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李曉軍
●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北京全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騎行量10.88億人次,日均騎行量298.99萬人次,同比2022年增加12.79%。騎行中,不少消費者都遇到過鎖車難問題
● 一段600米的距離,消費者耗時超過30分鐘,絕大多數時間用在了挪車停車上。明明在可停區域,但他反復挪車折騰了20多分鐘,始終無法成功找到停車點,無奈只能接受調度,支付4元錢
● 消費者購買共享單車租賃服務,對方理應提供正常還車服務,停車點不能正常鎖車構成違約。對方不是通過軟件設置便捷申訴渠道補救,而是強迫消費者接受交調度費還車,進一步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 鎖車難背后,既有技術限制帶來的“停不好”困境,也有部分停放區規劃不當導致的“不好?!眴栴},亟須建立“政府+企業+用戶”三位一體的聯合管理機制,找到改善停車問題和維護公眾利益“最大公約數”
因反復鎖車未果被迫支付1元車輛調度費,消法專家陳音江近日提交訴狀,將哈啰單車訴至法院。
陳音江向《法治日報》記者回憶說,前不久,他掃碼騎行哈啰單車抵達目的地后,將車停放在共享單車入欄結算區域內,鎖車時系統卻提示不在停車點,無法還車。他多次刷新定位,又在附近反復挪車尋找停車點,折騰10多分鐘依然無法關鎖。無奈之下,他不得不勾選了“接受1元調度費并繼續還車”,才鎖上了車。
這不是陳音江頭一次遇到共享單車鎖車難問題。他認為,共享單車涉及成千上萬的消費者,而共享單車運營企業此舉構成了對消費者違約和侵權。為了不讓更多用戶利益受損,他決定打這個“1元錢”的官司,希望推動解決問題,更好地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北京全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騎行量10.88億人次,日均騎行量298.99萬人次,同比2022年增加12.79%。
而記者采訪發現,騎行中,不少消費者都遇到過和陳音江一樣的問題——明明已經將共享單車放入可停區域,邊上就有同類單車停放,但系統一直顯示距離停車點還有距離;還有人看到單車地圖指引著標識P點的停車區,卻無法辨別那里離自己有多遠,導致無法及時關鎖繼續被扣費。
受訪專家指出,共享單車鎖車難背后,既有技術限制帶來的“停不好”困境,也有部分停放區規劃不當導致的“不好?!眴栴},亟須建立“政府+企業+用戶”三位一體的聯合管理機制,找到解決停車問題和維護公眾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推動市民騎行意愿持續高漲,讓綠色出行行穩致遠。
停車點反復挪車鎖不上
2月9日,陳音江在北京市海淀區五棵松地鐵站出口掃碼租賃了一輛哈啰單車,騎行不到10分鐘,到達海淀區永定路口西側的自行車停車點,并將單車停放在該停車點的劃線范圍內,準備鎖車結束本次租賃服務。但平臺頁面顯示“你不在停車P點,無法還車”,并提供三種解決渠道:一是“定位不準,嘗試刷新”;二是“去附近停車P點,距你32米”;三是“接受1元調度費并繼續還車”。
在嘗試刷新和在附近尋找停車點兩種方式之后,陳音江均未能正常鎖車還車,無奈只能接受交1元調度費還車。按照哈啰單車計費規則,起步價(前30分鐘)1.5元,時長費(超出30分鐘外)1.5元/30分鐘。陳音江此次單車租賃服務共歷時10分57秒,合計支付2.5元(1.5元騎行費,1元調度費)。
3月3日,他在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附近租賃同一品牌共享單車時,再次遇到鎖車難問題。根據他提供的平臺截圖提示,他反復挪車,先是“距離3米”,然后是“距離5米”、“距離29米”,隨后又變成了“距離1米”……這樣反復折騰了20多分鐘,陳音江始終無法成功找到停車點,最后只能接受付費調度。
