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蓋房講究:“建房不建壓身房,砌墻不砌邁腿墻”,不是迷信!
199 2025-07-29
眾所周知,自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進貢給了大漢后,這種原住非洲的兇猛動物,就來到了這片東方的土地上。
又經過了許多年的發展后,獅子以另一種形態,經常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之中,還成為了我們本土上的一種常見的吉祥物了。
沒錯,故事叔說的就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石獅子。
這些石獅子,除了名勝古跡大門兩旁參見之外,一些機構大門口,現在也會擺上兩個大石獅子,顯得氣派。
但是,別看這些石獅子基本上都大同小異,卻也南北有別,有著各類種族之分。
比如北獅就是雖然雕琢質樸,但是外觀大氣。南獅則更有靈性,且裝飾繁多,顯得更是靈活。
除此之外,石獅子按地區的不同,分為了數個‘種族’。
理論上來說,和我們人類一樣,大多數石獅子都有一個先祖,那就是對獅,即雌雄兩只石獅子為一組。
在這個的基礎上,無數能工巧匠們進行了再創作后,讓石獅子的形態“開枝散葉”,形成了更多的種類。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石獅子的南北有別和種類之分。
1·北京獅。
顧名思義,北京獅就是北京的石獅。
起初,只是泛指北京故宮里的石獅。
因為古代皇帝們認為獅子不但可以避邪,還可帶來祥瑞之氣。所以,石獅子就這樣榮幸地入宮了。
那些守在宮內門戶左右,確?;蕦m安寧的瑞獸,就是第一批北京獅。也是今天一切北京獅的先祖。
這樣一看,北京獅的先祖,那都是皇家護衛級別的。所以,造型上定要彰顯皇家威嚴,無不是頸懸響鈴,肌肉發達,氣勢雄偉。
底座也皆有繁縟精致的卷葉紋做裝飾,可高大上了。
而北京獅的雌獅前左腳下,一般都有一幼獅仰臥作嬉戲狀,象征著千秋萬代。至于雄獅前右腳,則是撫踩一繡球。
這繡球是寰宇的代表,寰宇就踩在腳下,這是絕對權力的象征。
從此,這些形象特點,就成了北京獅的特征。
往后,北方石獅子的造型,基本以北京獅為基礎創作的。不能說完全照搬,只能說一模一樣。
所以北獅也沒有了南獅那么多的造型和種類了。
2·獻錢獅
如果說,北京獅是北方石獅子的代表,那么獻錢獅就是南獅的典型了。
但是,北京獅那是皇宮編制,皇家護衛。獻錢獅就沒這么高大上的職業了,它只能給寺廟看看山門,要不就是出現在祠堂大門口。
但獻錢獅也有著它獨有的特點。不但寓有招財進寶之意,又造型可愛乖巧,富有靈性。而且,造型上一般常飾一串古錢。獻錢獅這個名字,也因為這個特點而得名。
而獻錢獅一般也為雌雄一對,雄獅常飾于大串的銅錢,用爪抓住或是掛在脖頸上。而雌獅則戲玩著小獅子,也寓意人丁興旺之意。
3·網球獅
作為南獅的一員,網球獅雖然不是典型,但是是最常見的一種。
也有一種說法,網球獅是南獅的起源,一切的南獅,都是從網球獅演變而來。
等同于北獅的起源,都是北京獅一樣。
至于網球獅的造型,又是從我國傳統的吉祥圖案雙獅戲球圖演變而來的。而民間又認為獅子戲球是可以驅邪化吉的,所以網球獅的造型在民間很受廣大人民的喜歡。
網球獅的造型一般也是雌雄一對,但是造型比較統一,雌雄獅子都是滾玩著一個大的繡球,沒有小獅子的配飾。所以辨別雌雄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男左女右而已。左邊的是雄獅,而右邊的就是雌獅。
