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莫言”于15日發布了一篇推送——《莫言:今天收到了余華的投稿》。文中,余華和莫言的頭像引起了廣泛關注。余華選用的是曾在網絡走紅的“潦草小狗”形象,而莫言的頭像同樣是一只與其本人神似的可愛小狗。眾多網友在閱讀文章之初,就被這兩位作家逗趣的頭像深深吸引。
此前,余華曾回應外界將其稱為“潦草小狗”的說法。他講述道,最初以為只是發型相似便去理發,結果自己的學生告訴他:“不是發型像,是你長得像。”這一趣事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增添了公眾對其“潦草小狗”頭像的好奇與喜愛。
除了頭像帶來的驚喜,網友們還被兩位作家對風的生動描繪所打動。余華在其新作《山谷微風》中,以一系列“不是”細膩刻畫了山谷中的微風。莫言閱后贊賞有加,稱其猶如春風拂面,并為該散文撰寫了按語《妙哉此風》。
莫言在按語中提及,他正沉浸于國家大劇院上演的瓦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之際,收到了余華剛完成的《山谷微風》。這部歌劇與詛咒、愛情及風緊密相連,舞臺上的紅帆大船在風的作用下展現出神秘雄壯的魅力。劇中那首《舵手之歌》更是反復吟唱“南風”,象征著將水手送回故鄉、連接愛情的溫情之風。
莫言在欣賞《山谷微風》時,為其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和精妙的造句贊嘆不已,猶如置身春風之中,引發了他對風的諸多聯想。他回憶起自己早年創作的《島上的風》和《大風》,這兩部作品聚焦于龍卷風與臺風,充滿緊張激烈的氛圍。相比之下,微風雖不具備傳奇色彩,卻往往孕育愛情。莫言在按語結尾處邀請讀者一同欣賞余華筆下的《山谷微風》。
《山谷微風》一文記錄了余華今年春節期間在三亞阿那亞山谷公寓的體驗。那里地勢狹長,山谷微風溫柔宜人,令他留連忘返。余華通過擬人化手法描繪微風,同時引用莎士比亞、杜甫等文學巨匠關于風的經典詩句,深情回憶起少年時為避暑而追逐穿堂風與“蒲扇風”的趣事。文章充分展示了余華散文一貫的幽默風趣與卓越文采。
在三亞的日子里,余華對比了山谷微風與七年前在海棠灣經歷的狂野海風。那時,海風的猛烈讓他頭疼不已,而今,山谷微風的溫文爾雅令他倍感舒適。他帶著三頂帽子以防被風吹走,但這里的微風竟禮貌到令他無需擔憂,最終三頂帽子都將安然無恙地帶回北京。
山谷微風不僅在公寓陽臺上直率地撲面而來,還在Y酒店西班牙餐廳的開放式空間內展現出豐富多變的特質。建筑結構賦予微風細致的變化,使其如同莎士比亞筆下“山上的風”般自由。余華由此聯想到自己少年時尋覓穿堂風的夏日記憶,雖然當時的穿堂風難以捉摸,但那份與自然風的親密接觸,成為他心中永不磨滅的美好印記。
最后,余華感嘆,無論英雄豪杰如何叱咤風云,隨著時間流逝,他們的事跡終將被歷史長河輕輕吹散。正如維吉爾所說:“一絲微風勉強把他們的名字吹入我們耳中。”然而,正是這微風,恰如山谷微風,以其不可預知的變化和細致入微的存在,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無盡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