋果,在高端旗艦市場里的蛋糕也會慢慢被瓜分,而大眾對折疊屏iPhone的期待,更不如說是對更好折疊屏手機體驗的期待。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蘋果對自家產品線的投入和精簡上向來殺伐果斷。以曾經的“難產的”蘋果汽車為例,盡管該項目已投入數十億美元并組建了一個 2000人的強大開發團隊,最終蘋果還是決定放棄。
說不定還沒等到明年,蘋果就又忽然宣布“跳車”放棄折疊iPhone了......那么對于你來說,至今還沒買折疊屏手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