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造“父母雙亡”人設,騙取網友同情和愛心,賣的居然還是假貨……近日,四川涼山州昭覺縣人民法院對“涼山孟陽”“涼山阿澤”案作出一審宣判,共有8人因虛假廣告罪被判9個月至1年2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涼山孟陽”是四川大涼山最早走紅的網紅之一,曾擁有386萬粉絲。她的“悲慘身世”和“哭窮賣慘”一度感動了眾多網友。積累一定數量的粉絲之后,她開始帶貨,自稱賣的都是“涼山本地”的核桃、雪燕等農特產品。殊不知,鏡頭背后都是精心編造的謊言。貧窮善良的人設是編造的,網紅是MCN機構孵化包裝的,連帶貨的農特產品也是從外地低價買進的……一切欺騙、擺拍,都是為了利用人們的愛心牟取暴利。
類似的“賣慘”流水線不只存在于大涼山。去偏遠山區,找“最窮”村民,拍“最破”房子,講“最慘”故事……這樣的“悲情騙局”已成為一些視頻團隊的致富密碼。虛假的“賣慘”營銷,宛如網絡視頻領域的一顆“毒瘤”,消費著公眾愛心,損害著社會誠信體系。特別是打著“助農”“扶貧”旗號編造謊言和制售假貨,負面效應極其嚴重。
對于這類行徑,盡管網友批評聲不斷,相關部門也多次打擊,但依然有不少網紅鋌而走險。2021年,涼山州公安局公布了一起擺拍賣慘帶貨牟利的典型案例,除了策劃人趙某某被行政拘留7日之外,其他成員分別被罰款500元。但這樣的處罰力度和收益相比,遠不足以以儆效尤。
一些網紅依賴這一產業鏈獲益十分驚人。比如,“涼山孟陽”一案中,在警方深入偵查后,一條從前端打造人設、孵化網紅,到中端內容編撰、劇情拍攝、電商運營,再到后端農特產品供應、流量變現的制假售假灰色產業鏈浮出水面。背后的MCN機構靠擺拍、孵化網紅非法牟利超1000萬元。
面對這一現象,當地祭出重拳。2023年,四川首例“系列網紅直播帶貨案”中,涼山州昭覺縣人民法院就以虛假廣告罪判處網紅趙某(趙靈兒)、阿日某某(曲布)等人8至10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其背后的所謂助農公司負責人張某獲刑3年2個月。此次,同樣以虛假廣告罪將“涼山孟陽”團隊判刑,再次給“賣慘”帶貨敲了一記響亮的法律警鐘。
相關法律專家表示,賣慘、演戲炒作式帶貨涉及虛假宣傳,違反廣告法有關規定。同時,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也規定: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兩份判決,彰顯了對“賣慘”營銷的嚴懲態度,給唯利是圖者以巨大震懾。網紅主播們應當清醒,“賣慘”不能成為賣點,帶貨也要走正道。企圖以歪門邪道博取流量、虛假欺騙牟取暴利,注定只能“吃不了兜著走”。
讓虛假“賣慘”帶貨徹底“涼涼”,還需要多方合力。網信、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應聯手行動,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斬斷非法利益鏈。作為平臺方,應當扛起運營管理責任,在審核篩查、舉報核查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技術手段,不給“擺拍賣慘”提供表演舞臺。(朱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