4·潮汕獅
顧名思義,就是潮汕地區雕刻的石獅子。
也是屬于南獅一眾。
潮汕獅最大的特點就是經過了夸張的美化后,外形像獅子,又不像獅子。
按著名木雕藝術家張襤軒的傳藝口訣:“廳獅十二兩頭”來看,就不難看出來,大頭也是潮汕獅的特色。
因此,潮汕獅也被稱為石獅子里的大頭兒子。
而潮汕獅的大獅頭皆為高昂,且鼻大嘴闊、雙目圓瞪,頭和腳遍布卷毛,身披鬃毛道道,既符合現實里獅子的生態,又同整體的夸張相協調。
在雕刻潮汕獅的時候,石匠們會著重于夸張獅頭,突出重點,體現出潮汕獅的頭大身小,但坐勢又十分得體的特色。
這種特殊的雕刻造型,也令人看一眼,就能感到它體態渾厚有力而工整優美,莊嚴雄偉中透著生動有趣。
5·石獅子中最大的獅群。
獅子,向來都是群居動物,作為它演變而來的吉祥物石獅子里,自然也有獅群。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就是石獅雕刻藝術里的獅群。
據統計,這里共有501個石獅子。
它們歷經金、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各個時期的修補,融匯了各個時期的藝術特征,成為一座自金代以來歷朝石雕藝術的博物館。
既有南獅的靈活,也有北獅的雄壯。
這里的石獅子很難用南獅和北獅來區分,只能按年代來區分。
橋上最早的石獅子,始于金元時期。
這個時期雕刻的石獅身軀都比較瘦長,又結合了潮汕獅的特點,是橋上的大頭獅子。但是面部較窄,嘴巴上翹,下巴不豐滿,而且都是小短腿。
同時面部神情皆為全神貫注,頸部系帶飄逸,頭前都會掛上一個小鈴。
到了明代時期,雕刻上盧溝橋的石獅則是身軀稍微粗短。但是造型也是最多樣化的,或足踏繡球,或足踏小獅,或身上有小獅。且嘴部張開,舌頭向上舔著好像在打哈欠,但又不失威武。
至于清代的石獅,就變得挺胸張嘴,身上間有小獅,頸下有一寬大的系帶,卷毛高凸。細膩的雕刻讓這個時期的石獅子雕刻紋路都比較深,神情的表現主要在臉部,眼睛拉長,瞇縫著眼。而且,這樣的石獅子全無了威風可言,瞇眼的模樣,讓它們顯得愜意。
經歷了金、元、明、清四個朝代的不斷加工和修復,盧溝橋上的獅子越來越多,讓這里的石獅子成為一個龐大的族群,也讓這座橋,成為一座自金代以來歷朝石雕藝術的博物館。
6·石獅子里的獨行俠。
現實里的獅子,雖然大多數都是群居,但是也有例外。
一些獅子就喜歡獨來獨往,或是被迫獨來獨往。
至于石獅子家族里,自然也有獨行俠。它獨自傲立在大地上,既沒有成群結隊,也沒有成雙成對。
滄州的鐵獅子,就是那個獨行俠。
別的石獅子都是石頭為材料,它則是鐵鑄的。
而且它還有個獨特的名字——鎮海吼!
關于其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后周世宗柴榮北伐契丹時,為鎮滄州城而鑄造;另一說則認為鐵獅位于滄州開元寺前,腹內有經文且背負蓮花寶座,故應是以神話里文殊菩薩的坐騎為原型,進行的藝術創作。
整個獅子肩負巨大蓮花盆,蓮花盆底部直徑1米,上口直徑2米,通高0.7米,而且這東西是可以拆卸下來的,沒想到吧,這獅子還是可以組裝的。
獅身毛發呈波浪狀或作卷曲狀,披垂至頸部,胸前及臀部飄有束帶,帶端分垂于兩肩及胯部。此外,獅身內外還有許多鑄文,除前述鑄造年代和鑄造者、捐錢者姓名以外,頭頂及頸下還鑄有“獅子王”三字!
其身長6.264米,體寬2.981米,通高5.47米,總重量為32噸。
這個石獅子里的獨行俠,也是世界上,最重的雕刻獅子(獅身人面像不算正真意義上的石獅子)。
好了,石獅子的故事就講到這里了,下期我們再來寫寫別的趣史故事,我們下期再見。