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州市應急管理局通報,2024年4月13日下午,四川省彭州市麗春鎮一養豬場發生化糞池氣體中毒事故。
事發后,應急、消防、衛健、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赴現場全力開展救援,7人全部被搜救出池。
其中,4人經現場搶救無效死亡,3人送醫院救治無效死亡。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發生事故的養豬場
4月14日,彭州市委宣傳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養豬場新換老板不久,還未全面投入生產,還在做養殖前期準備期間出的事故。
據他們了解“是一人不慎墜入化糞池,其余人去救也一并中毒遇難”。
養豬場室內有一個面積數平方米的化糞池、五六米深。
據當地一位村民介紹,據他們了解,事故起因是養殖場化糞池出了問題,老板去檢查,踩著的木板發生斷裂掉下去了。
其他人跟著下去救,結果都中毒了,“一個拉一個,都糟了”。
有村民表示,這樣的沼氣池,一般要打開一周人才能進入,不然都是危險的。
14日下午,記者在彭州事發現場看到,在通往該養豬場的村道入口,當地政府工作人員正在維持秩序,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養殖場其余人員已被安置轉移,有關方面正在對事故情況進行調查和善后,無關人員不能隨便進入。
整個養殖場位于彭州市麗春鎮塔子村8組一處山坡上,周圍有養雞場、花椒種植基地等。
從高處俯瞰,養殖場內有三座藍色頂棚的圈舍,類似蓄糞池等設施,布局規范,設施也比較新,整個場地目測面積約有上千平方米。
養殖場下方,是岷江的支流蒲陽河、土漆河。
養豬場在一處山包上
據彭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出事的老板是彭州人士,但并非麗春鎮本地人士,“遇難的是老板一家以及他的合伙人”。目前,善后事宜由專門的工作組在有序推進當中。
當地正對類似風險場所進行摸排,排除相關安全隱患,“這一類開展風險摸排是常規動作,平時都在進行的,發生這個事情后,肯定要再次摸排”。
麗春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掌握的情況已經通報了,更詳細的事故原因尚在調查之中。
附近一位村民介紹,這家養豬場規模不小,存欄量可以達到7千頭左右。
據他們了解,養豬場老板夫婦和岳母都在這場事故中遇難了。
記者注意到,目前成都周邊的彭州、郫縣等縣區正開展養殖場沼氣池安全整頓工作,要求養殖戶對自家化糞池進行隱患排查。
化糞池氣體又稱沼氣。
沼氣是由各種有機物,如人畜糞便、秸稈、生活污水等,在密閉且厭氧的環境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過程而產生。
多種沼氣發酵微生物會分解和轉化這些有機物,最終形成一種混合性氣體。
這種氣體的主要成分包括甲烷、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
養殖場普遍利用動物糞便產生的沼氣作為再生能源使用,但如果人體吸入過多,卻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
沼氣中的有毒成分能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降低血液的氧輸送能力,甚至抑制呼吸,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中毒癥狀,導致死亡。
沼氣中毒事件近年來頻繁發生。
2020年11月15日早晨,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馬踏鎮發生一起農村家庭沼氣意外事故,造成4人死亡。
死者周某光在自家窖池腌制豬草發生沼氣中毒,死者親戚周某安、周某洪、張某巧先后發現后,下窖池救援,全部沼氣中毒,搶救無效死亡。
2022年1月29日,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一起沼氣中毒事件造成6人死亡、1人受傷。
2023年7月10日,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一名村民在清理畜禽糞污過程中被困,其父親等5人先后下到池中施救,最終6人不幸身亡。
那么發生有限空間沼氣中毒事故,應該如何施救?
據中國應急管理部門此前發布的文章介紹,在預防方面,首先在進入危險場所作業時,提前采取自然通風或者機械通風的方式,讓停留在作業環境中的沼氣通過空氣流通盡量排凈;進入可能存在沼氣的作業場所前應正確穿戴工作防護服以及攜帶便攜式的報警器,如感到不舒服或者發現報警器報警時,應立即出池離開沼氣源。作業時間不宜過長,且應有專人看護。
化糞池、沼氣池等屬于有限空間,如果發生沼氣池內人員昏倒而又不能迅速救出時,應撥打120呼救。
此外,立即掏開進料管和出料管的下口,迅速用風扇或鼓風機對著沼氣池吹,輸入新鮮空氣。
施救者下池前要排盡池內可燃氣體,系好安全繩,戴好呼吸保護裝置。
將中毒人員抬到地面,解開上衣和褲帶做人工呼吸,并就近送醫院搶救。
在發生事故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警,禁止盲目施救。
應急人員實施救援時,應當做好自身防護,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4月14日,成都應急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關于化糞池、地窖中毒等相關救援知識的推文:
有人員發生沼氣中毒昏倒時,應及時撥打救援電話,并向有限空間內輸入新鮮空氣。
同時,施救人員應該做好自身防護,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和救援器材,禁止盲目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