在這段600米的距離中,他騎行花了5分鐘,不斷挪車找停車點鎖車花了20多分鐘,總計超過30分鐘,最終支付了4元錢(3元騎行費,1元調度費)。
“不但多花了錢,還因為反復停車浪費了時間?!标愐艚J為,消費者花錢購買共享單車租賃服務,對方理應提供正常還車服務。消費者將單車停放在自行車劃線停車點后,仍然不能正常鎖車,對方構成違約。
“對方違約在先的情況下,不是通過軟件設置便捷申訴渠道等方式采取補救措施,而是強迫消費者接受交1元調度費的方式還車,進一步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如果消費者不接受交1元調度費還車,可能會導致延時鎖車產生更高費用?!标愐艚f。
車沒鎖上最終被扣16元
陳音江的遭遇并不少見。在某第三方投訴平臺,有關各類共享單車鎖車難的投訴記錄達1萬余條:“停車定位不準,另外收費”“定位失敗,重復刷新幾次均無用,只有交調度費”“明明把共享單車放在自行車停車區域,卻說我停在管理區外,要收5元”“共享單車已停放規范,仍收取調度費,聯系客服不處理,不退費,聯系不到人工客服”……
記者近日在北京市朝陽區、海淀區隨機采訪多位路人發現,不少人都有類似經歷。有的因共享單車停車點難找而產生調度費,有的因定位不準需溝通客服才能關鎖,有的因時間不夠來不及找停車點而被罰錢。
“起步價1.5元,超過30分鐘又要收1.5元?!?月22日,北京海淀居民楊先生騎行某品牌共享單車時發現,明明已經騎到停車點了,卻怎么都鎖不了車。他根據平臺提示反復挪車尋找停車點,眼睜睜看著騎行費用從3元升至4.5元,最后不得不找客服解決問題。
楊先生吐槽道,雖然騎共享單車挺方便,但開鎖簡單鎖車難,一不小心還會因為不在區域內停車支付調度費。在不熟悉的街區,他有時寧可多走兩公里,也不愿意和共享單車“斗智斗勇”。
談起共享單車停車難,在北京朝陽工作的張女士也“窩了一肚子火”,她至少有過10次鎖不了車的經歷。讓她印象最深的一次發生在2個月前,那天她沒有開車上班,乘坐地鐵到站后,在地鐵口數十輛共享單車中挑了一輛看起來最干凈的,準備騎行1公里到單位。
根據她的估算,騎行用不了10分鐘,完全趕得上9點的上班打卡時間??蓻]想到,到了單位附近,她按下關鎖鍵不到3秒,“啪嗒”一聲,鎖彈開了,平臺提醒“請到規范停車點停車”。
“共享單車明明已經進入可停區域,邊上就有同類單車停放,但軟件一直顯示距離停車點60米。無論怎么刷新頁面都沒用,挪了好幾次車仍然沒有用。”時間在催促張女士,距離她的打卡時間還剩1分鐘。
如果上班遲到,一個月的全勤獎就泡湯了。張女士放棄關鎖,飛奔向單位,可結果還是遲到了。等她歇了會兒想起來再出去找那輛車試圖關鎖時,發現車已經被別人騎走了。到了晚上,她收到一條短信,“騎行扣費16元”。
3月28日,在北京市朝陽區某地鐵口的共享單車入欄結算停放區,記者將不同品牌的3輛共享單車依次放在同一地點進行關鎖測試發現,一輛順利關鎖,另外兩輛關鎖失敗,其中一輛在記者反復挪車六七次后鎖車成功,另外一輛挪車六七次后仍未成功,記者聯系客服進行反饋后鎖車成功。
在朝陽區一小區附近的白色框線停放區內測試時,記者也收到了“去附近停車點,距你29米”的系統通知,當記者根據地圖指示找到下一個停車點后,再次收到“不在停車規范區”的提醒。最后,記者將共享單車挪出白色停車點框線,分別往南、北方向推行幾米后再次返回停車區域,才順利關鎖。
信號干擾影響定位精度
對于這種現象,有業內人士稱之為“定位漂移”,由于定位存在一定偏差,或者部分區域信號較弱、被干擾,系統對車輛的定位出現偏移,明明在停車點,定位卻顯示還差幾米,導致無法還車。
某共享單車企業工作人員介紹,人多也會堵塞信道,所以在高樓大廈較多,尤其是大樓鏡面較多的場景下,定位信號的準確度會受到影響。
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鄭翔認為,主要原因在于共享單車的定位信號受到了干擾,影響了定位的準確度,造成共享單車后臺認定車輛的位置和實際位置產生了一定偏差,共享單車后臺系統會判定車是在“電子圍欄”之外,而用戶看見的車輛已經停放在白色停車點框線之內。
記者注意到,為了提高共享單車的定位精度,有關部門和企業已經嘗試了共享單車雙定位模式、“電子圍欄”內設置藍牙道釘等多種方式,但依然不能完全避免鎖車難的情況。
業內專家指出,這種困境背后,既有技術限制又與部分停放區規劃不當有關。共享單車所用的衛星定位和還車導航不精準、個別停車位信號弱、用戶手機定位有偏差等綜合因素,加上受成本限制,企業投放車輛的定位精度有限,并且單車停放的調度也需要持續投入資金和人力進行運營維護,導致用車高峰期共享單車質量參差不齊從而“停不好”。
而“不好?!钡膯栴},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地區初期規劃不完善、共享單車??奎c分布不均;另一方面則是隨著城市發展,產生了新的停車點需求,而舊停車點逐漸沒落,加劇了單車“不好?!钡南M體驗。
在專家看來,亟須建立“政府+企業+用戶”三位一體的聯合管理機制,有資質的相關單位要建立起共享單車這一準公共產品屬性的意識,并敦促運營企業定時進行共享單車清理與維護,將引導與管理相結合,同時也要加強公民停車規則意識,從而實現更好的治理效果。
增強精度擴容電子圍欄
3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發布《2024年北京市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其中提到“推動運營企業車輛全部采用高精度衛星定位,實現全部軌道交通站點出入口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停放區電子圍欄入欄管理”。
在鄭翔看來,此舉有利于共享單車行業的規范發展。企業增加共享單車的使用精準度,也就是提高了服務質量,讓消費者有更多的消費意愿。
對于具體舉措,鄭翔建議,共享單車企業應及時淘汰不能使用高精度衛星定位的車輛,或者在舊的型號車輛上加裝定位裝置。相關部門須準確梳理現有軌道交通站點出入口共享單車停車位,查漏補缺,對容易發生糾紛的區域,增加停車區域、精準電子圍欄范圍。還可以以速度換空間,在早晚高峰,增加運維車輛和人員,將共享單車從軌道交通站點及時移轉到居民小區等區域,及時騰空停車位,使得共享單車及時流轉。
“從技術層面來看,最簡單的就是增加容易出錯位置的‘電子圍欄’的大小,增加容錯的幅度,減少定位不夠精確造成的問題。如果可能,建議共享單車運維人員在糾紛較多的位置和時段(如早晚高峰)提供線下服務,人工關鎖。”鄭翔說,對于共享單車企業增加的成本,可以考慮政府補貼一部分、消費者分擔一部分。
從規劃層面來看,鄭翔建議,在地鐵出口、交通轉換樞紐、旅游景點等共享單車使用頻率較高的地區劃定更多的共享單車停車區域。同時對共享單車實際使用的情況進行精準定位,了解使用者的真實需求,從使用者方便的角度合理設定停車位置,避免出現為了能夠停車,騎車人不得不走更遠路的現象。
“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要不斷創新使用具有低功耗、低時延、覆蓋無死角的高精智能鎖等技術手段;搭建穩定、高并發量、及時性的后端云平臺,保障信號收發通暢,實現全部軌道交通站點出入口共享單車停放區電子圍欄入欄管理要求,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運營服務。”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正大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胡穆之說,同時也要從城市管理的角度科學規劃共享單車停放區域,嚴格執行停車規范,便于用戶縮短停車的時間成本,推動共享單車行業健康發展。
某共享單車品牌方告訴記者,他們會根據相關要求,在交管部門的指導下,增加高精度定位分體鎖車型,提高定點停放技術,進一步挖潛停放空間,更精準有效地引導車輛有序停放。(記者 陳 磊 文麗娟 實習生 張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